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說明文基礎知識點

  說明文是語文閱讀中常考的一種文學體裁,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說明文基礎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說明文基礎知識***一***

  一、明確說明物件及主要內容:事物***說明物件***或事理***現象的起因、性質、解決措施等***

  二、怎樣抓住說明文的特徵呢?

  從說明事物的內容入手,從中理解、概括說明物件的特徵;抓住中心句及關鍵詞。

  三、理清說明順序。

  ①時間順序②空間順序③邏輯順序***A、總—分;B、總—分—總;C、分—總***

  四、說明文開頭作用有:①引出說明物件②引出說明的內容③提出說明的問題。

  結尾作用有:①總結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預測等。

  五、掌握說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徵

  “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說明物件***的„„***特點***。”

  1分類別:把„„分別加以說明,顯得條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強了說服力,也增強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 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詮釋: 對„„進一步解釋說明讓讀者對„„有進一步的認識.

  5舉例子:具體說明„„的特點,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6下定義:準確而簡明地揭示了„„的本質特點,使說明更加嚴密。

  7作比較:把„„和„„相互比較, 突出強調了„„的特點.

  8列數字: 用具體的資料„„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9.列圖表:具體說明了„„特點, 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10.摹狀貌:具體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顯得生動活潑.

  六、感悟說明語言。

  修飾性、限制性詞語***如:基本上、大約、比較、一般、極個別、、大多數、更、也許、常常、在當時、絕大部分、主要、幾乎„„***能否刪除或替換,為什麼?

  語言準確類答題方法:

  1.“××”詞好在哪裡?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2.文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這樣的題目分四步:

  A:判斷一般是不能刪

  B:解釋這個詞語在這句話中的含義在程度.狀態.性質.範圍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較:即比較刪掉這個詞語與沒有刪掉以前的區別,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意思變為“„“,與實際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結尾一定要有這樣的句子: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準確性與科學性。

  答題模式:不能刪。因為“××”詞表示„„,刪掉後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這與文意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準確性與科學性。

  初中語文說明文基礎知識***二***

  1、舉例子:關羽曾過五關斬六將、三英戰呂布、單刀赴會、水淹七軍,這不說明了他的聰明才智和他的武功高強嗎?

  2、分類別:這扇大門有三個部分:門框、鐵門、釦環。其中鐵門最大,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兩扇鐵門可以向外開啟;門框次鐵門,木製的它把整個鐵門“包”了起來;最小的要數釦環了,只見兩扇鐵門上各有一頭雄獅,他們嘴裡都咬著一隻釦環,搖一搖釦環,四周便響起一陣清脆的響聲。

  3、作比較:日本人喝茶的方法和中國人的差多了,他們把茶葉弄得碎碎的,在喝茶時一齊喝下肚,不像中國人,泡茶時茶葉保持原樣,泡完茶後喝完茶水就倒掉茶葉。

  4、作詮釋:茶壺上有小洞,其實還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當茶水通過壺嘴流出時,水會把壺嘴堵住,空氣進不來,茶水就倒不出來了,所以在茶壺蓋上設計這麼個小洞,既不影響美觀,又能讓空氣進入茶壺,一舉兩得。

  5、打比方:遠處的悲痛的訊息像一支尖刺,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6、摹狀貌:遙控器大多是長方型的,有的長一些,有的短一些。遙控器必須裝上電池才能使用,而且你需要按動它上面的按鈕它才能向指定電器發射訊號,從而達到遙控電器的目的。

  7、下定義:彩虹其實是由很細微的水珠折射陽光而形成的。彩虹並不只存在於一個面上,而是在一個空間裡,所以你找不到彩虹的盡頭,因為當你走動時,你的視角變了,彩虹的位置也就變了。

  8、列數字:一張單層DVD光碟一般半徑為60mm,去掉中間的23mm,那麼這張DVD光碟的面積約為96平方釐米,單層DVD光碟的資料儲存量約是4.3GB,約合4617089843位元組,素以平均每平方釐米儲存的資料量是48094686位元組。

  初中語文說明文基礎知識***三***

  ***一***閱讀說明文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招:善於找準說明物件。

  第二招:善於概括說明物件的特點。

  第三招:善於分析說明順序。

  第四招:善於分析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弄清楚了說明方法的特點,分析它們在文章中的具體作用。

  第五招:善於分析說明文的語言。

  第六招:善於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義,現聯絡說明的內容,看看這兩者間有何內在聯絡,就能領悟其引用的目的了。在說明的開頭文段或中間敘述有關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開頭敘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為了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或者是為了引出說明物件。在文章或段落中間敘述故事,往往是為了增強說明文的可讀性,同時也為了說明事物的來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於完成開放性問題。中考說明文閱讀,根據“新課標”中要求“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的要求,說明文閱讀考查的題目勢必要引導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自然、關注生態環境、關注科技程序、關注未來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思想、科學品質、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

  ***二***說明文閱讀一般涉及11種題型:

  1、考查說明物件:

  答題技法:其一,要看懂題目,不少說明文題目本身就表示說明物件,如《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等。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說明文往往需要運用首括句和中心句來提示說明重點,包括說明事物的特徵。反之,如果需要為說明文的語段加一個標題,也可以用說明物件作為標題。

