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幹警片段閱讀提升練習題

  在公務員行測考試中的片段閱讀題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能力,考生只有多加練習,增加詞語的積累才能提高考試的得分。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各位考生練習。

  :

  1.羅爾斯曾有一段關於如何讀書的自白,頗足發人深省。他說:“我讀前人的著作,如休謨或康德,有一個視為當然的假定,即這些作者比我聰明得多。如果不然,我又何必浪費自己和學生的時間去研讀他們的著作呢?如果我偶爾在他們的論證中見到了一點錯誤,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他們自己一定早已見到了這個錯誤,並且處理過了。總之,他們的著作中絕沒有簡單的一般錯誤,也沒有關係重大的錯誤。”

  這段文字意在表明*** ***

  A.讀書要有懷疑精神 B.讀書須持謙遜態度

  C.讀書最忌不求甚解 D.讀書不能人云亦云

  2.政府當然應該接受批評,但批評的基礎應該是事實,而不是謠言。如城管,你可以批評授權過度,也可以批評一些地區沒有將城管納入體制編制帶來的執法傾向的不當。但在網上整天發一些沒有時間、沒有地點、沒有準確事實描述的圖片故事,就不是一種正常的批評。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政府應該接受人民的合理批評

  B.只有走正規的渠道,批評政府才能奏效

  C.批評政府應該有理有據,遵循事實

  D.批評政府不能靠煽動民眾情緒

  3.經典會被一代代人重讀,這樣文化、尤其是作為精髓的文化就有了傳承。當然有些也是隔代遺傳,甚至經過世紀塵封。有些經典的命運非常孤獨,有些好得多。經典是時間的造物,在時間中它又有了自己的歷史,一些讀者會把自己的生命又加入進來。經典不怎麼時髦,經典是安靜的,經典等待著,它必須等到一個好的讀者才能復活。這個讀者有多好,它就能夠復活得多好。

  對這段文字意思概括最準確的是*** ***

  A.重讀經典有利於文化傳承 B.經典的生命需要讀者來重塑

  C.塵封的經典更值得去品味 D.經典的命運各不相同

  4.中國中古政治制度有秦漢與隋唐兩大典型,其組織與運用截然不同,然秦漢型如何變為隋唐型,則由魏晉南北朝三百數十年間政治社會情勢之積漸演變有以致之,非出某一人物之特意革創者。故魏晉南北朝時代之制度,其本身雖不成一典型,然欲觀秦漢制度如何沒落,隋唐制度如何新生,則必當於此一紛亂時代求之。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研究魏晉南北朝歷史的意義重大

  B.中國中古政治制度發展脈絡較為模糊

  C.魏晉南北朝是秦漢與隋唐的過渡時期

  D.政治制度的沿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5.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這段文字型現了*** ***

  A.民主思想 B.民粹思想 C.民本思想 D.民生思想

  答案:

  1.【解析】B.

  文段中羅爾斯關於讀書的自白,反映的是其讀書的態度,假定所讀的著作的作者比自己聰明,能從中獲得啟發,可見,羅爾斯強調的是一種謙虛好學的讀書精神,B項與此相符。

  2.【解析】C.

  文段為總分結構,首句提出論點“政府當然應該接受批評,但批評的基礎應該是事實,而不是謠言”.其後以具體事例展開論述,佐證此論點,C項與論點符合。

  3.【解析】B.

  由“它必須等到一個好的讀者才能復活。這個讀者有多好,它就能夠復活得多好”可知,概括表述要能反映出經典和讀者的關係,B項最為準確,屬於同義替換。

  4.【解析】A.

  從文段可知,魏晉南北朝歷史作為秦漢、隋唐兩大典型的中國中古政治制度的過渡階段,這段歷史對於研究秦漢制度沒落、隋唐制度新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文段意在說明的是研究魏晉南北朝歷史的重要意義。A項正確。

  5.【解析】C.

  此句譯為:“百姓是最重要的,國家其次,天子最輕。因此得到百姓的認可便可能成為天子,得到天子的認可最多隻能成為諸侯,得到諸侯的認可最多隻能成為大夫。”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講民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