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德故事古代篇大全
真正有涵養的人都能屈能伸,和有遠大的抱負,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成功四抗父命-德育名人小故事
民族英雄鄭成功四抗父母不肯投降的趣事廣為人知。他的父親鄭芝龍是一個賣國求榮的大漢奸,南明之時,朝廷兵權操縱在他手裡,清廷以閩粵總督的官職為誘餌,他就心有所動。一天他把兒子鄭成功找來,講了自己的心思。當時才二十三歲的鄭成功不僅文武雙全,而且有一顆愛國忠心,他對父親的叛變行為十分震驚,他耐心地勸說父親;清廷一向,背信棄義,我們如今地處福建有險可守,抗清地利人和,中興大明並非毫無希望;即使失敗,有史可法為榜樣,也要名垂青史。但鄭芝龍迷戀清廷的高官厚祿,執意投降。鄭成功當夜逃走,決心抗清到底。他在給父親的信中說: "從來父教子以忠,未聞父教子以貳。"
鄭芝龍投降清廷了,然而家財沒有保住,妻子田川氏***鄭成功生母***被清兵***,自縊身死。鄭芝龍有此國恨家仇而不思圖報,反而為了保全性命,在清廷的指使、配合下三次寫信勸兒子投降,都遭到嚴辭拒絕。
第三次勸降時,鄭芝龍派鄭成功最喜歡的弟弟鄭渡,陪伺清廷的欽差大臣去勸降。這一次清廷出價更高,不但封公,而且答應將福州、泉州、漳州、興化四府的土地撥給鄭成功管轄,鄭渡到廈門,一見哥哥就痛哭不已,懇求哥哥為了全家人的性命忍辱投降。鄭成功思念骨肉,心如刀絞,更覺得倘若投降清廷,就對不起天地良心,會成為民族罪人。於是他堅定地說; "我要的不是個人的富貴,一家的平安,而是大:明的天下,故國的山河。父親賣國求榮,致使隆武帝被俘遇害,幾十萬軍民流血犧牲,至今萬人唾罵!"他還勸弟弟到杭州祭掃嶽墓,當岳飛而不當秦檜。後來,鄭成功進軍臺灣,趕跑荷蘭侵略者,使臺灣迴歸祖國。
:廉頗.負荊請罪-德育名人小故事
戰國時期,趙國有兩個出名的將相--廉頗和藺相如。在廉頗以軍功升為大將軍,成為趙國重臣的時候,藺相如還是趙國宦者令繆賢家裡的舍人。公元前283年,秦國提出要以十五座城來換取趙國的和氏壁,藺相如因此而出使秦國,他經過機智巧妙的鬥爭,挫敗了秦國巧奪和氏壁的陰謀,完壁歸趙。接著,他又在公元前279年的澠池會上智鬥秦王,維護了趙國的尊嚴。澠池會後,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地位比廉頗還要高。
這樣一來,廉頗惱火了,他對人說: "我為趙將,有攻城戰野之大功,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況且他是個出身低下的人,我實在感到沒臉見人。"並揚言說:"我見相如,必辱之。"
藺相如聽說以後,便處處忍讓,儘量不和廉頗碰面。上早朝時,他經常推說有病,躲在家裡不去和廉頗爭位次。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碰巧遇上廉頗,相如連忙吩咐車伕引車避開。對此,藺相如身邊的人很生氣,紛紛對藺相如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而來侍奉您,是欽慕您的高義啊。如今您和廉頗同為國家重臣,他口出惡言而您卻一味畏避,害怕得如此厲害,就是平常人也感到羞慚,何況身為國家重臣呢?!我們不成器,請求離開您。"
藺相如堅決不讓他們走,並解釋說: "你們想想看,是秦王厲害呢,還是廉頗厲害?秦王那樣的威風,我還敢在秦國的朝廷上當面斥責他,我雖然不中用,也不會單單懼怕廉將軍。我所顧慮的是: 強暴的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我國,僅僅是因為我們將相和睦。兩虎相鬥,其勢不俱生。我和廉將軍好比兩隻虎。我所以採取忍讓態度,正是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而把個人恩怨放到末位呀!"
不久,廉頗就知道了這些話,對照自己的言行,他深感內疚和悔恨。為了表示自己認錯改過的誠意,廉頗脫去上衣,揹著荊杖,由賓客領著來到藺相如家裡請罪。一見到相如,廉頗就懇切地說: "我這個粗魯的人,只顧使氣任性,不知道您竟能這樣寬巨集大量地對待我。"於是,兩個人重新和好,結成了生死與共的朋友。
:韓信.這才是真正的勇敢-德育名人小故事
韓信年輕的時候,家裡貧窮,只得四處流浪。一天,他來到市上,被一個屠戶的兒子看見了,就挑釁地說: "你這麼大的個子,腰裡還佩著劍。你有本事,就用你的劍把我殺了;若沒有這個膽量,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韓信看看這個無賴,搖了搖頭,嘆口氣,就俯下身子,從這個無賴胯下爬了過去。圍觀的人大笑不已,罵韓信是膽小鬼。
後來,韓信在劉邦手下當了大將軍,輔佐劉邦指揮軍隊南征北戰,東討西伐,最後打敗了項羽,封為齊王,後改為楚王。
韓信忍辱胯下,決不是純然的怯懦,他忍小辱是為了成大志,是不願因一時的血氣之爭,逞一時的"小勇",而放棄遠大的抱負,放棄超乎常人的大勇。後來在千軍萬馬之中,他出生入死,指揮若定,破趙之役,置之死地而後生;垓下決戰,設下十面埋伏,置項羽於死地。這才是真正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