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能夠使孩子自覺主動學習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怎樣讓孩子自覺主動地去學習?這不僅是讓父母們普遍感到頭疼的問題,更是直接關乎新時代孩子成長與成才的重大課題。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讓孩子自覺主動學習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讓孩子自覺主動學習的方法

  1***興趣暗示法

  對那些不喜歡的科目,可以採用興趣暗示法。

  比如對數學,在學習之前,首先進行熱身運動,摩拳擦掌,面帶笑容,看著數學,大聲說:“數學,從今天開始,我要喜歡你啦!”“可愛的數學,我要對你產生興趣了。”“教學,我會滿懷興趣地學好你!”

  每次學習數學之前都大聲暗示自己,堅持三個星期,甚至更長一些時間,這些語言就會深入潛意識,一但進入潛意識,你對數學的興趣就真正建立起來了。

  很多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同學,一拿起書就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甚至厭煩、恐懼,從而關閉了自己的靈性之門,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甚至無效。

  當作摩拳擦掌、面帶微笑進行自我暗示時,就會產生一種愉悅感,厭煩、恐懼的情緒都被衝散,心靈之門漸漸開啟,要學的知識就容易吸收進來了。

  作為學生,學習是自己的職責,在我們不可以改變課程的情況下,那麼只好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痛苦也是學,快樂也是學,我們為何不去選擇快樂地學呢?

  在學語文時,暗示自己:“學好語文很快樂,我對語又充滿興趣。”

  在學數學時,暗示自己:“學好數學很快樂,我對數學充滿興趣。”

  此法可適用於任何一門課程。

  當你快樂地學習的時候,你已與興趣結緣了。

  ***2***增強自信法

  人往往因為自信而成功,也往往因為缺乏自信而失敗。19世紀的思想家愛默生說:“相信自己‘能’,便攻無不克。”拿破崙甚至講:“在我的字典裡,沒有‘不可能’這個詞。”正是沒有這個詞使他南征北戰,橫掃歐洲大陸。事實上有許多學生正是缺乏學好某門課的信心,產生了畏懼心理,喪失了興趣,所以要建立起學習的興趣,可以從增強自信心入手,具體有如下幾個步驟;

  ① 想象自己曾獲得成功的事情,努力回味那種成就感,以獲得對學習的興趣。

  ② 令人愉快的事物總能激發興趣。所以儘量想愉快的事情,如“我今天將再學會10個單詞”,“今天又學會了方程式的解法”,讓自己知道今天超越昨天,樹立起“每天多做一點,就是成功的開始”的信念。

  ***3*** 弄假成真法

  戴爾·卡耐基有句名言:“假如你假裝對工作感興趣,那麼這種態度會使興趣變成真的.並且消除疲勞。”這種經驗可以很好地應用在學習的興起培養上;如果你對某一門課或對學習不感興趣,你就可以訓練自己假裝對它感興趣,並堅持下去,必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首先,訓練自己面帶微笑。當面對著自己不喜歡的課程時,不要愁眉苦臉.要讓自己面帶微笑,並要從心底裡愉悅起來,保持一種快樂感。

  然後,用肯定、簡短的語句宣佈;‘我很喜歡你!“”我對你很感興趣!“

  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會解除心中的排斥感.真的發生興趣了.這種方法並不是說“心想事成”,不是講我“想”怎麼樣,就可以怎麼樣,它要求你在心裡產生學習興趣之後,立即著手,深入研究下去,將這種興趣轉化為深入學習的動力。

  ***4*** 興趣遷移法

  面對不喜歡的科目時,也可以運用這種興趣遷移法,利用自己對其他科目的興趣來帶動不感興趣的那些科目,訓練時進循下列做法;

  ① 問自己願不願意把這門課學好,用肯定的語言來回答自己,比如“我一定能將數學學好”,“這些單詞我很快就會背了”。這樣反覆默唸,形成一種潛意識。

  ② 進行身心放鬆訓練。儘量坐舒適.慢慢做三次深呼吸,將心情放鬆,不要感受到壓力。

  ③ 想象自己上所喜歡的課時的情景,讓心情快樂起來。

  ④ 想象自己上不喜歡的課時的情景,然後就上喜歡的課時的愉快心態遷移到不喜歡的課程上,讓自己面對不喜歡的科目時也有一種輕鬆、愉快的心情。

  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建議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老師

