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皇帝贏稷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早年在燕國做人質。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與其弟爭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的、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發生的。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當權,外戚魏冉為宰相,史稱“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推薦白起為,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聽從魏國人范雎的話,奪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權,拜范雎為宰相,改為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將,公元前256年又滅亡西周國***此西周不是作為朝代的“西周”,而是戰國末期的西周公國***,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去世,終年有75歲。

  人物生平

  繼位為君

  昭王生於公元前324年,在這一年,秦惠文王稱王,惠文王稱王的第十一年***公元前314年***,趙武靈王在燕國的子之之亂後從韓國迎立燕公子職。公子職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燕昭王。但此時燕國局勢混亂,公子職在易王后的支援下,與太子平發生戰鬥,公子職不利。燕國的太后易王后是秦惠文王的女兒,燕昭王是易王后的兒子,易王后與燕昭王希望能夠得到秦國的支援。公元前311年,秦國與魏國組成聯軍進攻燕國太子平,殺之,立公子職,秦燕結盟。秦惠文王派自己喜歡的兒子稷入燕為質,以表明秦國對秦燕友誼的重視。在公子稷入燕不久,秦惠文王就死去了,太子蕩即位。公子稷就是在燕國的圖強鉅變中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光。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武王東征三晉返回時路過東周都城,因意氣用事,舉鼎絕臏而亡。武王無子,惠文後欲立自己的兒子公子壯,宣太后欲立自己的兒子公子市。結果在秦國北方的鄰國趙國的干預以及內部爭鬥中,多方妥協迎立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即位的公子稷在死後上諡稱為“昭襄王”,因此以下就以昭襄王來稱呼他。

  擊破楚國

  昭王即位後,秦國的大權掌握在宣太后手中。昭王即位時只有十八歲,政治經驗不足,應付不了國際國內的緊張局面。在其執政的前期,國王的權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不可以為所欲為地胡來,國王更象一個職業,而不是財產繼承權。這對於秦國保持穩定的局面和持續上升的勢頭有很大好處。當時秦國的一號人物無疑是宣太后。而當時丞相魏冉的眼裡只有他的姐姐宣太后。昭王對魏冉對待自己的態度很能理解和容忍。他知道沒有魏冉對宣太后的全力支援,他就不可能成為秦國的國王。而且魏冉掌握著秦國的武裝部隊,他也有這個實力。國內地位與國際地位的反差沒有讓昭王感到恥辱、有所怨言,而是很泰然地應對現實。他知道,這是秦國的一個特殊階段,宣太后和魏冉這兩個新政權締造者的存在必然會造成國王權力空間的縮小,而且自己也確實不具備掌控這種複雜局面的能力。宣太后對於昭王的謙虛謹慎很欣賞。她知道昭王對親政的渴望,但她認為目前國際國內的複雜局面是昭王應付不來的,過早的還政,只能害了這個穩重的兒子。宣太后也在為昭王的親政創造條件,她並不是一個戀權的女人,只是為了保證秦國政權的穩定,她不得不親自掌舵,以度過這個危機重重的階段。

  由於公子市和公子悝是按照儲君的地位來對待的,在秦國的地位很高。這使得在宣太后和魏冉背後的昭王反而顯得輕了,許多追隨魏冉和公子市、公子悝的大臣把昭王只當作過渡性人物,對昭王的尊敬很不夠。雖然在國內昭王不是秦國的一號人物,但宣太后卻不允許別人對昭王不敬。而在外交場合,任何對昭王的不敬都會遭到宣太后的嚴厲報復。宣太后維護的是昭王作為一個秦王的尊嚴,因為他代表秦國,為了國家政策能夠得到有力的貫徹,國王是必須要有權威的。宣太后決心理順這種不利於秦國穩定的局面,她不斷地強化昭王的權威,縮小自己的影響,為昭王的最終親政創造條件。昭王是一個城府很深,有理想的人,而且非常務實。在燕國的見聞,讓他對一個國王擔負的追逐榮譽、強國富民的責任十分渴望,但他也知道,對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能操之過急,目前是母后和舅舅在秦國執政,他們乾得很好,而且在眼下的複雜局面下,他們也確實是不可替代的。更何況,他們在秦國的執政地位本來就應該是他們的。要想親政,只能等待時機成熟的時候,等待母后對自己的政治能力認可的時候。而這,需要時間。至於兩個弟弟對自己的不敬,昭王認為他們既是對王的不敬,也是對兄長的不敬,決定對他們要給予懲罰,而對他們最嚴厲的懲罰就是通過自己的長壽來實際剝奪他們的王位繼承權。於是,昭王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

