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勞弗高地戰役的結果介紹

  施勞弗高地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的一場塹壕戰,那麼你瞭解施勞弗高地戰役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施勞弗高地戰役的結果,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施勞弗高地戰役的結果

  施勞弗高地戰役是二戰最後一場塹壕戰。此戰時間是1945年4月16日到19日,發生在納粹德國施勞弗高地。100萬蘇軍在格奧爾吉·朱可夫的指揮下,攻擊有“柏林之鎖”之稱的施勞弗高地,卻被11萬德軍抵擋三天。那麼,施勞弗高地戰役結果是什麼呢?

  施勞弗高地戰役結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蘇聯戰勝了德國,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蘇軍100萬兵力,裝備優良,士兵們勢如破竹,反觀德軍11萬兵力,裝備不足,訓練欠缺,大部分還都是新兵蛋子,士兵們意志消沉。在這樣的實力對比下,蘇聯勝利是情理之中的。施勞弗高地戰役結果出人意料的是德軍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給了蘇軍沉重的打擊,讓一代名將朱可夫威名掃地。以少勝多的戰役,靠的不僅是運氣,更是實力,勇氣,運籌帷幄的指揮才能還有精準的判斷力,此次戰役德軍的指揮官哥特哈德·海因裡希充分證明了他的實力。

  德軍出戰112143人,死亡12322人,蘇軍出戰1000000人,死亡31438人。通過這些資料就能夠了解到蘇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贏得戰爭的勝利。值得一提的是蘇軍將領可是斯大林信任的副手,曾出色完成多次任務的朱可夫元帥,而德軍的將領海因裡希是德軍防守戰術的專家,正是他為人們創造了施勞弗高地戰役結果的戲劇色彩。

  施勞弗高地戰役的歷史背景

  施勞弗高地戰役是二戰時蘇聯與德國間的一次較量,交戰地點在德國施勞弗高地。交戰時間是1945年4月16日到19日,這場戰役以蘇聯勝利落下帷幕。在德國十一萬人,蘇聯一百萬人的背景下,蘇聯意料之中的取得勝利,唯一的變數就是德方將領哥特哈德·海因裡希憑藉卓越的軍事防守能力拖延了蘇軍三天,讓蘇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那麼施勞弗高地戰役背景是什麼呢?

  施勞弗高地戰役背景可以分為大背景和小背景。大背景就是國際背景,1945年二戰已經接近尾聲,德國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圍剿下已無力迴天。小背景就是國內背景,這要從參戰方德國和蘇聯來說起。施勞弗高地戰役背景從大的方面來說就是二戰。施勞弗高地戰役是施勞弗-柏林攻勢的一部分,施勞弗高地有“柏林之鎖”之稱,所以這場戰役對蘇聯對德國乃至對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來說都至關重要。二戰對德國損耗巨大,到了二戰尾聲德國已是苟延殘喘,再加上德國元首對此次戰役不重視,致使此次戰役德方兵力少裝備弱,敗局已定。

  施勞弗高地戰役背景從小的方面來說就要從德國和蘇聯角度出發。從蘇聯來說,斯大林充分意識到此次戰役的重要性,為此次戰役做足了準備,不僅在兵力、裝備、援軍上大力支援,還派遣自己信任的副手格奧爾吉·朱可夫領兵作戰。反觀德國方面,由於元首的不重視和錯誤判斷,致使施勞弗高地的守衛軍兵力少,裝備不足,訓練欠缺,唯一的聰明之處就是選了哥特哈德·海因裡希做指揮官。德方將領憑藉優秀的防守指揮能力抵擋了蘇聯三天之久,但沒有盼來奇蹟。

  施勞弗高地戰役的德軍兵力

  施勞弗高地戰役是發生在二戰期間的施勞弗-柏林攻勢行動中的一個小戰役,具體時間是1945年4月16日到19日。戰役的結果是蘇聯戰勝德國,但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通過施勞弗高地戰役德軍兵力情況,人們就會明白這場戰役德軍取得的成就多麼大、這場戰役多麼有借鑑意義、德軍將領哥特哈德·海因裡希多麼優秀。

  施勞弗高地戰役德國兵力與蘇軍的兵力對比之下,顯得微乎其微。在這場戰役中德國兵力總共有112143人;蘇軍兵力達到100萬人,而且這些都是久經戰爭考驗的老兵。那麼施勞弗高地戰役德國兵力的具體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此戰德國第9軍團負責防守從菲諾運河到固本的戰線,其中包括施勞弗高地。擁有這麼長的防守戰線,德軍兵力及裝備卻少的可憐,一共擁有14個師和法蘭克福要塞,587輛坦克,其中可操作的只有512輛。2625門火炮,其中包括695門高射炮,再加上11萬人的防守力量。史學家稱這場戰役能打三天簡直是戰爭史上的奇蹟。反觀蘇聯,3個集團軍共集結250萬兵力,6250輛坦克,7500架飛機,41600架大炮,3255臺火箭炮。從施勞弗高地戰役德國兵力就可以看出德國已經不復昔日強大,1945年的德國猶如強弩之末,敗局已定。此戰結束不久蘇軍以及英法聯軍就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德軍,隨後德軍戰敗,二戰歐洲戰場再無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