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是怎麼死的

  聰明反被聰明誤,害了卿卿性命,呂不韋的死真真是應驗了這樣的一句話。呂不韋,是戰國末期人,因輔佐始皇登基有功,被始皇尊稱為仲父,任秦國相國,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呂不韋的成功,歸咎到底,選好了一個人,並通過購入、囤積、投資、經營運作,將其推至頂峰,隨之自己也達到頂峰,達到共贏狀態。卻也因為得意忘形,覺得毫無危機,最終將他埋葬,讓他步入死局,以致抑鬱而終。

  呂不韋的成功雖然與自身有很大關係,但實際上很大程度上,藉助了他的愛妾,他的情人,趙姬。

  他將趙姬引入子楚身邊,併成功的讓她誕下了自己的孩子,當子楚入主秦國,成為新一代國君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的時代到了。

  子楚早亡,嬴政即位,但尚未年幼,無人主持大局,這時候,呂不韋便順理成章的站出來承擔了這一責任,同時繼承了行使這一責任的巨大權利。

  隨著權利的逐步擴大,到達了這樣的一種狀態,呂不韋雖不是君主,但私下結黨營私,朝堂上唯我獨尊,早已讓幼年的嬴政心生怨恨。外加野史還披露過,嬴政曾親眼目睹其母趙姬與呂不韋的***,這對他來說,不啻於一個晴天霹靂,將其心中的怨恨推至頂點,這也為呂不韋的死買下了深深點伏筆。

  所以,當嬴政親征後,著手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慢慢收回權利,君主集權。第二件事便是如何想方法出去呂不韋,經過一番籌謀,呂不韋最終被賜毒而亡。

  呂不韋和嬴政的關係

  一個人和一個人關係,一般來說可以依據劃分不同分為幾種型別。第一種關係便是依據血緣進行劃分,這種關係將一個人和一個人的關係定義於親屬,或直系親屬,或旁系親屬,或已亡祖宗,或後輩人才,但他們身上都留著同一種血。

  第二種關係便是依據交情進行劃分,或親如朋友,能兩肋插刀,君子一諾中千金,能臨終託福,寧人負己莫負人。或形同陌路,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世界不會因為少了任何一個而發生改變。還有一種便是你存我亡,有你沒我的關係了,這種關係的產生原因多種多樣,但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互為替代品,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條條大路通羅馬,你選這條我必不走這條。

  最後一種關係便是依據性別不同進行劃分的,如愛人、如情人,這些都是由男人和女人組成的關係,數量倒不見得必須是一對一的,還是得看當時的整個社會氛圍如何,但這種關係是可以轉化為第二種關係和第一種關係的,怎麼說,若愛情得以修成正果,那麼就會轉化為親情,共同締造屬於同一血緣的後代;若愛情只是有緣無分,造化弄人,那可能因愛致恨,導致有你沒他的局面。

  野史曾多次推論,嬴政為呂不韋之子,但真憑實據卻沒有。但是嬴政對於呂相之死卻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所以,以我愚見,他們是互為替代品的關係,也就是通俗的一山不容二虎的關係。

  與呂不韋有關的成語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成語:奇貨可居。我們一個字一個字的來拆解下,奇:代表新奇獨特,與眾不同,獨一無二;貨:用來形容貨物、貨品;可:可以的意思;居:這裡有了一個新的意思,並不是一般的居住地,而是可以被認為,被稱作的意思。

  那麼將其綜合起來,奇貨可居的意思就是有一個貨品***貨物***可以被認為非常獨特,是與眾不同的。

  這個成語的出處,是指呂不韋見到子楚時的第一眼感覺,覺得這是個不一樣的、獨特的人,所以將其囤積,待到價值漲起來,變成了奇貨可居,這裡是有將物品擬人化,變成了對人的形容了。

  第二個出現的成語便是一字千金了,這個成語就容易理解多了,只看字面意思即可,是用來形容一個字價值千金的。

  這是由於掌權後的呂不韋,政治方向的變化,門下的能人異士很多,能寫的也多,所以通過發現這些文人的能力,呂不韋決定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對當時的時政、大環境、文化做進一步的研究,於是《呂氏春秋》由此誕生。那為何被稱為一字千金呢?只是因為當時呂不韋的重視,為了收集更為先進的思想,便於判斷當時的時局發展,他不惜花取千金來獲得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