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昌齡的名人軼事

  導語: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下面小編分享,歡迎閱讀!

  對盛世的信仰,是一生希望的源泉

  對於王昌齡來說,雖說出生於南朝世族琅琊世家,但家勢已經式微,到他這輩就更趨貧困,他小時候在故鄉耕讀,自稱“久於貧賤,是以多知危苦之事”。面對這艱窘的處境,王昌齡決心憑藉聰明睿智、發奮進取來改變自身和家庭的處境。

  大約二十歲,王昌齡離開家鄉,開始一段學道的經歷。開元年間,正是盛唐氣象的鼎盛時期,王昌齡在詩中對盛世景象竭盡全力、忠貞不已地加以歌頌。對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齡一生最堅實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後長期身處讒枉和淪棄之境,也難以改變。火熱的年代,像王昌齡這樣有抱負的時代青年,只是把學道當成了一種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長安謀求發展,沒見什麼成效,於是他西出長安,投筆從戎。

  西出長安,他將戰爭的冷酷勾勒出來

  西出長安,踏上出塞之路,頭頂是自由的塞外風,腳下是沉重的邊關土。但是,行走,對一個青春男人來說,是幸福的,有能力漫遊,說明你年輕,還有勇氣和希望。

  從王昌齡留下的詩句來看,開元十二年秋,王昌齡從長安出發,經八百里秦川腹地扶風,沿渭水谷地,向西北而行,直抵渭水源頭一帶,然後向狄道而行,他的目標是當時臨洮軍的駐紮地鄯州,也就是隴右節度使的所在地。途中正好經過了武街古戰場,此時,距離開元二年的那場大戰剛剛過去了十年,河溝中遺蹟猶存,路邊的草叢中白骨依舊可見。

  一心想在邊陲建功的王昌齡,提筆寫下《望臨洮》。“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多少壯士征夫的殘骸,多少孤兒寡母的眼淚,興亡太苦,人世多艱。這裡沒有一個議論字眼,卻將戰爭與歷史的冷酷勾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