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三字經故事

  兒童可以從三字經中學到哪些故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道韞詠詩

  謝道韞是東晉女文學家,自幼好學,聰明而有才辨。一年冬天下大雪,伯父謝安與人在後院賞雪,謝安一時高興,出了一句“大雪紛紛何所似”來考晚輩們,大家搶著回答都不如意,此時道韞答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了非常高興。因此,後人稱之為“柳絮才”,後來嫁給了大書法家王羲之子,被當時人們稱為氣質高雅超凡脫俗的女子。

  :祖螢詠詩

  北朝後魏時期的祖螢,父親當過太守,家裡又很多藏書。他從小愛讀書,小小年紀就出了名,8歲時就能寫詩,12歲當了中書舍人的官,被稱為“世聖小兒”。他說寫詩要出自內心,要有自己的見解和風格。他長大後當了大官。

  :買臣負薪

  朱買臣是西漢吳郡***今江蘇吳縣***人,家境貧苦,靠上山砍柴薪賣錢度日。但他安於貧困,痴心讀書,堅持不懈。每日砍柴,置書樹下而讀;負薪***擔著柴***回家時,就將書置於擔頭邊走邊讀。他的妻子耐不住他負薪讀書、自得其樂的窮酸相,離他改嫁。50歲那年,經同鄉嚴助的推薦,朱買臣進京在漢武帝面前“說春秋,言楚詞”,如此這般他將自己歷年負薪苦讀積累的學問抖露出來,當場博得武帝龍顏大悅,拜為中大夫。稍後,朱買臣又官遷會稽太守。朱買臣“採樵工或餘,誦讀聲不輟”的頑強的讀書精神使他成為後代讀書人崇尚的榜樣。他的家鄉因此建起了朱買臣讀書檯和朱買臣藏書廟,這是後人對他負薪讀書的刻苦精神的一種肯定和表彰,也是我國曆來崇尚讀書傳統的具體表現。

  :趙普夜讀

  一個人即使已經當了大官,功成名就了,仍然要勤學不懈,「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也就是要做到今人所說的「在職進修」,進一步追求對自己的工作有幫助的學問。不是為了晉升,而是為了工作能夠順利的推展,對老百姓更有利益。下面就舉趙普的故事來說明:

  趙中令是指宋朝的趙普,他做到了掌理皇帝文書的中書令這個大官,白天處理國政,晚上仍然不忘讀論語。

  古人讀書,有些是為了參加科舉考試,希望考中進士,求得一官半職,而趙普已經做了那麼大的官了,為什麼還要讀論語呢?

  有一天晚上,宋太祖趙匡胤因為有國家大事,要和趙普商量,因此駕臨趙普家中。看見趙普正在讀論語,太祖很訝異的說:「論語小時候就讀過了,為什麼現在還讀它呢?」

  趙普回答說:「論語中中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以前我以半部論語助您平天下,現在以另外半部論語助您安天下。」

  由此可知論語是一本最為簡要精粹,不可多讀的好書,一個平民百姓讀了可以修養身心,成為正人君子;官吏讀了可以仁政治國,成為忠臣良相。

  這個故事主要是告訴我們,一個大官尚且如此虛心好學,何況我們普通人,怎能不更加勤學呢?

  :火燒赤壁

  曹操揮兵南下後,因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為了適應水戰便把戰船的首尾用鐵索相連。周瑜採用了部將黃蓋詐降的計策,使用火攻。一天夜裡,當黃蓋的小船駛近曹操的船隊時,趁著東南風,放火燒船,曹操的船隊頓時變成火海。

  :女媧補天

  上古時候,水神共公不服皇帝統治,就與他打起來。戰爭異常激烈,從天上打到人間,最後打到西方不周山下。戰局僵持不下,共工脾氣暴躁,一頭撞向不周山。結果,災禍發生了。因不周山是支撐天的柱子,天柱一倒,天傾西北地陷東南,造成洪水氾濫。女媧為了拯救人類,採來五色石,用天火敖成膏,把天補上。但傾斜的天,凹陷的地,再難恢復。至今,日落西山水流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