  讓孩子把書本和實際的生活結合起來學習。如果講到春天的課文,可以帶孩子在春天的某一天,到野外看看。樹葉有沒有變化,草坪有什麼變化,小鳥有什麼變化等等。如果是數學算術方面的問題,可以讓他幫忙去超市買一下東西,自己算算需要帶多少錢,找回多少錢。不是強迫他學習,而是自然而然讓他了解一些學習裡面的知識。

  在學習中找到快樂

  在各方各面找到孩子的優點,讓他變得更自信更開朗。父母也可以多複習一下孩子的課本,也許以前的學的和現在的完全不一樣呢。平時談話的時候,不經意的問一下,或者向孩子請教那句話的含義,這個地方怎麼讀啊。讓孩子當一回小老師,示範給你看。多給孩子買一些讀起來簡潔,有趣的學習書籍。最好少買那些什麼考試資料,怎麼樣變成神童,什麼做完這些題目就能上北大。有些難度太大的題目,讓人越做越沒有信心。

  陪孩子一起做作業

  作業經常寫錯,有時候並不代表孩子不會做,或者不聰明,可能是有時候沒有那麼認真,一個步驟寫錯了,或者沒有安靜下來,心裡想著玩的事情,沒有努力去寫作業。這時候不要一心想著挑他的毛病,一直批評他,靜下心來幫助他,如果哪裡寫錯了,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就算有不會寫的題目,也可以問老師,問哥哥姐姐,或者一起查資料解決。

  讓孩子瞭解生活中的有趣知識

  給孩子準備一個小箱子小盒子,讓它養些螞蟻,蟋蟀之類的,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給他種一棵小植物,讓他認識種子的魔力,從發芽到開花結果的過程是多麼神奇。還有為什麼燈泡會發光啊,晾在陽臺的衣服怎樣才幹的快一些啊。晚上的天空中最先出來的什麼星星啊,都有一些什麼星座啊。

  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誤區

  一、不考慮孩子的個性特質,不尊重孩子的意願

  有些爸媽非常愛孩子,總想為孩子安排一切,他們自己節衣縮食,拿出大筆學費,替孩子報各種各樣的“特長班”、“補習班”,而孩子們若沒有這方面的興趣,這些“課程”就變得苦不堪言。浪費了孩子和大人的時間、精力、體力和財力,收效甚微。

  二、不考慮孩子的內在需求,期望過高,要求過嚴

  父母往往對子女一味的高期望,不切實際的急於求成。這種心態和做法會讓孩子敏感、緊張和焦慮。這是中國家教中一個相當普遍的的現象,中的孩子因此成了負擔最重的一批人。

  在高期望值的支配下,父母只以考試分數來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這實際上是家長自己背上的一個錯誤而沉重的包袱。家長辛苦、孩子更辛苦。

  所以建議家長把時間和精力多用在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上,多琢磨怎樣發展孩子的個性,怎樣誘導孩子的學習興趣,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三、不考慮家庭教育方式和技巧,強塞硬灌

  很多父母利用一切機會向孩子灌輸大道理,有的是態度友好的,有的是態度是強硬的。但不論什麼態度,孩子就是聽不進去。

  有些父母總想讓孩子事事都聽自己的,要求孩子“這樣做”或“那樣做”,卻忽略了孩子的接受方式。久而久之,孩子不僅不聽他們的話,還會產生牴觸情緒和逆反心理。

  有智慧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當引導多於教訓,啟發多於灌輸。這其中有一個技巧,就是做家長要適時讓孩子參與你做的事,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做事,也要經常參與孩子做的事,家長在參與中加以引導,是促使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或做事的最好動力。

  孩子沒有接觸社會,不會像家長那樣有閱歷和經驗。因此,做家長的要適時引導他們,幫助他們開啟探求知識領域的大門,從自覺主動到積極主動去完成學習任務,並享受學習成功帶來的喜悅。

  四、忽視孩子幼小心靈的承受力,用家長的權威強制孩子

  父母用命令的方式讓孩子做事情,或強迫他去做,是在顯示我們的權力,而這種權力無非是身份、年齡或體力的差別,孩子當然無法這些方面去與大人競爭。但孩子的反抗心理卻會慢慢堆積。其實,這並不意味著家長不能引導和影響孩子做正確的事情,只是意味著我們沒有用心去尋找更恰當、更有效的方法。強制孩子做事會導致他們用其他的方法來抗爭。在一個充滿強權的家庭裡,很難想像會產生好的教育結果,很難想像能夠造就出一個自覺主動、愉快求知的好少年。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十大訣竅

2.針對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的方法

3.怎樣讓孩子主動寫作業的方法

4.如何培養學生主動的學習態度

5.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十個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