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做微商的勵志故事

  既然選擇了,便只顧風雨兼程的慷慨和釋然因為第一次的種種,你義無反顧的選擇成長,在同齡人都選擇安逸的時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80後微商勵志故事:朋友圈水果微商創業

  一年前,在北京的張洞天再一次和風投公司談崩。有點洩氣的他考慮再三,決定趁著心裡的火還沒滅,重新創業。

  哈爾濱小老闆劉偉,做調料生意6年,年收入10萬元。可日子就像每天的貨單一樣單調,這不是他想要的。

  李偉媽媽在哈達經營水果精品批發很多年,李偉每天幫著搬水果、收錢,但他覺得這生意是爹媽的,不屬於他。2014年3月,張洞天回到哈市,和高中同學李偉,經朋友介紹認識的劉偉相約小飯館。

  3個“不安分”的“80後”越聊越投機,酒是次要的,關鍵想研究個專案。

  幾杯過後,他們感嘆,人們的生活習慣變了,以往是“菜市場、破零錢、挨個挑”,現在是“躺在床上、手機付賬、開門收貨”的時代。微信朋友圈賣啥的都有,大到別墅路虎、小到拉麵牙膏,但水果好像還是個空白。

  李偉家有貨源,張洞天懂營銷,劉偉懂物流。“當時藉著酒勁,我說,之前做過調查,包裝加上少許水果的進貨費,啟動資金1500就夠用,咱明早醒酒就幹。”張洞天說。

  小酒局聊出大商機,仨小夥掏出兜裡所有錢說幹就幹。仨人一摸兜,一人出500塊,湊1500元啟動資金幹起哈市首家水果配送微商,專賣精品水果。每天拍下搭配好的水果發到朋友圈是他們的日常工作。

  微商靠口碑,一個客戶在朋友圈“晒單”,就在無形中為我們推廣

  李偉媽進口水果批發生意做了20多年,這個市場她看得太透。不論體量還是思路,這仨小子的“創新”就是小打小鬧。她奚落兒子:“家裡生意早晚是你的,折騰什麼勁兒!”

  聽人勸吃飽飯,就不出來創業了。三人商議,微店名字要時尚,就叫“爛水果”,意思是“爛水果自己吃,好水果給顧客”。1500元大部分用在“置裝費”上,仨人挑品相好的塑料袋、托盤、刀叉、溼巾,一套“標配”下來,就剩300多元。

  開局不利。“爛水果”上線一週每日零單,他們開始嘗試改變。兩個美國紅佳麗蘋果搭配兩盒草莓、一斤美國無籽紅提、一個血絲李、一盒藍莓共120元,轉發送澳芒一個……別人賣水果成斤賣,他們搭配成套餐“混合”賣,朋友圈轉發還送禮物,再配上專人設計的紙箱,更顯高大上。他們的目標客戶,定位熱衷網購的年輕白領階層和年輕家庭,這些人願意在朋友圈晒照片,無形中為“爛水果”品牌做了推廣。客戶可隨時微信下單,選擇套餐品種數量,坐等鮮果送上門。

  微商靠口碑,“客人覺得不好吃,我們包退換。顧客不在家請人代收,錢可以下次再補……”張洞天說。”改造後的“爛水果”很快在朋友圈裡傳開。

  開店一年客戶近2萬,每月分紅近3萬元,買了4輛麵包車

  創業初期再小的成本也要節約。送貨全靠三位老闆的六條腿。劉偉是三兄弟中相對健壯的,三箱水果40多斤,端起來眼睛都擋住了,從哈達端到地鐵口,徒步一站地多。本來他做調味料買賣,月收入小一萬,他不會捨不得一元錢坐公交,但現在,一元錢也是成本。

  一位客人住在松浦觀江國際,李偉倒了三趟公交車,下車發現這裡是手機導航盲區,走了半個小時也沒找到交貨地點;一天中,最多爬過6次7樓……

  隨著口碑越做越好,他們的訂單逐漸增多。2014年4月,送貨不得不用拖車,6月末買了第一輛麵包車,11月第二輛,到12月末總共買了4輛麵包車,聘用4名司機。

  微信個人使用者的好友上限是5000個,2015年年初,哥仨註冊了第4個“爛水果”微信賬號。現在,他們微信客戶近2萬,高峰時每天訂單150個;水果生意在第一個旺季,月流水達上百萬;分紅從最初每月只保證三人1000多元,到銷售旺季,每人每月分紅近3萬元。“從來沒想過微信水果生意能做得這麼大。”劉偉說,哥仨正考慮向哈市周邊區、縣發展,讓大家都能嚐個鮮兒。

  我的微商第一次是怎麼破的

  相信很多做微商的人都有過同樣的感受,在選擇之前的惶恐不安,在選擇之後的擔憂糾結,在被人否定時的失落無奈,在獲得肯定時候的喜悅自豪。每一種感受,不論好壞,都曾讓我們成長成為勵志的故事以及自身的感悟!

