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登堡號空難過程是怎樣的

  1937年5月6日,興登堡號飛艇在一場災難性事故中被大火焚燬,那麼你知道興登堡號空難的經過是什麼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興登堡號空難的經過,希望能幫到你。

  興登堡號空難的經過

  興登堡號飛艇在1937年被燒燬,而這樁事件的發生導致了36人死亡,其中一人還是在地面上的,並不是飛艇中的乘客。那麼興登堡號空難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興登堡號空難經過是怎樣的呢?

  興登堡號最後一次運營的時候,目的地是在美國的雷克霍斯特航空站。在達到之前,興登堡號已經延遲了12個小時。因為它在大西洋上空逆風飛行,遇到了大雨,阻礙了興登堡號的前行。在傍晚時分,它終於到達目的地。此時是它降落的最好時間,但是此時的美國這個地方也有大暴雨,所以它迫於天氣條件,只能在空中盤旋1個小時。

  在晚上7點20分時,天氣狀況變好,興登堡號開始準備降落。由於這個飛艇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最先進的飛艇,更是當時最大的飛行器,所以在地面上有很多人在拍攝它下降的壯觀。眾人沒有料到的是,這艘飛艇突然在300英尺的地方著火。它的尾巴更是發生了兩次爆炸。在10秒的時間內,飛艇的主體都陷入了大火之中,34秒之後,整艘飛艇都變成了火球。

  經過海軍人員和乘務人員的幫忙之下,在97人中有61人被成功救出,還有一人為了救人而犧牲了自己。當時在地面採訪的22架攝像機完整地拍攝下了興登堡號空難經過。

  在這個事件之後,人們對於德國的印象極差,而製造興登堡號飛艇的齊柏林公司終於倒閉。

  興登堡號空難的原因

  興登堡號空難是人類歷史上一起重大的空中事故,造成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很多人好奇,興登堡號空難原因到底是什麼?這艘飛艇在當時是被稱為最先進的飛行器,為何會在運營的短短几年時間內出現重大事故呢?

  對於興登堡號空難原因眾說紛紜。被人們普遍認可的說法是美國探索頻道所給出的實驗結論。這個結論認為興登堡號起火是因為機身表面的鋁熱劑塗層。因為這個塗層是由氧化鐵和防潮功能的醋酸纖維一起研製出來的。這種混合物十分易燃與火箭的燃料相似。而在醋酸纖維外面的鋁粉硬化,也同樣是易燃的物質。也就是說只要有火,這兩者就會迅速燃燒。那麼火焰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就要從德國這個國家說起了。

  德國在一戰時好戰的表現讓世界人民為之震驚。所以在一戰之後,對德國的制裁是十分苛刻的。而製作飛艇的最重要的氣體填充,最好的選擇就是氦氣。可是提取氦氣這個技術只有美國擁有。但是因為德國在一戰的表現和當時已經興起的納粹主義,美國不願將這個技術透露給德國,所以齊柏林公司在研製興登堡號飛艇的時候,充在裡面的氣體選擇的是氫氣。

  由於飛艇晚到了將近13個小時,所以船長十分著急,讓飛艇迅速下降。這就導致他們錯過了大幅度轉向,結構被破壞,劃破了氣囊,導致氫氣外協,遇到靜電的火花後,迅速燃燒甚至爆炸,最後導致了這起整艘飛艇失事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