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戰爭矛盾焦點是在什麼地方

  南北的鬥爭主要圍繞西部土地展開。北方要求在西部地區發展資本主義,限制甚至禁止奴隸制度的擴大;南方則力圖在西部甚至全國擴充套件奴隸制度。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看吧。

  南北戰爭矛盾焦點

  南北戰爭矛盾焦點實際上是一場針對奴隸制度存廢問題引起的政治爭端,體現了當時美國社會存在的嚴重矛盾。

  在19世紀初,由歐洲率先引爆的資產階級革命,席捲了整個世界,同時也影響到了美國。這對於剛剛建立不久的美國,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也因此,美國的政治、經濟體系逐漸分裂成為南北和北方兩個集團。在北方,美國政府採取了資本主義路線,在經濟和文化上,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進步。但是在南方,依然保留著種植園經濟,每年的產值和北方差距很大。

  隨著美國西進運動的發展,大量的印第安民族的土地被美國兼併,同時成立了許多西部州。對於南方來說,他們的種植園需要更多的奴隸勞作,才能繼續生存,以保證他們每年固定的產出。而對於北方來說,他們希望同樣在西部可以推行資本主義,這樣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自由勞動力,以保證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在新成立的西部州,採取何種行政體系,成為了當時美國政府爭論的焦點。

  共和黨的林肯被當選為總統後,這個政治衝突被明顯得激發出來,因此很多南方州選擇了退出美堅利合眾國,宣佈獨立。由此可見,事實上南北戰爭矛盾焦點也是一場資本主義和蓄奴制度的衝突,林肯總統最終決定採取武力的方式,來掃清美國在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的障礙,是資本主義體制在美國得到完善。

  南北戰爭結果

  南北戰爭是美國唯一的一次內戰,這次戰爭的交戰雙方,是以北方資本主義解放黑奴的林肯政府和南方蓄奴制度的戴維斯總統,因此被稱為“南北戰爭”。南北戰爭結果是北方美利堅合眾國的勝利而告終,美國得以重新統一。

  這場戰爭起初是以維護美國的統一為目標而進行的,隨著戰爭的發展,逐漸成為解放黑奴的一場戰爭。參與這場戰爭南北雙方,共動員了超過350萬人的志願軍,持續時間長達四年。在戰爭中,有超過75萬士兵陣亡,同時還有40萬士兵在戰爭中致殘。不過根據美國的協會統計,在南北戰爭中,實際陣亡的士兵人數,要遠遠超過以上的數字,同時還有不計其數的美國平民也在這次戰爭中死亡和受傷。

  從1863年的葛底斯堡戰役中,南方軍隊被北方軍隊擊敗後,就已經基本上奠定了南北戰爭結果了。隨後北方採取了雙線進攻的策略,將南方的勢力範圍一分為二,使其經濟和貿易幾乎陷入了癱瘓狀態。南軍名將羅伯特·李於1865年4月9日,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被迫向格蘭特投降,這標誌著南北戰爭的結束和美國的重歸統一。

  通過這次戰爭,林肯總統廢除了南方各州的蓄奴制度,解放了黑人,但是從本質上來講,這次戰爭還有侷限性的,林肯總統雖然宣佈解放黑奴,在黑奴並沒有獲得白人一樣的權力,這也造成了在此後的一百餘年的時間裡,黑人地位低下的局面。

  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

  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是屬於資產階級革命戰爭。如果把美國的獨立戰爭稱為第一個革命戰爭,那麼南北戰爭是第二次革命戰爭。

  南北戰爭的背景正值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風潮席捲整個世界的時候,美國也受到了極深的影響。從這場戰爭的因果關係中,不難看出這場戰爭在針對奴隸制的問題上的矛盾所在。由於受到資本主義的影響,美國北方大力實施自由、平等的政策和方針,廢除了奴隸制度。而在南方,蓄奴制的存在,彷彿是美國的一顆難以消除的毒瘤。南北雙方的政治意見不統一,經濟無法得到協調,是爆發這場戰爭的本質所在。

  因此,從表面上,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屬於統一戰爭。當然,這也沒有錯。在林肯被當選為總統時,7個州脫離了合眾國,之後又有五個州加入了南方陣營,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南北戰爭是為了美國的統一而開戰的。但是深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蓄奴制的存廢問題上。林肯在戰爭中期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他及時頒佈瞭解放黑奴宣言。戰爭結束後,南方的蓄奴製得到了廢除,南方的種植園經濟也宣告終結。也許在短時間內,造成了美國南方的經濟落後現象,但從長遠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體系上的勝利,也是正義的勝利。通過南北戰爭,為美國在資產階級發展的道路上掃清了障礙,成為了美國崛起的一起重大事件。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