  回答時形成一個短語:本文介紹了……的……***物件加特徵***。

  例:《看雲識天氣》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及怎樣看雲識天氣。

  2、被說明事物的特徵:

  答題技法:儘量從原文中找原詞原句,若沒有,則注意段意、中心句。

  例:《中國石拱橋》三大特點: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

  3、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引用說明。

  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①、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例項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③、作比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④、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將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形象。

  ⑦、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物件/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⑧、列數字:用具體的資料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⑨、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⑩、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

  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

  B、引用具體的資料;***作用同列數字***

  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

  ***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物件的作用。***

  4、說明順序:有條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徵或事理介紹清楚。

  時間順序:即以事物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後來安排說明順序,從而寫出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這種順序一般用於人物的生平介紹、科學觀察記錄,說明事物或事理髮生、發展或製作過程一類的說明文。

  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後,或由遠及近依次進行說明。這種說明順序,一般用於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徵。

  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絡成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由總到分***或由分而總***、由主而次、由現象到本質、由原因到結果、由個別到一般***或由一般到個別***、由抽象到具體、由整體到區域性***或由區域性到具體***等。

  說明建築物、景點等通常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介紹事物各階段的特點或製作過程時,往往採用時間順序。介紹抽象事理時,則往往需要採用邏輯順序。

  近幾年說明文選段多為科技類說明文,此類說明文一般是事理說明文居多,故多用邏輯順序。

  5、段意概括:

  句式:說明了……介紹了……

  方法:找中心句;結合本段說明特徵概括,摘要聯合,結合標點,尤其注意分號,認真提煉。

  6、“這樣”的指代義: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幾句內容。

  7、段落語句順序:

  為什麼不能調換段落順序?

  不能調換:原文采用由……到……的順序介紹事物,調換後不合邏輯。

  《向沙漠進軍》5、6段照應上文游擊戰、陣地戰順序。

  總分關係中分說部分與前文總說部分順序相照應。《看雲識天氣》

  語言準確性:

  型別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準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準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型別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型別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 右” 等表估計,“多”“有餘”等表數量。***3***若刪去,原來什麼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麼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4***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型別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並體會。

  型別5: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麼。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說明文的結構。

  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總——分——總”式、“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

  10、考查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資訊,對段落的內容進行歸納;對全文要點進行概括。

  技法:認真仔細閱讀原文,一般都能從原文中找到答案。

  ***例:“死海之變”中“死海已發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質變化?

  答:***1***海水水體的分層結構消失***2***海水中的硫化氫消失***3***鹽的沉積增多。

  11、發散創新:近幾年,開放性試題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重要形式,在考試中所佔的比例也越來越大。綜合各地開放型試題我們可以看出。這類試題大概從 以下方面考查:

  ***1***對說明內容進行創新性的表述。

  ***2***對某種現象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

  ***3***結合實際對某個問題談自己的認識。

  ***4***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合理性的推斷和大膽想象。

  ***5***由文章內容延伸到現實生活,對現實生活中相關現象進行解釋。

  ***6***對人類關注的環境問題等提出解決的方法,擬寫警示性標語、建議、廣告等。這種題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查的是學生對生活的關注情況。做好這類題首先要讓學生對所給材料有準確地把握,然後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再遷移到文段中來。開放性試題,雖然沒有規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見。但在答題時要從三個角度作答:

  ***1***是就材料回答問題。不一定按標準答案作答,意思答對就給滿分;

  ***2***是閱讀材料後受到的啟示、感想。這樣的答案也是具有個性化的;

  ***3***是從材料出發,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擴散聯想到其它方面。

  總之。這類試題在訓練理解能力的同時。訓練表達能力,對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個符號或一個詞語來完成,要寫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話。在答題的同時有助於增加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擴大學生獨立發表見解的餘地,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

  ***三***對說明物件的把握。

  看題目、首括句、尾結句或提問式語句。如果是事物說明文,被說明的事物既是說明物件。如果是事理說明文,說明物件則是物件加特徵,答案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如:《看雲識天氣》,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及怎樣看雲識天氣。

  考察對說明事物特徵的把握。

  答題技巧:儘量從原文中找原句作答,若沒有,則注意段意、中心句。如《中國石拱橋》中關於它的三大特點: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

  ***四***說明文寫法分析

  1、結合說明方法談

  規範性的答題模式如下:

  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內容: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參考前面說明方法,明確其作用***

  2、結合修辭手法談

  規範性的答題模式如下:

  這是一篇生動地說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種修辭手法,說明了……***內容***,使文章的說明形象生動。

  3、結合表達方式談

  記敘、描寫使說明更具體形象;抒情、議論使說明更有感情。那麼,從這個角度分析說明文的寫法,答題的規範性格式如下:

  這篇文章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除了說明外,還有……***從“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根據內容選擇***,如……***具體舉例***,就是……***表達方式***的運用,使說明更具體形象/充滿感情。

  ***五***說明語段的作用

  ***1***、結構、內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啟下、總結全文/前文。

  有時在文章在開頭,還起著引出說明物件/說明事理的作用。

  ***2***、結合說明方法談。

  通過……的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