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白狐的傳說_九尾狐狸的千古傳說
九尾狐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生物,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編纂的《山海經》,而後傳至日本、朝鮮等東亞國家。下面是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九尾白狐的傳說,希望大家喜歡。
九尾白狐的傳說
狐仙即狐狸。中國夏代開始,民間就有大禹治水時曾娶九尾白狐——塗山氏的女兒為妻而生下夏朝第一代君主啟的傳說故事,說明了早在5千年前中國人就已經視狐狸為吉祥動物加以崇拜了。民間普遍認為狐狸有靈性,能作祟作妖,也能成仙。它們精通道術,能報德,能復仇,同人戀愛,還會捉弄人。同時也能為人醫治病痛。許多巫師在進行巫術活動時,也常常說自己是狐仙附體,並以狐仙的名義對病人發號施令,解答問題。舊時,天津在河北建有三太爺廟,天后宮中也有胡三太爺的塑像,常有信徒前去進香朝拜。人們還賦予狐狸一種靈敏機智可愛的性格,喜歡把它想象為善良多情而浪漫的女人,在民間傳說或文人墨客筆下的“狐狸精”多是美妙的風情女郎。當然,也有人將“狐狸精”貶為勾引男人的不正派女人。
狐狸精最早以祥瑞的形象出場。說起它們的祖上,那可比現在風光多了。狐狸精對中國第一代王朝 ——夏朝的建立也有突出的貢獻。治水的大禹,整天忙著工作,有一次走到塗山,看到一隻九尾白狐,意有所動***九尾意味著子孫眾多***,就在此地娶妻生子。後來,各地的大禹廟都說塗山在自己這裡,九尾狐也在這裡——搶著跟狐狸精攀親戚。
狐狸在漢代的地位最尊崇,與龍、麒麟、鳳凰什麼的一起成為祥瑞之一,這大概與漢代人喜歡到處跟神仙套近乎有關。還有人上綱上線,總結說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前小後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時候頭朝著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
但是,狐狸的好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漢代滅亡之後,祥瑞的在版編目急劇萎縮。狐狸的地位也急劇下降,先前對狐狸的好話全沒了,剩下的都是要把狐狸批爛批臭的言辭。按照當時的規矩,一定是用生活作風問題作抓手,所以,狐狸成了著名的淫獸,幾乎沒法翻身。
修仙術興盛之後,狐狸又成為修仙的先鋒。修仙一要講究緣分,二要講究靈氣。因為狐狸在動物界的靈性一等一,所以動物修仙的責任,理所當然地落在了狐狸身上。從人這方面看,想修成神仙,卻不願意投入金錢和時間,又懶得研習複雜的的修仙理論書籍,那麼編點狐狸精修仙的故事,講一講,聽一聽,也能達到替代性的滿足。這也是寓教於樂的一種方式。
人不是個個都能成神仙的,狐狸也不例外。狐狸要修仙,首先要舉行資格認證。據說是泰山娘娘每年舉行一次狐狸精考試,試題不是世俗的八股文,而是講究性靈的詩詞歌賦。只有會寫美文的才能成為生員,不通文理的稱為野狐。野狐談禪在佛教裡也是旁門左道,修仙的資格證書當然也沒份。
成為生員不過是拿到修仙許可證,後面的路還長呢!曾經有一位狐仙對人陳述修仙的艱難:
“我們狐狸要學仙最難,要先學人形,再學人說話;學人說話之前,還要把四海九州的鳥語先學全,無一不精,才能學會人說話。這就要花掉五百年的工夫。而且在這期間,操行得分還要是優。你們人類多舒坦,憑空就比我們少修煉五百年。要是祖上積德,三代都是貴族、名作家,修煉時間還可以打個對摺,算起來,有些人只要兩百年就能成仙,你們人類還嫌辛苦漫長,不肯用功,真是資源浪費,昏頭了。”
狐狸修仙先要煉形,就是煉成人形,我們熟知的 “狐狸尾巴,時不時會露出來”,說的就是煉形煉到一半的尷尬情景。有些狐狸精因為尾巴問題不能成仙,還要請人給她做斷尾手術,這樣又多少滿足了人類的優越感。有的狐狸精已經煉成人身,但頭還是狐狸頭,晚上修煉時脫下狐皮,等天亮時再披上成為狐狸。
煉形只是完成硬體,還有軟體,就是德行的修養。狐狸精為了生存、修仙,不僅要勤於修煉,還要講求 “修齊治平”。修煉成人形不容易,要是不小心做點壞事,多少年的心血會全都白費。所以有些狐狸精拼命做好事,來積攢點陰德。有一對狐狸姐妹,二十年如一日幫助一位大嫂推磨,才被上帝嘉許,特批為狐仙。
有時,在對待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方面,狐狸精甚至比人還極端。清朝時,山西有一位姓孫的富商,接納了姓胡的一家租住。孫富翁與胡氏全家一接觸,就猜到他們是狐仙。胡氏持家極嚴,每天都要讀《道德經》和王陽明的《語錄》,整日講求心性問題。孫家的人都叫他們 “狐道學”。可是有一天,胡家的孫子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竟然對孫家的丫鬟進行性騷擾,丫鬟去胡氏那裡告狀。胡氏說:“你放心,我會收拾這小崽子的。”
第二天,胡氏一家離奇失蹤。孫家的人在他們租的房子裡發現作為房租的三十兩銀子,還有一隻掐死的小狐狸精。講求道學到這種地步,即使朱熹、王陽明再世也未必做得到。