  感謝,那些給過你逆境的人。

  感恩,那些給過你機會的人。

  做微商快1年了,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有機會踏上微商這條並不算平坦的路,也讓我有機會結識了那麼多的人,在接觸的過程中一點點成長。

  想想,做微商成交第一單時,你們是什麼心情呢?想必很多人都忘了吧?其實我也不例外呀!時間真實個可怕的東西,會沉澱掉許多東西,特別是一些讓人獲益匪淺的經歷,在不經意間,突然回憶起,心裡的震撼,也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回憶下,那些五味雜陳的第一次吧!第一次有人主動問你關於你推銷產品的資訊時,你會不會像我有些激動,到口舌不清呢?你會不會也因為隔著螢幕怕給顧客解析的不清楚而感到緊張呢,會不會也擔心回覆訊息不夠快,擔心顧客懷疑你怠慢呢?會不會……

  會不會在經過一番交談後有一種心力交瘁的感覺,各種擔憂和激動,緊張……交織成網,讓你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累,也更體會到做微商的不易。選擇做微商,你同時要揹負的一切。你無法用語言和文字表達的很清楚你的心情,你也更清楚,沒有人會把你的心情感同身受,所以,你也明白了。

  既然選擇了,便只顧風雨兼程的慷慨和釋然因為第一次的種種,你義無反顧的選擇成長,在同齡人都選擇安逸的時候。

  第一次被肯定,經過別人的質疑和刁難,你沒有抗拒和退縮,你沒有因為顧客的種種疑問而放棄機會,更沒有因為別人的惡語相加而放棄,你堅持自己的選擇,從而獲得了別人的肯定,也意味著你自己第一次的成功。或許在別人眼中,微不足道。對於自己卻是千金不換的獲得。

  第一次太多,也太容易被遺忘,人的一生中會有無法計量的第一次,有人會覺得很微不足道的事,也被你那樣認可,懷疑你的個人思想,否定你,試圖擊垮你內心的防線,終於看到你的成長。你堅持自己的選擇,通過自己的努力,選擇微商,在別人選擇伸手像父母要錢時,你在試圖自力更生,其實,在這一點,你已經比同齡人又領先了一步了。你又何苦將自同別人的相論?困苦了自己,也難為了別人。選擇自己的生活吧,用自己的方式去成長。

  在微商之旅中,認真的對待總結每一個第一次,或許時光這股洪流會衝散許多讓你受益匪淺的體會,一點點褪去你的青稚,但是你要堅信,它會讓你的內心一點點成長,堅不可摧!

  每一個第一次你無法一一銘記,但是你不能否認這一個個第一次,帶給你的成長。即使五味雜陳,也值得感恩。更值得珍藏於心。微商之路,帶給你的這一切,將是你一生的財富。享用不盡。

  在第一次感到無助時,看看陽光,它那麼明媚,你怎麼能憂傷?

  在第一次感到彷徨時,想想開始,曾有過那麼堅定的決心,你怎麼能輕易放棄?

  在第一次感到不想堅持的時候,看看那些正在努力的人,他們都在努力,你憑什麼不堅持?

  微商,選擇了就不要輕易放棄。相信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

  感恩,那些給過你機會的人。

  感謝,那些給過你逆境的人。

  微商耿麗娜勵志成長故事

  弱水三千,只需取一瓢!從月入幾千到幾十萬的成功經歷,你想知道嗎?微商耿麗娜勵志成長故事。

  當人們都在欣羨事業漸入佳境的耿麗娜時,她卻擁有2年微商創業成功典範創始人的身份。並用自己的努力與成功,展示自己同樣絢爛美麗的人生!

  從一名醫院財務人員到兼職微商每月純利潤過幾十萬,今年33歲的她說:“沒想到兼職所得比工資還高,這實在是一個驚喜。”

  微商,起源於朋友圈,一般是對在微信圈子中做生意的人的稱呼。耿麗娜是山東一家醫院的財務人員,非常優越的家庭環境。兩年前,正當大家因為微信朋友圈變成“商業圈”而吐槽時,她卻感到眼前一亮:“這也許就是個機會。”

  她通過做全職微商的朋友的接觸,陸續拿到了幾個護膚品的品牌授權。為了不影響工作,週一到週五,她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與客戶通過微信交流,週末兩天則“全職”做微商。忙不過來時,她會將客戶地址和所需商品發給助理,讓助理幫忙將貨品寄出,“同城快遞一般當天就能完成交易”。

  “有一點需要提醒,生意是自己的,工作也是自己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才是做副業的保障。如果主業因為副業而搞砸,副業的風險就太大了。”她說,“一份穩定的工作也是我信心來源的支柱,這樣也不用擔心因為生意出現意外而兩手空空。”

  作為一個已經2年微商經驗的“過來人”,耿麗娜有自己的心得體會。“不是每個做微商的人都能賺錢,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搭進去了時間,卻沒有預想的收益。如果要做微商,就一定要做好準備。”她說,自己做微商,一開始的想法是用閒暇時間再賺些錢,讓自己過得更寬裕一些,“與其抱怨自己錢少,不如大膽地跨出一步,或許就成功了”。

  真正下點心思去做微信營銷,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做微信營銷就像吃一大鍋飯,細嚼慢嚥才不會噎著,小火才能燉出好湯。

  耿麗娜目前的微商團隊“娜姐團隊”已有400多代理,月銷售額已可高達200萬左右。如此數目,可不是一朝一日可以成就的。她告訴記者平時管理團隊一般重在兩個方面:“感恩與人心。”做微商講究的是一個信字,兩個陌生人是很難建立信任的,但是一旦將信任建立起來,這就說明你人格非常有魅力,因此我們要學會感恩。這樣團隊的凝聚力自然會變得很強。而團隊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要抓住每一個人的特點,瞭解他們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才能一起共同進步。”

  她告訴記者,目前自己的微商事業仍處不斷上升發展階段,需要不斷去學習、不斷進步。關於未來,她除了希望微信能在騰訊有序管理下,能長久屹立不倒外。她也希望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團隊共同奮鬥。2015年的目標則是讓整個團隊再高登兩個階段,月銷售提升至300萬,再至500萬以此趨勢階段化發展。此外,她還有一個將團隊人數擴張至500人的計劃。耿麗娜表示因為近期忙於參加品牌活動和錄製節目,和團隊的人相處變少了,有些愧疚。希望在這個新的2015年,自己能抽出更多時間關心團隊裡每一個人,一起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