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故事兒童短故事

  傳統故事是人民大眾集體創作的敘事體裁。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陶侃勵志

  陶侃是東晉人,在廣州做官當時的廣州地區,生產落後,人口不多。陶侃在那裡沒有多少公事可辦,生活很清閒。但陶侃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他為了鍛鍊身體和磨練意志,就叫人將一百多塊磚放在院子裡。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磚搬運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磚搬進屋子裡。天天如此,從不間斷。

  家裡人覺得奇怪,就問陶侃為什麼要這樣做。陶侃回答:“我將來是要報效國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過於舒適,將來怎麼能擔當重任,為國家效力呢?”過了幾年,陶侃終於被調回中原,被皇帝重用。陶侃回到中原以後,儘管公務繁忙,可是在廣州養成的搬磚習慣一直沒有放棄,以此來磨練自己的意志。他常對人說:“大禹是聖人,還十分珍惜時間。至於普通人則更應該珍惜分分秒秒,怎麼能夠天天玩樂?活著的時候對人沒有益處,死了也不被後人記起,這是自己毀滅自己啊!”

  :從小立志的徐霞客

  徐霞客6歲去私塾讀書,他天資聰明,最喜愛讀遊記,經常能在父親的書櫃裡找到許多好看的書,便廢寢忘食地讀。

  有一天,徐霞客從書中看到別人遊歷五湖四海的事蹟之後,不以為然地說:“哈哈,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早晨面對大海,晚上面對蒼松。遊八州,登五嶽,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哼,我以後不但要涉足九州,親登五嶽,還要去遊歷海外呢!”

  徐霞客從22歲開始出遊,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跋涉,憑藉一雙腳走遍了16個省的山川。一路上他不怕險阻,登險峰、涉危洞,對地質、植物、氣候進行了實地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所著的《徐霞客遊記》把他遊歷的所見所聞真實地記錄了下來,為後人的研究工作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崔鉉胸懷大志,前程萬里

  “人無志不立”,一個人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無論做什麼事,都很難取得成功。唐朝大詩人李白從小就抱定了匡扶家邦、濟民救世的志向,此後,他一直朝著自己的既定目標奮進。

  十九歲時,李白就立下了遠大的志向:“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抱著這種自信與進取心,他應詔來到長安,名動一時。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做文學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

  性格孤傲的李白無法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三年後,棄官而去,從此遊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是,李白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成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詠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豪邁詩名。

  比李白稍晚些的崔鉉也是個胸懷大志的人。

  崔鉉是大臣崔元略的兒子。有一次,他跟隨父親去拜訪當時的宰相韓滉,韓滉見他聰明伶俐的樣子,非常喜歡。

  崔鉉的父親說:“這個孩子近來作詩的能力有很大進步。”

  韓滉一聽,有心考考他,就隨手指著架上的一隻鷹,讓崔鉉即興賦一首詩。崔鉉接過紙筆,略一思索,就寫了一首詩:“天邊心性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

  韓滉讀後,連連稱奇,稱讚道:“好詩!好詩!這孩子將來前程萬里,不可限量啊!”

  崔鉉長大後果然很有作為。唐代宗大曆三年***公元768年***,崔鉉在科舉考試中被錄取,隨後開始仕途生涯。唐代宗很欣賞他的才能與品德,說他是“真貴人”。崔鉉先後擔任過中書侍郎、河東節度使、御史大夫、淮南節度使等要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