狐狸精的修煉過程與人的修煉過程差不多,也分不同的檔次。最高的是吸取日月之精華,內結金丹,然後羽化登仙,但這需要極高的智慧和緣分;其次是採補術,利用人類幫助自己修煉,但是損人利己,往往會遭天譴;第三檔是乘人睡覺時,吸取人的鼻息,就像蜜蜂採蜜,自己得到修煉,同時也無損於人類。
修煉經常要與人打交道,所以很容易產生人狐之戀。從狐狸精的角度看,這是為了採陽補陰;從男人的角度看,這也多少滿足了自己的慾望。狐狸精行採補術,風險極大,一旦當事人發覺,採取手段報復,狐狸精幾百年的努力就要付之東流。***人狐戀愛的故事,我覺得多半是書生們在準備科舉考試的時候編出來的,試想一下:一位貧寒的秀才,窗前苦讀,有狐仙來打理生活,不僅衣食無憂,還有 “紅袖添香夜讀書”的香豔景象,讀書人誰不渴望?***
狐狸修仙真不容易啊!不僅要耗費大量的狐力、財力、物力,還要躲避和尚、道士、捉鬼的鐘馗、雷神的追殺。
有一位會作法的和尚,因為有剋制狐狸精的法器和咒語,經常四處大捉狐狸精。有時候,狐狸精想來報復他,但是由於法器和咒語的威力太大,它們多半不能抵擋。後來,有一個老太太來求和尚捉狐狸精,和尚拿出照妖鏡,確認老太太不是狐狸精,於是放心地跟她走。
不料走到一個湖邊時,老太太突然搶走他的法器,扔進湖裡,和尚正在懊惱,突然間成群的狐狸精大舉出現,一時間板磚橫飛,把和尚砸得滿臉花。幸好他還記得咒語,狐狸精不能近身,否則小命不保。和尚狼狽逃回廟裡,第二天就灰頭土臉地溜走了。原來,老太太確實是人,但她女兒愛上了一位狐帥哥,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喜歡,愛女及狐,於是替姑爺設下了這麼個十面埋伏陣。
人對狐狸精也是如此,一隻小小的狐狸精,再有靈性也不能跟萬物之靈長相比,連狐狸精都能修成正果,咱們人類來練,還不是小意思嗎?而且狐狸精修仙,必須藉助人類,有人往往因此得到意外的好處:良田美宅,美女在懷,長生不老,這些不都是人類最世俗的願望嗎?
小小的狐狸,寄託了人類多少因為偷懶而產生的理想,你們能不努力嗎?
九尾狐的延伸閱讀
九尾狐,中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生物,來自於春秋戰國時代編纂的《山海經》而後來傳到日本,朝鮮 等亞洲地區《山海經》《南山經》雲:“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瑞應圖》說:“王者不傾於色,則九尾狐至。《宋書·符 ” 瑞志》說:“白狐,王者仁智則至。《孝經援神契》說:“德至鳥獸則狐九尾。 ”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
狐在先秦時期曾被視為瑞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世狐之善良形象、美好品德之象徵、祥瑞之兆,逐漸讓位於與凶惡形象、惡劣品質之象徵、凶險之兆。與之密切相關,人類對狐的敬仰、認同之情與厭惡、恐懼之情,也彼消此長。人類之所以對狐敬而遠之,燒香禮拜,討好賄賂,正是想制制不住,防又不勝防的結果。例如《朝野僉載》寫道:“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飲與人同之,事者非一主。當時有諺日:‘無狐魅,不成村。’”由《廣異記》所載,長孫無忌美人為雄狐所佔,請術士崔參軍懲治,崔參軍調動家神,戰不能勝,又調五嶽神前來,最終也只是驅趕了事的故事,可見人類對神狐的無可奈何。
九尾白狐的歷史起源
《山海經》中的《南山經》篇、《海外東經》篇、《大荒東經》篇有關九尾狐的記載:“青丘之國,其山有狐,九尾,“又云"其有四足,其叫聲如嬰兒,有時也能吃人,而吃了九尾狐的肉,也可以不逢妖邪之氣。”西晉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郭璞在註釋中說:“太平則出而為瑞。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所撰的《白虎通義》、敦煌漢魏《瑞應圖》、北齊魏收的《魏書》等多有提及“王者不傾於色,則九尾狐至”,“王法修明,三才得所,九尾狐至”,“王者六合一統則見”等。《吳越春秋》將其與大禹治水娶塗山女嬌聯絡在一起,可見其不僅吉祥而且貞貴。漢畫像石中將九尾狐與兔、 蟾蜍、三足烏等並列於西王母身邊,以呈示祥瑞與子孫興旺。夏朝君主姒杼曾東征後獲得九尾狐。
九尾狐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動物形象,具有複雜的文化內涵,總是和神祕文化聯絡在一起。在眾多的獸類形象中,九尾狐形象的特徵是鮮明的,社會覆面也極為廣闊,一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和其他文學意象幾樣,九尾狐意象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它有自己的生活原型,有在原型基礎上的分化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