  宣太后在秦國的長期執政,主要是因為她具有過人的政治才能和特殊的身份,而使得她在那個時期是不可替代的。在昭王逐漸成熟,能夠獨立執政的時候,宣太后就談出政壇,還政給昭王。但昭王遇到大事還是去請示他的母親,聽聽她的意見。昭王知道母后是一個極為精明的人,經歷過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武王三代秦國有為君主,而且她與張儀、公孫衍、嚴君疾、甘茂這些絕頂聰明的人打過交道,對如何當好一個國王、如何處理。宣太后由於經歷過三個王朝,與許多當時的風雲人物交往深厚,因而對秦國的立國思想和國際攻略非常瞭解。她的執政使秦國的內外政策得以延續,昭王在宣太后的調教下,將秦國的爭霸事業推到了一個從來未有的高度。

  宣太后執政期間,昭王是積極的配合者。在他們母子的親密配合下,誘殺了兩位對秦國有極大威脅的國王,一位是楚懷王,一位是義渠王。楚懷王在位期間,滅了強大的越國,佔有了原來的吳越之地,向北進攻魏韓宋,這些勝利使楚國的領土幾乎擴充了一倍。楚懷王十分渴望得到秦國佔領的巴蜀和漢中的肥沃土地,對這些地區進行過猛烈的攻擊。對於秦國來說,楚懷王是一個非常可怕的鄰居。於是,宣太后決心不計任何手段也要除掉楚懷王。她先利用自己出身楚國有楚國血統的事實,與楚懷王敘家譜,展開感情攻勢。接著又示秦弱,主幼國疑,要割地嫁女與楚國結盟,希望得到楚懷王對她們母子的支援。結果,取得了楚懷王棄齊親秦的外交勝利,造成齊、韓、魏三國因恐懼楚、秦、趙聯手瓜分中原而進攻楚國。宣太后務要殺死楚懷王而後快,趁楚懷王向秦國求和的機會,迫使楚懷王入秦,強行扣留。

  秦昭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秦在楚懷王險些逃脫後殺死楚懷王。楚懷王死後,即位的楚頃襄王沒有什麼作為,在與秦的較量中喪失了包括郢鄢二都在內的大片土地,把國都也遷到了千里之外的陳***今河南淮陽***。從此,楚國一蹶不振了。秦國西方的義渠是一個遊牧政權,受趙國的控制,經常劫掠秦國的西部邊境。在東方國家合縱攻秦時,義渠就侵犯秦國的西部邊防,使秦國陷入東西兩面作戰的窘境。

