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霸氣標語
進清華,與主席稱兄道弟, 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論道談經!你是否依稀記得高考前夕寫在教室走廊那些霸氣側漏的標語,這些標語又是否有激勵過你不斷努力前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考作文霸氣標語及作文,歡迎參考閱讀!
如下:
1、扛得住給我扛,扛不住,給我死扛。
2、提高一分,幹掉千人
3、進清華,與主席稱兄道弟 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論道談經
4、破釜沉舟博他個日出日落,背水一戰拼他個無怨無悔
5、生時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
6、“累死你一個 幸福你一家”
7、誠實,樸實,踏實。
8、努力造就實力,態度決定高度。
9、辛苦三年,幸福一生。
10、我七、飛翔,路在腳下。
11、不經風雨,怎見彩虹?
12、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13、擰成一股繩,搏盡一份力,狠下一條心,共圓一個夢
14、努力就能成功,堅持確保勝利。
15、回憶很美,儘管過程艱辛:也許結果總有遺憾,但我們無愧於心。
16、遇難心不慌,遇易心更細。
17、學練並舉,成竹在胸,敢問逐鹿群雄今何在?師生同志,協力攻關,笑看燕趙魁首誰人得;
18、快馬加鞭,君為先,自古英雄出少年;
19、高三高考高目標,苦學善學上好學。
20、作業考試化,考試高考化,將平時考試當高考,高考考試當平時。
21、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幾份歡笑
22、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
23、把握現在、就是創造未來。
24、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你是否每天都在努力
25、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26、保持平常心,營造好環境,揚起常笑臉,輕鬆迎高考”
27、立志高遠,腳踏實地;刻苦鑽研,勤學苦思;穩定心態,不餒不棄;全力以赴,奪取勝利。
28、挑戰人生是我無悔的選擇,決勝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
29、讀書改變命運,刻苦成就事業,態度決定一切
30、拼搏高考,今生無悔;爬過高三,追求卓越!張揚樂學樂思的個性,堅守不驕不躁的心態。
31、不敢高聲語,恐驚讀書人
32、站在新起點,迎接新挑戰,創造新成績
33、爭分奪秒巧複習,勤學苦練創佳績”、“攀蟾折桂,捨我其誰”
34、狠抓基礎是成功的基礎持之以恆是勝利的保證
35、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的眼神
相關作文
大螢幕上打出這個一句標語:“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就是這麼一句“高考勵志標語”,沒想到引起了強烈反響。很多人認為,這條標語裡隱約透露著與“富二代”的對立情緒。
在一個焦慮成為時代流行語的社會裡,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也有可能被過度詮釋,因為這個社會裡的每個群體因為安全感的欠缺往往變得過分敏感。“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這話本來是白巖鬆去年7月在鄭州大學和學生們交流時,談及高考制度的公平性時說的,他只是想說無論高考有多少是非,至少還是目前促進階層流動最公平的一種制度。浙江永康市第二中學負責標語收集工作的陳老師看到這句話後,果斷把它收進了“高考勵志標語”。
從“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的勵志標語中讀出“窮二代”和“富二代”的對立,顯然是因為我們過度“敏感”。既然是“勵志”,自然要找到勵志的模本。這一標語中,“富二代”只是一個參照的物件,只不過在當下情緒複雜的社會裡,“富二代”總是被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罷了。
我們完全沒必要從“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的標語中放大“窮二代”和“富二代”的對立。不過話說回來,這條標語倒是提醒我們,所謂勵志,一定需要找一個模本或者榜樣嗎?
不能否認,國人總有一種“必須向誰看齊”的心理習慣。這種習慣表現在,父母教育孩子時會批評孩子不如誰誰誰優秀;老婆數落老公時會嘮叨,說他不如誰誰誰有錢;即便別人不要求你了,自己可能還會在心裡嘀咕,誰誰誰本來和我一起參加工作的,職位怎麼升得那麼快?!
這是一個多少讓人焦慮的社會,這話說得並不誇張。在社會公共生活裡,眾多因素令每個人不得不焦慮。如果說這些公共生活中的焦慮是無可避免的話,在我們的私生活裡,“必須向誰看齊”的社會心理,是不是又促使自己主動投下焦慮的種子,自己給自己下了套?在“必須向誰看齊”的心理陰影下,孩子們焦慮,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成績沒有別人好,才藝沒有別人多;成年人焦慮,因為自己房子沒有別人多,權力沒有別人大。總而言之,我們對所謂的成功學沒有免疫力,別人的成功才是自己上進的動力。
在所謂勵志方面,我們為什麼不能強調一下“做最好的自己”,而總是習慣於去和其他群體拼呢?“窮二代”做不了“富二代”,完全可以做“拼二代”,這麼說並不是要每個社會成員都安分守己固步自封,而是每個群體都應該適當有一些“個人主義精神”。每個人都應該有詮釋自己生活的角度和能力,有觀察生活、認知真理的心靈。人在“必須向誰看齊”的心理作用下,獨立的批判思考能力、獨立的內在精神就會被所謂的成功蠱惑,只顧著一股腦地“看”別人去了,自己的生活反而徹底丟掉了。
我從不認為“私生活”裡的這些社會心理純屬“私事”,成年人習慣了在這個心理怪圈裡打轉焦慮,然後,他們會把這種“比對”規則傳導給下一代,代代焦慮並不利於社會發展。當公共生活中的焦慮還未緩解,私生活中自找麻煩式的焦慮,將進一步降低個人的幸福指數。做一個內心強大、獨立的人,才能免受傷害。如果僅僅是因為達不到別人的高度而焦慮,那麼,即便公共生活中的焦慮解除了,個體的生活也未必幸福。
從這個角度看,我更希望自己身處的社會,能為個體傳達“做最好的自己”的勵志習慣,而非“必須向誰看齊”。庸常的日子裡,每個人必須學會找到自己,也祝願那些即將考高的學子,拼出一條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