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感人勵志小故事

  那些關於青春感人勵志的小故事都是很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看看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翱翔在芭蕾舞臺的“黑天鵝”

  作者:安妮

  她是美國芭蕾舞臺上美麗動人的白天鵝,也是擁有黑色面板的白天鵝;她是美國芭蕾舞劇院的首席舞者,也是劇院成立75年來第一位黑人女舞者。她不僅創造了美國舞蹈界歷史性的一刻,也打破了諸多不可能,跳出了一段完美的生命之舞。

  1982年9月10日,她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城,是個非裔美國人。3歲時,父母離婚,她跟著母親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7歲那年,她一部講述體操女皇納迪亞·科曼妮茜用一個接一個的10分創造體操史上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的電影,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充滿力量和美感的自由操,就像是在跳芭蕾舞一般,那時芭蕾舞就在她的心裡烙下了印記。

  母親再婚,她來到了聖佩德羅,經常到姐姐打工的芭蕾舞學校去。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她也想學芭蕾舞,老師推薦她到聖佩德羅舞蹈俱樂部學習。那裡很遠,母親和姐姐都在打工,沒有時間送她去。生活迫使她拒絕了這個機會,但對舞蹈的熱愛絲毫沒有減少。上初中時,她寫信申請芭蕾舞學院,沒想到院方說她沒有芭蕾舞者應具有的足、跟腱、體格、軀幹長度以及合適的胸部大小,不僅身體不適合當芭蕾舞者,就是她13歲的年齡,也超過了學院錄取的範圍。她很傷心,卻又不甘心,依然堅信要做自己想做的,無論別人如何否定自己。

  她給所有的芭蕾舞學院寫信,結果都如出一轍。芭蕾舞學院不招收她,她只好到聖佩德羅舞蹈俱樂部學習。可她信心滿滿地走進去,第一堂課後她就開始懷疑自己的堅持。她連芭蕾舞最基本的立足尖都做不了,無論她如何努力,都無法做好這個動作,更不要說跳芭蕾舞了。後來,再婚的母親婚姻又出現問題,她和哥哥姐姐被迫離開了聖佩德羅,住進了一個破舊的旅館裡。旅館的房間狹小逼仄,只有一張小床,他們把床留給母親,兄妹四人緊挨著睡在地板上。夜裡,睡在最裡面的她要去洗手間,為了不驚醒哥哥姐姐,她小心翼翼地站起來,輕手輕腳地從他們身上邁過去,留給她下腳的空隙很小,她竟在不知不覺中立起了腳尖。不經意的動作讓她找到了跳芭蕾舞的感覺,這距離她學習舞蹈已經過去了三個月。

  為了追尋夢想,她只好再找一家舞蹈俱樂部學習。在那裡,她接受了大量的古典芭蕾舞訓練,她學習很刻苦,進步也非常快。不久後,她第一次登臺,主演了芭蕾舞劇《胡桃夾子》。那一刻,她發現這個舞臺就是她想要的。1997年,她參加全美芭蕾舞比賽獲得洛杉磯音樂中心聚光燈獎,終於在屢遭拒絕後成為芭蕾舞臺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兩年後,她又搬家到紐約。這是一座充滿著成功氣息的城市,她也想讓自己的夢想在這裡展翅翱翔。

  2001年4月,她進入了世界著名芭蕾舞團之一的美國芭蕾舞劇院。進劇院的第一天,她就知道她的未來只有兩條路,要不半途而廢,要不成為首席舞者。她想成為首席舞者,但夢想是炙熱的,現實又是殘酷的。那時,她發現自己是80名芭蕾舞者中唯一的一位黑人,她不知道女性非裔美國人能否擁有未來,她能做的只有努力到極致。

  她加倍努力,靠舞技和表演能力彌補自身的缺憾。在經歷了一個芭蕾舞演員必須經歷的跳三年群舞和三年領舞后,她晉升為獨舞者。2012年,她出演芭蕾舞劇《火鳥》而名聲大噪,卻因受傷與晉升首席舞者失之交臂。

  其後,她的芭蕾舞事業達到了巔峰,她擔任主演的每一部芭蕾舞劇都大獲成功,尤其是2015年6月,她首次在紐約表演芭蕾舞劇《天鵝湖》,在劇中分別飾演奧傑塔和奧傑莉亞兩個角色,她用驚豔和完美的演繹證明了黑人不僅可以演黑天鵝,同樣可以演白天鵝。這也是美國芭蕾舞劇院首次由非裔舞者擔任主角,演出的成功讓她實至名歸地被美國芭蕾舞劇院提名為首席舞者。

