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之戰的歷史影響

  春秋以來長期延綿不斷的爭霸兼併鬥爭,嚴重地消耗了各大國的實力;而社會經濟、政治形勢的發展,又使各大國內部的各種矛盾日趨尖銳,各大國都感到難以為繼。而晉陽之戰則是奠定“三家分晉”基礎的戰役。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晉陽之戰簡介

  晉陽之戰,春秋末期***公元前455—前453年***,發生晉國四大卿族智氏、趙氏、韓氏、魏氏之間發生的一場城邑攻守戰,晉國趙氏軍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與智氏、韓氏、魏氏聯軍進行的城邑攻守戰。

  為了討伐趙襄子,智伯和韓康子、魏桓子三家聯手圍攻晉陽,並以晉水來灌溉晉陽城,在晉陽城快要被淹沒時候,趙襄子暗中串謀韓魏兩家,最終韓魏臨陣反水,以水倒灌智伯軍營,智伯兵敗身亡。最恨智伯的趙襄子還將智伯的頭顱雕刻上漆,當飲酒之首爵。為了免除後患,韓趙魏三家聯手屠殺智伯家族兩百餘人,瓜分智氏封邑,天下震驚!以後,他們又開始瓜分晉國的土地,而晉國的國君,再無半點權威。中國歷史也由春秋時代,逐漸過渡到了不以道義為重、而以成敗論英雄的戰國時代。

  晉陽之戰的影響

  智氏敗亡後,晉國再也沒有可以與韓趙魏相抗衡的力量,三卿便毫無顧慮的瓜分晉國領土,而晉國國君成了一個傀儡,最終走向“三家分晉”。晉國執政智伯被滅後,韓趙魏在晉國再也沒有可以顧慮的對手,便開始瓜分晉國土地,晉國國君再也沒有一點權威可言,最終形成“三家分晉”。中國歷史也由春秋時代,逐漸過渡到了不以道義為重、而以成敗論英雄的戰國時代。

  後人在評價這段歷史時,往往側重於智伯的性格,似乎失敗者身上只有缺點,註定是要失敗的。而勝利者的所做所為都是勝利的條件和勝利的結果,無可厚非,只要是成功的,都是正確的。這種將個人品行與世間道義混為一談,對智伯個人的品行大加批判,而對韓趙魏瓜分晉國的叛逆行為卻讚賞有加,這其中無不顯露出成王敗寇的勢利觀念,這也是對世間道義的曲解,對個人品行與社會行為孰重孰輕的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