  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用牛羊美女籠絡義渠王,以請義渠王到秦國觀光的名義將其誘入秦境,將義渠王殺死在咸陽北岸的甘泉宮。隨後,大舉進兵,滅亡義渠,解決了秦國的西部麻煩。宣太后為掃除勁敵,誘殺兩位國王,毫無信義可言,極大地破壞了國際交往的起碼原則。昭王本人為趙武靈王所立,但即位後被宣太后架空,使趙國一點便宜也沒佔著。宣太后維護了秦國的利益,但這種為達目的不惜用任何手段的做法對昭王也產生了極大的震動。宣太后奉行的實力外交、功利主義本來是秦國長期以來的對外政策,本應為六國所深刻認識。但昭王發現,宣太后只要稍以利誘,六國中準有上鉤者。昭王在母親那裡學到了力與利的使用,這對他的後期執政有很大的影響。宣太后對結盟一點也不感興趣,她不相信任何盟友。秦國只要結盟,那個盟友準會倒黴,不是成為秦國的替罪羊,就是成為秦國的墊腳石。楚國與秦國結盟後,替秦國捱了齊韓魏三國聯軍的打。燕國應秦的攻齊號召,出力最多,但結果是一場空,齊國最富裕的城市陶被秦國佔了去。宣太后從來都不告訴三個兒子她處理國家大事時為什麼這樣做而不那樣做,全憑他們自己的悟性去理解。昭王由於是王的原因,能夠得以經常與宣太后在一起,從宣太后身上學到了很多治國御臣的辦法。

  在昭王朝的前期,秦王稷主要是看他的母親如何行使國家權力的,他是一個觀察者和學習者。宣太后遲遲不放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擔心昭王應付不了他的兩個舅舅和兩個弟弟。在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考察後,宣太后覺得昭王已經有足夠的智慧和耐心時,她逐漸地往幕後隱退,把昭王推向前臺。昭王對兩個舅舅很尊敬,對兩個弟弟很愛護,對於他們對自己的輕視從來都不發作,而是用更好的待遇來對待他們。昭王這樣做是給宣太后看的。宣太后覺得昭王已經有了王的氣度和智慧,已經懂得爭取最強者的同情和學會讓對方來承擔責任了。宣太后對她的兩個弟弟和兩個兒子做了暗示,昭王是秦國的王,是宣太后支援的王,他們都應該支援昭王,不要給昭王添麻煩。對於母后的還政,昭王沒有立即接受。因為他無法單獨壓制他的舅舅和弟弟。但昭王還是很強硬地任用自己看中的文官武將,在遇到大事時與宣太后商量。昭王對朝廷人事大權的使用遭到了魏冉的抵制,但宣太后告誡魏冉不要與昭王發生衝突。為了加強昭王的實力,宣太后還把秦國的間諜系統交給了昭王,這讓昭王實力大增。秦國的間諜系統在七國中是最厲害的,本來一直是由國王控制。在武王突然死去後,這個系統的指揮權便被惠文後控制了。宣太后與惠文後爭鬥的過程中,這個系統給宣太后製造了很多麻煩。在取得勝利後,宣太后便親自掌握秦國的間諜系統。宣太后也一直在暗中觀察昭王的用人和決策,發現昭王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國王,便放心地讓他幹下去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昭王三兄弟已人到中年,公子市和公子悝見昭王身體仍然很健康,執政能力非常出色,得到了宣太后的認可,便有些著急了。在宣太后的影響下,公子市和公子悝對執政的願望也很迫切,而且兩個人都有一定的政治才能。昭王的兒子中,最出色的是柱。柱從小就被昭王安排到宣太后的身邊,侍奉宣太后,與宣太后的感情十分深厚。而且柱為人正直爽朗,在宣太后的影響下,看問題很有深度。昭王讓柱享有太子的待遇,只是沒有太子的頭銜,這讓真太子公子市很惱火。此時的柱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很成熟了。

