掌握終身管用的學習規律

  有些同學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沒有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做老師的就必須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一 好的預習讓你事半功倍

  九層高臺,起於壘土。同樣的道理,好的學習成果源於高效率的預習。我們都知道上課的特點之一就是老師面對全班學生講課,因此,只能按照一個速度去講.如果你在聽課時出現了知識障礙,想看書來不及,問老師和同學又怕中斷老師的講課,打擾其他同學的學習,也不行.只有有效的預習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葉聖陶先生曾經對預習做過精闢的論述,他說“預習的事項無非翻查、分析、綜合、體會、審度之類;應取什麼方法,認定哪一些著眼點,教師自當給他們指點,只是實際得讓他們自己動手.因為他們將來讀書必須依靠自己.”由此可見,預習絕非一般意義上的通讀和瀏覽,而是一種複雜的智力活動,它需要學生調動自己的已有知識儲備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課文,去開展觀察、識記、聯想、想象、辨析、綜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動,去鍛鍊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預習:

  1迅速瀏覽新課

  預習時,先把要預習的內容快速瀏覽一遍,使自己對新課心中有數,初步瞭解新課中哪些是一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後帶著問題細讀第二遍。在短時間內瞭解最多的內容,快速找到自己的聽課重點。

  2帶著問題細讀第二遍

  通過第一遍對新課文的快速瀏覽,自己對新課文的內容已有了初步的瞭解,然後帶著第一遍瀏覽時發現的問題,認真細讀第二遍。閱讀第二遍時,速度要放慢一些,一邊細讀,一邊思考與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來反覆思考,對不認識的生字、生詞,要立即查工具書搞明白,實在搞不懂的問題,就把它記下來帶到課堂上,聽課時再去解決。

  3要邊閱讀邊記筆記

  第二遍閱讀的時間,就是記筆記的時間。寫預習筆記是預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不要忽視。一般預習筆記包括五方面的內容:一是每一課中的重點結構或提綱、摘要;二是每一課中的幾個緊密聯絡的主要問題或是課後練習題;三是尚未解決的問題;四是所查的資料中有關內容的摘抄,並註明出處;五是主要心得體會。最好把生字詞在預習時都掌握了。當然,這五方面不一定每次筆記都記全,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靈活處理。

  4要找出重點和難點

  預習時,一定要把新課的重點和疑點找出來,然後把重點和疑點帶到課堂上去。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所找的重點和疑點時,一定認真地一邊聽、一邊思考,聽出老師講解的思路。經老師講解後,有些問題仍不明白,就要抓緊時間和機會向老師發問,直到把預習中找出的疑點弄明白為止。

  5閱讀與查資料相結合

  在預習閱讀過程中,對不認識的生字,不懂的生詞和不懂的內容,要立即查字典、詞典和其他參考資料,把生字、生詞在書上注音、註解或記在預習筆記上。

  6獨立思考發現問題

  預習成敗的關鍵,就是是否能獨立思考,有些學生寫預習筆記就照著《一點通》一類的課外輔導書籍去抄寫,至於課文什麼內容全然不知,只是完成作業罷了,這種做法極不可取,預習是培養你自學的能力,將來離開老師後,每一個人都面臨著新知識的挑戰,只有終身學習才不會被社會淘汰。預習也是一個好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的是一個命運。

  7不要全面預習

  預習時不要全面鋪開,全面預習是不現實的,一是時間難保證,二是精力難保證,三是質量難保證。預習要先選擇吃力的內容先預習,時間緊時,先查出生字、生詞和列出不明白的地方,時間更緊迫時,就先把課文讀一遍。“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要認為作業時間緊,就放棄預習。

  預習也要靈活,不能千篇一律,好的預習可以讓你在上課時避免盲目無頭緒的情況,幫助你更好地學習。

  二提高課堂效率要放在首位

  短短的一堂課只有45分鐘,這45分鐘對學生來說是十分寶貴的。如果不把課堂學習抓好,就去練習、複習,那可謂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我們前面所說的預習就是為了更好地吸收老師所講的內容和書上的知識,是課堂學習的鋪墊。聽課也是有竅門的,也是有重點的,不知同學們掌握以下幾點了嗎?

