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中存在最長的朝代

  我國曆史源遠流長,你知道最長的朝代是哪個嗎?

  中國最長的朝代——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1] 其後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政府的大一統國家。

  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2] 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另一說是868年,兩者相差近一百年,問題在於周朝的建國之年一直無法確認。

  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4-6] 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建立,定都鎬京***宗周***,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7-9]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週。

  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源自華夏***漢***民族,因為遭到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亶dǎn***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生活於渭河流域***陝西關中地區***,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后稷”,《說文》雲“黃帝居姬水***一說是陝西關中中部武功縣一帶的漆水河,另一說位於陝西關中北部黃陵縣附近的沮河,兩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語言為上古漢語,文字上仍採用古漢字,在民間記事仍以龜骨和牛骨刻字記事為主,王室則以新興的錦帛等記事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為“天下共主”。

  國號

  周人早期居於陝西武功一帶,公劉時,周部落則已遷居於豳***今陝西旬邑縣***。周人早先並無“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為國,國即是城。他們居住穩定,由遊牧部族漸變為農耕為主的城邑。自公劉起,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人受薰育戎侵襲逼迫,不得不離鄉遠徙。他們歷盡艱辛,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產生“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寫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後來演變為周字。

  歷史

  周人的祖先是黃帝曾孫帝嚳,元妃姜嫄的兒子棄,即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後代公劉率族人從邰遷到磁。周人早期居於陝西武功一帶,公劉時,周部落則已遷居於豳***今陝西旬邑***。由遊牧部族漸變為農耕為主的城邑。自公劉起,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人受薰育 戎侵襲逼迫,不得不遠徙。他們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字最初寫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後來演變為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