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人牙慧的典故

  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別人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供大家學習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

  這個成語出自《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浩***雲:‘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東晉時候,有一個名叫殷浩的人。因為他曾經當過“中軍”的官職,所以被人稱為“殷中軍”。他曾被任命為“建武將軍”,統領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的兵馬,後因作戰失敗被罷官,並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內***。

  殷浩很有學問,他愛好《老子》、《易經》,並能引經據典談得頭頭是道。

  殷浩有個外甥,姓韓,名康伯,非常聰明,也善於談吐,殷浩很喜歡他,但對他的要求卻十分嚴格。殷浩被流放時,康伯也隨同前往。有一次,殷浩見他正在對別人發表言論,仔細一聽,康伯所講的,完全是抄襲自己的片言隻語,套用自己說過的話,沒有他個人的創見,卻露出自鳴得意的樣子,很不高興,說:“康伯連我牙齒後面的汙垢還沒有得到,就自以為了不起,真不應該。”

  後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拾人牙慧”這個成語,比喻抄襲或改頭換面地套用別人說過的話或寫的文章。

  【拼音】shí rén yá huì

  【釋義】 拾:撿取;牙慧:指別人說過的話。比喻拾取別人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

  拾人牙慧造句:

  1. 這傢伙慣愛拾人牙慧。就像鴿子啄食青豆,一碰到天賜的機會,就要賣弄他的伶牙俐齒。

  2. 寫論文要有創見,不可拾人牙慧。

  3. 個別人,一留學外國,便拾人牙慧。

  4. 他喜歡拾人牙慧,怎知用得不恰當,反而鬧了笑話。

  5. 寫作文要有新意,不可拾人牙慧。

  6. 他只是鸚鵡學舌,拾人牙慧罷了。

  7. 這篇論文毫無見地,不過拾人牙慧而已。

  8. 反之,任何單純筆墨語言的濫用、借用,都是拾人牙慧,終不能到自由的境界。

  9. 書中提到了一個似是而非的方案,而且還是拾人牙慧。

  10. 這件作品的設計理念,有拾人牙慧之嫌。

  11. 你跟著我就要好好學習本領,不要拾人牙慧,這樣你學不到真本領的。

  12. 發表意見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而不要拾人牙慧。

  13. 小弟這場演講的內容只是拾人牙慧而已,請多多指教!

  14. 他沒有真才實學,只是拾人牙慧,別人沒有看穿罷了。

  15. 他才讀了幾本古書,說起話來就老是咬文嚼字,拾人牙慧,真讓人受不了。

  16. 不管是在家裡面還是在教室裡我們都不能帶著拾人牙慧的去學習。

  17. 這副春聯的詞語能別出新意,不拾人牙慧,十分難得。

  18. 我要的是創新的點子,而不是拾人牙慧的老套。

  19. 在現今的學術界,有沒有拾人牙慧的人存在呢?

  20. 這個節目只是把外國節目型態照抄,拾人牙慧而已。

  21. 你一直這樣拾人牙慧對你自己的能力提升是沒有一點好處的。

  22. 這是拾人牙慧的看法,缺乏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