  她,就是米絲蒂·科普蘭,美國芭蕾舞劇院成立75年來第一位非裔首席女舞者。

  有記者採訪時問米絲蒂,作為一隻“黑天鵝”是如何在芭蕾舞這個基本被白人佔據的舞臺取得今天的成績?她淡然地說:“相對於那些否定,我更專注技術優勢。我不能改變自己與生俱來的膚色和身體條件,但我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做自己想做的,跳出自己的生命力。”

  是啊,人生之路不能規避挫折,但挫折不是永遠的失敗,只有不怕失敗的人,才能在星光下璀璨綻放。

  :用夢想彈奏生命的琴鍵

  作者:沐涵

  1996年2月,他出生在浙江蕭山。因早產和先天性肺炎,在保溫箱裡時間過長氧氣中毒,他還沒來得及看一眼這個繽紛的世界就開始了與黑暗相伴的生活。沒有光芒,聲音就成了他生活中的全部。懵懂的他喜歡敲打各種物品,聆聽它們發出的或清脆或沉悶的聲音。

  3歲多的一天,母親帶他到朋友家去玩。進門時,朋友正在彈鋼琴,悠揚的旋律深深吸引了他,這聲音要比敲打東西傳出的聲音好聽許多倍。從那一刻起,他的心中就埋下了音樂的種子。有一次,路過琴行,他在門口聽到裡面傳來的琴聲,說什麼也不走了。那次後,他經常讓父親帶他去琴行玩。起初,他總是安靜聆聽,在心中記下那些旋律。老闆見他天天來,覺得他肯定是喜歡彈琴,就讓他彈一曲試試。那是他第一次摸琴,卻能將聽過的樂曲完整地彈奏出來。

  4歲時,父親送他到琴行去學琴,從那時起,他每天都要練琴六七個小時。晚上去練琴,直到捲簾門快被拉下時他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地堅持感動了琴行老闆,在得知家裡為了給他治病花掉了所有積蓄,已經沒有能力給他買鋼琴時,老闆送給他一架鋼琴。有了屬於自己的鋼琴,父親又給他買了錄音機和磁帶。這些音樂就像一條河,緩緩流入他的心田,幾百多首樂曲不斷地從他指尖流淌。

  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他進了省盲校。上午要上文化課,他就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時間練琴,不練夠時間就不睡覺。音樂就像一縷陽光,照亮了他的生活,也明媚了他的未來。他很努力,可在琴行學習畢竟是業餘的,為了讓他接受最好的鋼琴教育,父親帶他到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找老師學習鋼琴,同時他也轉入北京盲校。

  每天他都刻苦練習。有段時間,高強度地訓練使他的指尖面板在彈奏時裂開了。他只專注於彈奏,全然不知鮮血已經染紅了琴鍵,為了保護他的雙手,老師命令他一個星期不要再碰鋼琴。可一天不練琴就會生疏,要是兩天不練,再彈奏出的聲音就不會如行雲流水,那幾日對於他而言是無盡的煎熬,一週剛到他就迫不及待地練琴,而且還給自己增加了時間,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失去的那幾日追回來。

  彈鋼琴帶給他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源自心底的自信。10歲時,他通過了鋼琴業餘十級。2008年,在國家大劇院裡,他和郎朗同臺演出四手聯奏。一年後,他以全國第八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成為唯一一名全盲學生。

  在那裡,他所學專業課的內容和其他學生一樣,唯一的不同是別人彈奏時都有樂譜,而他的樂譜記在心中。為了提高彈奏水平,他收藏了許多古典音樂和音樂劇的CD,只要有時間就拿出來聽,無論是走在路上還是坐在車裡,他的生活永遠與音樂如影隨形。2010年,他作為年齡最小的鋼琴手,參加了郎朗舉辦的“指尖的太陽”盲童鋼琴音樂會。

  十年磨一劍,從4歲學鋼琴開始,他始終奔跑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他多次前往日本、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演出。2015年3月,他參加中央音樂學院的專業考試,取得全國第六名的好成績。三個月後,他走進高考考場,用盲文答完了所有試卷,最終以超出北京藝術類本科錄取線67分的成績被中央音樂學院錄取。

  他,就是19歲的來佳俊,北京首位全盲高考考生,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全國僅招收的20名學生中的一員。

