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論述裡引用的古典名句

  今年年初,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論述摘編》一書在全國出版發行。全書共分9個專題,收入216段論述,摘自同志40多篇重要文獻。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在書中指出,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使之成為新形勢下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梳理書中內容發現,在系列重要講話文章中多處引經據典,生動傳神,寓意深邃,極具啟迪意義。據此,本網特別推出“”系列策劃,包括違紀篇、規矩篇、正風篇、修身篇等,旨在幫助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有關反腐敗的重要講話精神。本期,讓我們聚焦“正風”一詞。

  “以戒為固,以怠為敗。”

  - 原文

  糾正“四風”面臨反彈壓力。我們從抓作風建設入手,制定並帶頭執行中央八項規定,聚焦“四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贏得了黨心民心。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很難扭過來,常抓不懈才能防止捲土重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告一段落,對頂風作案的要嚴肅查處,典型曝光,通報全國。古人講“以戒為固,以怠為敗”。狹路相逢勇者勝,糾正“四風”是長期的、艱鉅的任務,我們必須打贏這場鬥爭。

  ——《在中央政治局會聽取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關於二〇一四年中央巡視組第二輪巡視情況彙報時的講話》***2014年10月16日***

  - 典出

  太公曰:“凡三軍以戒為固,以怠為敗。令我壘上,誰何不絕,人執旌旗,外內相望,以號相命,勿令乏音,而皆外向。三千人為一屯,誡而約之,各慎其處。敵人若來,視我軍之警戒,至而必還。力盡氣怠,發我銳士,隨而擊之。”

  ——《六韜·虎韜·金鼓篇》

  - 釋義

  以警戒嚴密為守固的基礎,以警戒怠忽為失敗的根源。說明警戒工作是作戰時不可忽視的。就黨的作風建設而言,四風問題具有複雜性、反覆性和頑固性等諸多特徵。整治四風問題,剷除四風根源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廣大黨員幹部要清醒認識到糾正“四風”的長期性和艱鉅性,緊一緊思想認識“弦”,要嚴防懈怠情緒。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 原文

  我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過,作風建設要從領導幹部做起,領導幹部首先要從中央領導做起。從軍隊來說,就要從軍委做起。最近,軍委制定了加強自身作風建設的十項規定,就是要給全軍帶個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不好,下必效焉。各級都要帶好這個頭。

  ——《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2012年12月26日***

  - 典出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聽於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風,必偃。’是在世子。”

  ——《孟子·滕文公上》

  - 釋義

  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種愛好,在下面的人必定愛好得更厲害。指上行下效,影響深重。曾指出,領導帶頭、層層示範,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方法。凡事都是上行下效、上率下行。有的久拖難解的問題,病症在下面,病根卻在上頭。上頭搞形式主義,下面就會弄虛作假;上頭是官僚主義,下面就會照搬照套;上頭有享樂主義,下面就會投其所好;上面刮奢靡之風,下面就會鋪張浪費。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尤其是高階領導幹部要強化帶頭意識,時時處處嚴要求、作表率,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原文

  抓改進工作作風,各項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唐代詩人李商隱在《詠史》一詩中寫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能不能堅守艱苦奮鬥精神,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大事。

  ——《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月22日***

  - 典出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珍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唐·李商隱《詠史》

  - 釋義

  這首詩的前兩句,就是總結歷史經驗,指出古代君主治理國家的教訓,成功主要由於勤儉,奢侈則招致破敗。國家如此,個人亦如此。戒驕戒奢,既勤亦儉,當做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各級領導幹部要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實的作風,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持勤儉辦事、務實為民。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 原文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怎麼抓?就從中央政治局抓起,正所謂“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上面沒有先做到,要求下邊就沒有說服力和號召力。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上,我就說過,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正確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優良作風;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帶頭把黨的優良作風繼承下來、發揚下去,敏於行、慎於言,降虛火、求實效,實一點,再實一點。全黨看著中央政治局,要求全黨做到的,中央政治局首先要做到。

  ——《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月14日***

  - 典出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論語·顏淵篇》

  - 釋義

  季康子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帶頭走正路,那麼還有誰敢不走正道呢?”為政者應該率先垂範,能夠行的正,立的直,上行下效就會帶動整個社會一種向上的、健康的社會氛圍。好的作風是抓出來的,也是領導幹部以上率下、用模範行動帶出來的。

  “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

  - 原文

  在作風問題上,起決定作用的是黨性,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古人說:“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風問題,很多是因公私關係沒有擺正產生的。作風問題有的看起來不大,幾頓飯,幾杯酒,幾張卡,但都與公私問題有聯絡,都與公款、公權有關係。公款姓公,一分一釐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領導幹部必須時刻清楚這一點,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嚴格自律。

  ——《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月14日***

  - 典出

  仲弓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便見仲弓與聖人用心之大小。推此義,則一心可以興邦,一心可以喪邦,只在公私之間爾。”範氏曰:“不先有司,則君行臣職矣;不赦小過,則下無全人矣;不舉賢才,則百職廢矣。失此三者,不可以為季氏宰,況天下乎?”

  ——宋·朱熹《論語集註·卷七 子路第十三》

  - 釋義

  一種心可以導致亡國,一種心可以使國家興盛。這兩種心只是公與私之間的一念之差而已。作為一個將“立黨為公”寫進黨章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歷來將公心放在極為重要的高度強調。何謂公心?並非是違揹人的天性,讓官員們完全摒棄私心,而是要在公共事務領域,將公共利益和人民群眾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權力在手,不應用來謀求個人或小團體利益,而是要為百姓謀福祉。在公與私之間,關乎執政黨的公信力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必先正風俗。風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為善;

  風俗一敗,中人以上,皆自棄而為惡。”

  - 原文

  從近來反對“四風”、查處腐敗案件的實際情況看,解決黨記憶體在的種種難題,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古人早就提出,管理國家,“必先正風俗。風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為善;風俗一敗,中人以上,皆自棄而為惡”。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4年6月30日***

  - 典出

  然臣聞帝王之治,必先正風俗。風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為善;風俗一敗,中人以上皆自棄而為惡。中人自勉於善,則人主耳目眾多,易與為治;中人自棄於惡,則臣下朋黨藩殖,易以為非。

  ——蘇轍 《論臺諫封事留中不行狀》

  - 釋義

  政治生態直接反映黨風、政風,也影響著民風、社風。政治生態好,則人心順、正氣足,政治生態不好,則人心散、弊病生。黨的以來,中央多次強調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表現出對當前形勢的清醒認識。新常態下,我們黨治國理政面臨諸多新問題、新挑戰、新要求,迫切需要好的政治生態來激發活力、提振士氣,為完成黨和人民的各項事業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