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秋天主題

  一場秋雨一場寒,又是秋天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秋天主題的散文,希望能幫到大家!

  :悲涼的秋

  作者:殤小聖

  隨風而逝的某人的心不知是否隱藏著祕密,隱藏的雕琢的一切愛的傳奇被秋風蕭瑟的如此的寂寞,一次次的秋風吹冷了人身,吹透了人心,某人一次次的沉默,穿透了我萬古的悲涼,刺傷了我沸騰的心,時間蒼老了一切,沉默淡漠了關係,記憶擄走了思念,故事的開始就是故事結束的開始,人的降生便是死亡的開始,已經知道了結局,過程僅僅只是一段回憶,走與留只需要一個理由,愛與恨只需要一個藉口。我的人生中只有兩個角色。

  一個是配角一個是主角,那麼同樣,某人在我的世界中便是主角,既然主角沉默,那麼配角是否還該醉入人生戲劇……

  :撿拾秋後的記憶

  作者:鄧仲祥

  漫步在家鄉水泥鋪就的小路上,駐足凝視前方,陽光灑下一路的幽靜與溫馨。

  這條小路一直通往村裡,讓心靈的一片靜謐延伸到生活過的山山窪窪,置身聆聽村邊小河的喧鬧聲。

  拋卻城市的喧囂和繁華,將自己拋進鄉下的鄉俗民風中,彷彿一切都歸位到了原點,重新尋覓到早已轉眼即失的那份悠然。

  日子悄悄的滑過指尖,我從未駐足審視過如流水般的時光,任憑時間鐫刻著滄桑和久遠。

  喜歡幽靜後的秋後,與溫暖的鄉村秋風邂逅,與鄉間豐收的喜悅相逢,又與翩翩起舞的蝴蝶為伴。

  其實,我倒不是去刻意獨守心靈上的那份孤寂,覓尋心靈上的自然歸依,是鄉土傳遞給永不褪色的眷戀。或許,那種眷戀無法向旁人傾訴,但這種眷戀卻烙在生命的整個歷程中,永遠不會消退。

  在內心深處,鄉土的幽靜早已成為內心深處的釋然,一切都與靜的優美中結緣。

  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忙碌,很少有閒暇時間去感受這份寧靜。

  想到這裡,一種酸楚感湧上心頭,拋離了鄉土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但鄉土依然守望著那份童年的夢幻。

  遊走在心靈的邊緣線上,夢想著再次尋覓心靈的原點,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卻無法割捨掉心頭深處的那絲惦念,難免對故土牽腸掛肚。

  父母親都遠離我們而去,但對故鄉的牽掛無法與那個陌生的城市達成默契,天天惦念著家裡的一草一木。

  每當回到鄉村家中,與鄉村明媚的陽光一樣,全然沒有了城市中的那副消沉樣子。

  只有在那片熟悉的鄉土上,才能找回生活的原點和座標,而在那座陌生的都市裡,只能迷失在生活的迷霧裡。

  在生命中,總有讓人牽念的地方,莫過於鄉土的那份寧靜成為心靈中永遠的守望!

  :秋之賦

  作者:斷橋殘雪

  戀秋不是我獨有的情結。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以秋為詩,以秋為畫,以秋為文。如果說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是寄情於景,那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是獨到。歐陽修***《秋聲賦》***的“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峻青***《秋聲賦》***的“我喜歡這絢麗燦爛的秋色,因為它表示著成熟、昌盛和繁榮,也意味著愉快、歡樂和富強”,則是因為心境和生活環境不同而產生的差異罷了。是呀,比起前面的名人雅士,我對秋天的感情有些平淡,請允許我在此東施效顰。因為我知道無論是喜與悲,愛與憎,我都不能改變大自然季節的更替。我愛秋,戀秋,憶秋只是想收穫一種屬於自己的心境。卻道天涼好個秋!

  秋者,肅殺之氣也,人常言一葉而知秋意。古之今者贊秋之德多矣,唯范仲淹者大氣,曰:碧雲天,黃花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娓娓道來,入其境也。今之吾欲提筆贊之,然搜腸賦句,卻如泉之冰封,語澀焉。如一葉障目,而不知秋為何物也。停筆思之,秋乃四時之韻,周而復始;《史記》中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也。今人亦美言贊之,春華秋實矣。實者,果實也。春之一粟秋乃萬顆子。

  吾常思之,天之有四時;日之有四時;人亦有四時也。少年英氣,春也。壯年進取,吸收精華,夏也。步入不惑之年,漸漸成熟,此乃秋至也。當此,草蟲入蟄,楓紅霜暗,碩果可收也。人之秋,當收穫年輪、閱歷、坎坷、幸福。然人之不同其感受不一也,不順聲,不順意者常十之七八。古之曰順,乃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具備。吾認同也,大之天宇,嘗有德者居之。一片秋葉可知秋至,然一顆心難測也。自然者,順乎天意,不爭不棄,非利所趨也。子曰:君子懷德。而云雲之眾多不及矣,常以一己之思僭越。吾拙筆書之,只為自省矣,非教化他人也;願同者共勉之。

  嗟夫,秋之韻美也,秋之實豐也,秋之道誠也。瑤池蟠桃,聞曰食之可長壽。但瑤池高不可攀,不可強求也。欲得之,非誠勿擾焉。

  杜翁曰: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翁其胸襟偉哉!今吾亦願天下人得秋之實而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