  對於昭王和他的兩個弟弟之爭,宣太后很苦惱也很無奈。當初兄終弟及的設計由於昭王在位時間的不斷延長而使得兄弟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並且昭王還在努力把他的王位傳給他的兒子,而不是當初約定的弟弟。宣太后感覺到昭王還會在位很多年,真到了昭王去世的那一天,公子市和公子悝也肯定是垂髫老者了,如果他們還活著的話。他們肯定是不如柱精力旺盛。而且柱是她眼看著長大的,是很好的一個國王候選者。但要讓宣太后親手把公子市拉下馬,宣太后也下不了這個決心。本來王位應該是公子市的,只是由於趙武靈王的插手,昭王才即了位。公子市是宣太后自小就疼愛的一個兒子,甚至超過了昭王。公子市由於是太子的原因,常年在外為質,數次遇險,全憑著自己的機智逃過去了,沒有理由剝奪為了秦國數次死裡逃生的公子市的太子頭銜。公子悝的聰明不在昭王之下,甚至還是一位出色的將領。宣太后無法在這個家庭糾紛中做出選擇,只能靠拖來解決問題。但公子市取得了魏冉和白起的支援,想要象當年宣太后一樣用武力奪取王位,懲罰他違約的哥哥。宣太后嚴厲警告魏冉和白起不要參與昭王兄弟的爭鬥。後來,公子市要動用刺客來襲擊昭王。從昭王讓公子市不斷出質危險國家的安排,從昭王屢次違約致使這些國家追殺公子市的情況來看,公子市有充分的理由斷定昭王在一步步置他於死地。公子市要先下手為強。但昭王的間諜偵知了這一情況。昭王派公子市出使魏國。公子市知道謀已敗露,咸陽不可久留,便到魏國出使以避一時的危險。

  秦昭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公子市被昭王的刺客殺死在了魏國。宣太后不願相信兄弟火拼的猜測,派人調查,希望是別人殺死了公子市。但結果是證實了對昭王的懷疑。眼看著昭王又要與公子悝火拼,魏冉也在與白起加緊準備。宣太后不得不說話了。她決定改變當初的設計以避免一場新的內戰。靠著時間的幫助,昭王成功地使自己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王,並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柱。

  昭王四十二年,安國君柱被立為太子。魏冉到陶就國。宣太后薨。兩年後,昭王殺死了還不安分的公子悝。在昭王朝的前期,宣太后和魏冉是秦國大政方針的制定者,昭王只是參與執行。在公子市、宣太后和公子悝陸續死後,在魏冉到陶國去了以後,昭王要解決的就是白起了。在昭王朝前期,昭王在秦國國內的威望不僅遠在宣太后和魏冉之下,甚至不如白起。在過去的三四十年裡,昭王一直籠罩在宣太后的光環下,被當作一個禮儀性的元首。如果昭王不勝任國王這項工作,隨時可以被公子市和公子悝取代。那時的昭王遠沒有魏冉和白起那樣叱吒風雲,在軍隊系統裡,魏冉和白起是真正的軍事領袖。昭王在前四十多年的秦王生涯裡,從來沒有指揮過一場真正的戰爭,離秦軍的將士也比較遠。這不是昭王不想接近軍隊、指揮軍隊,而是由於魏冉牢牢地掌握著軍權,對昭王很抵制。在魏冉到陶就國後,昭王決定要親自指揮一場大戰,以從白起的手中把兵權奪下來。

  從昭王四十二年到四十六年,昭王命令白起等人打通了沿黃河兩岸,秦與陶之間的通道。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趙國要與秦爭奪韓上黨的事件。昭王命秦攻韓上黨將王齕避免與趙軍發生衝突,全力滅掉韓魏後,再與趙國決戰。昭王四十七年,趙將廉頗攻擊王齕,為王齕所敗。趙孝成王命趙括取代廉頗,擊敗王齕,秦國佔領的韓上黨告急。韓上黨若為趙括佔領,秦國在黃河北岸的河東地區和在黃河南岸的函谷關以東包括陶在內的大片土地都有被趙軍佔領的可能,秦國不得不掉轉進攻方向,放下黃河南邊的韓魏,與黃河北邊的趙國進行決戰。