  1帶著問題聽課,在聽中求解

  預習後,同學們都會或多或少的帶著一些問題,孔子說“不憤不起”,孟子說“困於心,恆於慮,而後作”,就是說人一旦產生問題,就有解除思維障礙的迫切心理,所以,在聽課時同學們要明確自己的問題是什麼,當老師講到這一問題時,你一定要認真聽。此外,還要注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是怎樣巧妙設疑的,因為你在預習中遇到的難點,也是老師備課的重點,同學們可以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提高你的聽課效率。

  2要學會聽重點

  一堂課只有45分鐘,其中老師講課的精華只集中在20分鐘的講課內容中,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多,同學們在聽課時千萬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學會聽重點。首先是根據預習的情況,重點聽自己沒有弄懂的部分,爭取通過老師的講解,把疑點難點解決,學習老師講解的思路。其次,要抓住老師講課中關鍵的字、詞、句,注意老師是如何匯入新課,如何小結的。

  老師也當過學生,知道學會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同時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深知什麼是關鍵,在課堂上會反覆強調與講解,所以只要認真聽課,很容易就會抓住老師的重點。聽課不僅要學習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老師是如何抓住關鍵問題,用什麼方法解決的,這種學習方法才是你終身受用的。

  3以理解為主,眼耳手腦齊動員

  聽課的關鍵在於對老師講課內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腦各種感官配合去促進所學內容的理解。眼要盯著老師的板書和老師講課時的表情動作;耳要聽清楚老師講課的內容,要聽的準確,聽出重點,聽出弦外之音,聽出老師講課的意圖;手要有選擇地記,不要等老師讓你記什麼你再記,要學會自己記錄,記住只要記住重點、難點和疑問即可;腦筋要開動,積極思考,抓住老師講課的思路。聽課要以理解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記憶所學的知識,死記硬背下來的知識是不長久的。

  4緊跟老師的思路

  思路就是思考問題的具體路線。搞清楚老師講課的思路,就是要把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所用過的考慮問題的方法搞清楚。聽課的時候注意老師是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三做題在精不在多

  “題海”往往用來形容習題之多,題海戰術也是一些老師常用的提高學生成績的方法,通過做大量的習題,不僅能使學生學會運用剛學到的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習題不一定要成“海”,而要“精”。

  1做題要掌握技巧

  做題不是完成任務,而是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它也要技巧。首先,在做題前一定要審題,題目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以及每一個符號、每一個數據都要看清楚、看準確。因為題目一旦看錯了,後面的全部都白做了。有很多同學都有馬虎的毛病,這個毛病的養成往往就是在寫作業時,在家寫作業,沒有老師的約束,審題不認真,盲目完成,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壞習慣,想改都難了。所以,同學們在做題時一定要認真審題。

  其次,解題時必須要求正確率。有許多同學在做題時一味追求解題的速度,甚至有時還用計算器,結果速度是很快,準確率也高,但考試是不允許用計算器的,這時你的正確率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做題必須保證質量。有很多同學每次考試都是難題不錯,而非常簡單的題反而出錯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問題就出在計算這個環節上,如果你連計算還不準確呢,你還有必要去研究難題嗎?你連最基本的都沒掌握好,即使蓋起了高樓,也是不結實的。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就是每天在做作業時,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一遍做對和速度加快的要求,不要害怕自己做不到,只要堅持就能成功。

  最後,要進行復查。現在有很多同學這個環節都由父母或老師來做,自己寫完作業就是解放了,至於對還是錯那就是別人的事了,這個想法是很不好的,複查是非常關鍵的環節,複查時可以順著解題的步驟一步一步地檢查;也可以重做一遍,看答案是否一致;或者把結果代入題中,檢查是否跟原題的數字一樣,等等。獨立複查作業可以培養同學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2摸出出題的規律

  有這樣一位老師,他出題從來不會翻任何輔助資料,就是一本教科書,他出的題目從不會超越你學的課本範圍,可是你不急出幾身汗來,也別想把題全解出來。這位老師說“出題目,就是要把各節課實質性的東西集中在一個題目上,才能考出學生的水平來。”同學們從這位老師的話中不難體會到出題人的目的,所以,不能只滿足做每一課,每一個內容的習題,而是要把學過的課程一節一節地連貫起來思考,從分離的知識點變成一個相關聯的知識體系,就像看到一個個機器的零件,腦海裡馬上就有了整部機器的形象一樣。聰明的學生在做題時一定要研究出題老師的思路,順藤摸瓜,尋找規律,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學習方法。

  3科學地進行練習

  有很多同學認為多做題就能考出好成績,於是買來各種輔助資料,花大量時間去研究課外題,結果弄得自己特別緊張,成績也不理想,為什麼呢?因為做的課外題中有很多是脫離當時學習的中心內容的,脫離老師安排的學習進度的,即使要做,也要選擇與所學知識相關係的,自己比較薄弱的部分去做,不要給自己硬性規定每天必須做幾張卷,這樣反而會使自己感到很累,很厭煩,起不到什麼好的效果,只有有選擇的做題才能讓你既輕鬆又高效。

  同學們,學習要掌握有效的方法,這樣才能提高你的學習效率,使你的成績直線上升。你們是二十一世紀新型人才,要做聰明、細心、善於發現、善於分析、善於總結的人,好的方法是教會你如何學會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