  有記者採訪時問他,是如何取得這些不凡成績的?來佳俊淡然地說:“天道酬勤,我相信一分耕耘必定會換來一分收穫,我更相信只要自己不放棄,夢想終有一天會在我的指尖實現。”

  用夢想彈奏生命的琴鍵,只要心存夢想,為目標勇往直前,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奏響黎明明亮奪目的光芒。

  :“路人甲”也有春天

  作者:柯玉升

  有著“東方好萊塢”之稱的橫店,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橫漂”。這裡隨處可見各種“活”的巨星大腕,但也少不了一個特殊群體——群眾演員,他們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出場先後、不分有無臺詞,他們有一個統一代號:路人甲。

  王婷,24歲的溫嶺女孩,就是這幫“路人甲”中的一員,她曾在微博上留言:誰也說不準,我或許就是下一個周迅?

  王婷在杭州讀國際貿易專業。畢業後,在杭州的一家公司找到一份文職工作。有份穩穩當當的工作,在別人的眼裡是挺滿足了,她卻很討厭。她向閨蜜吐槽:“朝九晚五,今天甚至就能知道明天做什麼,每天重複來重複去,沒什麼意思,我想出去體驗下新生活。”

  “想體驗生活?除非去做演員、當明星啊!”閨蜜在電話那頭劈頭蓋臉一頓數落。沒想到,王婷“恬不知恥”地說:“這個想法已在我心裡縈繞多年了!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和一條鹹魚有什麼差別?”閨蜜一句“別白日做夢了”還沒說出口,王婷就急急地掛了電話,她要為這個“建議”做準備。

  “追夢,其實可以離家近一點!”入道影視圈,王婷原本首選北京,但她捨不得杭州,就把目標定在了橫店。2012年年初,她瞞著家人辭了職,告別閨蜜,一人獨自去了橫店,成了數千“橫漂”族中的一員。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由於王婷不是演藝科班出身,“橫漂”半年來,王婷甚至沒機會演過一部有完整臺詞的戲。

  從杭州帶來的那點積蓄,也很快花光了,吃飯成了問題。為了省錢,她最難的時候買5元一把的掛麵,每餐抽一小撮,過水一煮,就吃上一星期。回想起這段生活,她調侃地說:“和那些沒地方住,就在影視城廣場上搭帳篷的橫漂族比起來,我過得好多了。”

  記得出鏡的第一個角色是在一部民國戲裡扮演豪門“丫鬟”。那場戲演的是老爺死了,一群丫鬟埋頭痛哭,鏡頭前就沒看到王婷臉。總算充當了一次“路人甲”,沒看到臉,王婷也感到高興。臉都沒露,這樣的“出場費”只能拿40元/天。最高的一天拿300元,一般的也就120元/天。

  要想出場費高,就得私底下“破費”請“戲頭”幫忙,才能攬到“高片酬”的活路,這是圈子裡的“潛規則”。有人勸王婷也走這條捷徑,她卻說:“演員靠的是演技,我不來這一套,說不定哪一天,我能被導演選中呢!”

  2012年,著名導演爾冬升在籌劃電影《我是路人甲》。它的特別之處在於,二十多位主演都曾是漂在橫店的群眾演員,一直在明星大腕的身後扮演著“路人甲”。在這部電影裡,他們成了主角,更有吳彥祖、馮德倫等大家跟他們搭戲。

  在挑選“主角”時,很快,王婷走進了爾冬升的視線。爾冬升問王婷的第一句話是,你為什麼來橫店?王婷的回答很簡單:“來這裡,我只是想當個演員。”

  為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在後來的一段專業培訓日子裡,王婷在努力地演好自己的戲。就連“解放天性”、“無實物演戲”、“走位”等一些細節,她都練得很認真,總想給爾導一個滿意的笑臉。

  籌劃三年之久的“小人物”電影《我是路人甲》,今年七月在全國各大影院提檔公映。爾導演給予了王婷最高評價:“平時就像鄰家女孩,並不亮眼,但她一上鏡,不同的造型就會有不同的樣貌,有時我看著現場的她,再看看監視器裡的她,就像兩個人,很奇妙。”

  “路人甲”也有春天!王婷從一個群眾演員,蛻變成主演,她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草根出身、沒有顯赫背景的她,如果不心懷夢想,如果不笑中帶淚地去追尋著未來,也許她這一輩子也成不了演員,更別說主演。實現心中的夢想,就要像王婷那樣有點“痴心妄想”和對自己的一個小小鼓勵——萬一你是下一個周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