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日俄戰爭是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日俄戰爭爆發的原因,希望能幫到你。

  日俄戰爭爆發的原因

  日俄戰爭是日本和俄國兩個國家在中國戰場上發起的戰爭。這場戰爭給中國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後果,那麼日俄戰爭起義是什麼呢?

  日俄戰爭起因有兩個方面。首先,俄國之前就已經通過發動戰爭佔領了其他國家的很多土地,這一做法雖然擴張了領土,但也導致俄國開始被其他國家孤立。俄國為了避免本國被孤立,就利用德國與法國的之間的矛盾,使得俄國和法國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發展,之後俄國又通過阿富汗邊界區的劃分緩解了與英國的矛盾。這樣一來,俄國的處境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國家已經處於相對於平穩的狀態。在穩定了國家在歐洲地區的地位之後,俄國將目光放在了東方國家上。

  其次,日俄戰爭的起因和當時的國際形勢有很大的關係。當時,多個帝國主義國家都在積極的佔領殖民地區,擴大他們領域的範圍。其中,中國是帝國主義進行分割的重點目標。而又因為中國東北地區離俄國最近,俄國想要佔領整個東北。除此之外,俄國想要佔領東北的原因還在於俄國氣候寒冷,港口冬季不能使用,所以他們急需要一個可以終年使用的港口。為了佔領東北,俄國還修建了通向中國的鐵路。

  可是在甲午戰爭後,作為失敗方的中國已經在《馬關條約》中把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了,這就導致了日本和俄國之間有了利益上的衝突。隨著雙方矛盾的升級,日俄戰爭也就一觸即發。

  日俄戰爭的實力對比

  因為俄國是世界強國,所以當時很多人並不覺得日本能夠在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再加上當時並沒有亞洲小國打贏歐洲大國的先例,因此日本在這場戰爭中並不被看好。而在將兩國情況進行對比之後也會發現俄國還是佔有優勢的,但是這場戰爭的最後結果是日本取得了勝利。那麼日俄戰爭實力對比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日俄戰爭實力對比可以從不同的幾個方面來進行說明,首先從俄國陸軍上來說,在戰爭開始之前俄國的人口達到了一億四千多萬,其中有有一百五十萬左右是俄國陸軍,另外,俄國後備的兵力也在三百七十萬以上。當時,俄國大約百分之九十的軍隊都在西部,而在遠東則不到十萬人。在戰爭開始之後,俄國還曾經進行過大動員,陸續招了一百二十萬的新兵。其次,從海軍方面來說,俄國具有兩百多艘軍艦。而從裝備上來說,俄國是非常精良的。但是,日俄戰爭中的俄國指揮官卻是一個經驗不夠豐富的人,做事也比較優柔寡斷。

  而日本的情況和俄國有些不同,日本的人口不多,大概只有四千萬左右,戰爭的時候可以調動的兵力大約在兩百萬左右,戰爭開始的時候日本動用的陸軍只有三十七萬五千人,其中只有二十五萬兵力可以在外作戰。但是日本在海軍方面卻比俄國出眾,在戰爭前日本擁有的軍艦數目為八十艘,其中許多都是新型的裝備,不僅效能非常好,而且規格也是全部統一的。日本還有一個優點,就是他們國家的兵役制度可以讓他們隨時都能召集一批後備軍。

  通過日俄戰爭實力對比可以發現,雖然俄國在軍隊數量上優於日本,但是在裝備上和日本還是有些許的差距,再加上指揮者的失誤,俄國在這場戰爭中失敗也就不奇怪了。

  日俄戰爭的結果

  日俄戰爭結果是日本戰勝了俄國,取得了日俄戰爭的最終勝利。而由日俄戰爭結果導致的最為明顯的事件則是在日俄戰爭結束後,戰爭雙方簽訂了《朴茨茅斯和約》。俄國作為一個戰敗國,在日俄戰爭結束後所簽訂《朴茨茅斯和約》使得俄國損失了很多的利益。

  戰爭結束後,日本和俄國雙方領導人在《朴茨茅斯和約》上簽字,俄國同意了該條約上的所有內容。第一條內容是有關對朝鮮的統治權,俄國同意日本在朝鮮地區享有多方面的利益,包括軍事、政治以及經濟;同時,俄國在東北地區的煤礦以及各種物資也通通都歸日本所有;日本在朝鮮佔有主導地位,只要是日本認為可實施的策略,俄國不能進行任何干涉。

  《朴茨茅斯和約》第二條的內容則主要是關於中國東北地區的控制權。日本在東北地區享有對煤礦的控制權,還包括鐵路的使用權。同時俄國還要將他之前所佔領的庫頁島割讓一部分給日本。而且在庫頁島歸屬日本後,島上之前所有歸俄國管轄的公共物資及財產都歸屬於日本。

  第三條內容則是關於軍隊駐紮的問題。在鐵路沿線,除了護衛兵以外,日本和俄國的軍隊都要撤離出中國東北地區,不再幹預中國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且,中國東北地區的鐵路只能用於經濟領域的發展,而不能服務於政治軍事領域。第四條內容,俄國在東北不能夠再享有平均主義的權利,俄國在中國東北地區所佔領的地區,在日俄戰爭結束後都歸日本所有。

  日俄戰爭結果是出人意料的,因為俄國在各方面都要比當時的日本強大,但是俄國最終還是輸掉了戰爭,並簽訂了《朴茨茅斯和約》這一不平等的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