  昭王將在野王***今河南沁陽***一帶準備攻擊韓都鄭和魏都樑的白起調到韓上黨與趙括對壘,昭王決定把相對封閉的上黨地區作為決戰的第一戰場。讓魏冉佯攻邯鄲,使趙不能抽調邯鄲地區的主力支援趙括,同時鉗制齊韓魏楚,對臨近的黃河守軍進行支援。在函谷關和陶之間的黃河守軍壓制韓魏,阻擊韓魏楚渡河救趙,配合上黨軍和陶軍的行動。留有一軍保衛國內。由於這次大戰確實對魏冉所在的陶國很有利,因此魏冉很支援這次全軍行動,與魏冉交厚的白起也很賣力。昭王第一次有效地調動了全國的軍隊。當時秦趙兩國是兩個超級強國,誰也不具備滅掉對方的實力。秦昭王的這種戰略部署,實際上就是讓白起在上黨地區與趙括打一場消耗戰。范雎早就看出昭王的用意,讓鄭安平做好接替白起的準備。鄭安平不解,范雎說,上黨巨戰,白起勝了,功在昭王,從此秦國的軍權就被昭王掌握了。到時候,昭王必會聽從我的意見,用你為將。如果白起敗了,昭王正可以解除白起軍權,昭王還會用你為將。所以說,無論白起勝負,昭王都已穩操勝券,你就等著吧。白起與趙括在河東地區各調集百萬大軍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巨戰,結果趙軍傷亡七八十萬,秦軍也傷亡六十來萬。但秦國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要遠遠多於趙國。

  長平之戰後,秦軍雖然佔領了整個河東地區,但秦國的損失過大,已經無法再支援攻擊邯鄲的大戰了。田單防守的邯鄲十分牢固,城中駐有幾十萬精銳趙軍和大量糧草,邯鄲外圍還有幾支機動部隊協助防守。但在這個時候,魏冉去世了。昭王考慮,秦軍戰線過長,供給困難而且消耗已經過大,邯鄲不可卒拔,如果這個時候韓魏進攻秦國,秦國就有可能遭受大敗的厄運。

  昭王四十八年年底,昭王命令秦軍大部收兵,留一部秦軍繼續攻邯鄲。昭王把陶的精兵調回國內,填補空虛。上黨大戰後,昭王對秦軍的將領做了很大的調整,白起被擱置。白起在長平之戰中,被趙括所派的刺客刺傷,此時傷口發作,白起養病在家。在此期間,秦軍中與白起最為交厚的王陵、王齕等將領先後被派往邯鄲戰場,但均告失利。昭王使范雎請白起,白起以病推脫。司馬靳跟隨白起多年,感到很納悶,問白起,武安君此前不論身體多麼糟糕、敵軍多麼強大,都從未推辭過,這次為什麼這麼堅決地就推掉了。白起說,此前出征,只要調配得當,就會立於不敗之地。而此次出征卻是必敗。趙軍雖經上黨巨戰,但還有很強的實力。我軍連續作戰,早已疲憊,給養也已出現困難。邯鄲城高兵眾,田單排程有方,邯鄲本來就不是可以輕易攻下來的。韓魏齊楚在穰侯去世,陶國精兵調回國內後,就圖謀救趙擊秦。邯鄲離秦千里之外,沿途為三晉舊地,本來就反心很盛,秦王又將大軍調回國內,秦軍佔領的黃河兩岸非常危險,只要韓魏楚來救,切斷秦軍歸途,秦軍就很可能有去無回。攻邯鄲的難度要遠在長平大戰之上。以目前的人員配備和戰略部署,邯鄲城下就是秦軍的墳場。秦王忌我軍權過重,正在著力削奪。

  此次讓我攻邯鄲,就是想在我戰敗後,判我的罪。司馬靳聽後,勸白起造反,白起沒有表態。此時,昭王已經在秦軍中安排了大批自己選拔的將領,原來魏冉白起系統的將領也有很多倒向了昭王。昭王命范雎請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再次拒絕。秦王大怒,以白起屢次拒絕王命為由,奪武安君封號,貶為士卒遷往陰密***今甘肅靈臺西南***。白起居咸陽三月不行,徒眾越集越多,與軍領也有交接。昭王見白起反勢日盛,派人強令白起上路。白起上路沒走多遠,就被昭王派遣的使者軍逼迫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