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負荊請罪的原因

  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名將,“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因為在趙國與其他四國聯合伐齊的戰爭中,立下大功而被封為了上卿。是著名的負荊請罪典故主角。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點,他能夠自知有錯。為將者,大多驕傲和爽直。尤其像廉頗這種戰功赫赫的大將,司馬遷評價他是“以勇氣聞於諸侯”。在他看來,自己辛辛苦苦靠帶兵打仗、攻城野戰贏來了上卿之位,藺相如卻憑藉口舌之利、兩次出使就輕鬆得到,而且官位還在自己之上,所以就不滿不服藺相如,才會口出狂言。因此當他知道自己錯時,就承認錯誤。這對於為將者而言,錯就是錯,這沒什麼不可以承認的。

  第二點,他出於為國考慮。藺相如是出於先國難而後私仇的考慮,一直迴避廉頗,不與他產生衝突。而廉頗當初針對藺相如時,只是因為內心不滿,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等到知道後,愛國的他自然也會像藺相如一樣。廉頗愛國,可以從他晚年被排擠離開趙國,即使投奔他國也常常思念故國可以看出。

  第三點,他認同了藺相如。廉頗是不滿藺相如才要羞辱他,其實是他並不知藺相如的能力才不認同他的地位高於自己。而當藺相如一直迴避他,他對門客的解釋傳到他耳中後,他醒悟了,肯定了藺相如。因此,廉頗負荊請罪時,說自己是粗鄙卑賤,而藺相如是心胸寬廣。而等到藺相如原諒自己後,也願意與他結為同生共死的好友。

  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藺相如在澠池會上有功,趙王封了他一個宰相的職位。這讓老廉頗非常不滿,對別人抱怨說,自己是長勝,立了許多大功。藺相如的能耐不過一張嘴而已,憑什麼藺相如的官位比他廉頗要高。廉頗放出狠話,以後看見藺相如找個機會要整他一次。藺相如得知了廉頗的抱怨,乾脆請假,免得碰見廉老。

  一次,藺相如乘坐馬車上街,遠遠地就看見老騎馬正向自己這個方向走來,連忙命令車伕往回趕。藺相如自己避讓廉頗心平氣和,可是他的手下卻不甘心了。手下對門客說,他們遠離家鄉投奔宰相是仰慕他,可是現在藺相如見了廉頗都要躲躲藏藏,失去了以前的風範,為什麼要這麼害怕廉頗。門客們想要離開藺相如回鄉。

  這時藺相如反問他們,與秦王誰強大?手下回答道,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接著又說,連秦王他都不怕,他怎麼會害怕廉老。現在秦國不敢進攻趙國,是因為在軍事上有廉支撐著,而藺相如自己是文臣的領袖。如果文武兩位重臣鬧不和,只會削弱趙國的力量,最後便宜了敵國。藺相如最後總結,他之所以躲著廉老其實是為了大局著想。

  藺相如的門客被他的話震驚了,再沒不說要離開的話了。廉頗也聽到了他的假想敵這番話,覺得自己因為心態的不平衡針對藺相如那樣確實不應該,差點因為自己的小心思導致國家的滅亡。

  廉頗脫下了衣服,背上荊條,登上了宰相的大門。宰相見上門賠罪感動萬分,兩人真正成為了好知己,一同守衛祖國。

  廉頗負荊請罪的道理

  第一從廉頗的角度出發,儘管在故事的前期廉頗是個小心眼的人,但他後來認識到了錯誤並及時向人賠禮道歉,可見廉頗是一個看中國家利益的人,是一個有擔當的軍人。是人總會犯錯,最要緊的是要勇於承認錯誤,並及時更正。

  第二從藺相如的角度出發。藺相如明明不怕廉頗的挑釁,可始終避讓廉頗,說明他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在廉頗低頭後,藺相如也沒有難為廉頗,說明他也是一個不計較的人,處處以國為重。這也教育大家做事情要有大局觀,以大局為重,不要把個人的恩怨凌駕在國家的利益上。

  第三從國家角度出發。不管是藺相如還是廉頗,他們都是愛國人士。為了趙國的安危,兩人摒棄前嫌合作愉快。國家的安穩需要大家的團結,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在這裡不言自喻。

  第四從局外人角度出發。其他人不知道藺相如避讓廉頗是為國家著想,大肆鄙夷藺相如這個相爺。這教育大家做事情不要聽風就是雨。負荊請罪的道理其實是做人的一種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