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絃精彩段落

  《命若琴絃》是史鐵生的一部散文集。在這部書裡,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接下來小編為你準備,歡迎閱讀!

  ***精選***

  一、目的本來沒有,這需要我們來虛設。“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絃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如果目的不明確,心絃就拉不緊,那麼心曲又如何奏響呢?

  二、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摻揉了許許多多的無奈與痛苦,在人力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如何堅強的走下去呢?那就必須找到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動力,也就是如何將心絃繃緊,因為只有彈唱出熱情、充滿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們即使在無奈與痛苦的時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許有人說,虛設的目的又有什麼意義呢?也許我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實現,到頭來也是一場空,也許只能像老瞎子那樣傷心與失望。是的,當老瞎子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突然地他那黑暗的世界,他那隻靠想象描繪出來的世界山崩地裂,把他那五十年來繃得緊緊的心絃一下子震斷了。

  三、可是,這就意味著他的這一生就沒有意義了嗎?不是的,雖然他最終也不能睜開眼看一眼這個彩色的世界,但是他也不是白活的。當他穿梭於大山為村民們說書的時候,不僅“給寂寞的山村帶來了歡樂”,同時“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裡的孤寂全忘卻”。確實,正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於是生活中叮叮噹噹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

  四、當我們站在生死邊緣的時候,回想這一生,也許你們會認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勞碌一生不知為何。但是你們能知道你們曾經體會過什麼,得到了什麼,也許是痛苦,也許是歡樂,是感動,是溫暖,能知道你們能為在世的人們留下了什麼,也許是你的音容笑貌,也許是你的幫助、撒下的溫暖,那就已經足夠了。“無所謂從哪裡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彈好了就夠了”。

  五、“無所謂從哪裡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命若琴絃》告訴我:這就是人生。

  六、史鐵生先生筆下的《命若琴絃》的開頭如是描述:“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說書為生。”一個簡潔的開頭,卻充滿了思考性和哲理性。 在文章的開頭,故事已經成形:兩個瞎子,一老一少,穿梭在群山之中,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說書為生。他們一前一後走在迂迴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後走在人生的崎嶇小道上。一前一後,小瞎子正沿著老瞎子的腳印向前走!

  七、在野羊坳,小瞎子重演了老瞎子曾經的傷痛:一個受到命運不公對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運的同情,他們所謂的愛情也只是曇花一現,註定是一個悲劇——蘭秀兒最後嫁給了別人。而老瞎子也經歷了他師傅曾經經歷過的被崩斷心絃的痛苦時刻:苦苦堅持彈斷一千根琴絃,取出治盲藥方,為的就是看一眼這個他從沒見過的世界,可是事實是殘酷的,說了一輩子的書,最後才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是一張白紙,但同時他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師傅曾經的良苦用心——“咱這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於是,我們看到的是:老瞎子踩著老老瞎子的腳印,小瞎子又踩著老瞎子的腳印,小小瞎子又踩著小瞎子的腳印,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於此,我們不得不稱讚構思的巧妙,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瞎子的一生,許許多多瞎子的宿命,現實的殘酷與命運的無奈。

  八、“幹嘛咱們是瞎子!”“就因為咱們是瞎子。”師徒的簡短話語摻揉了多少心酸與無奈。對於他們是瞎子的事實,他們能做的就是接受它。至於怎麼來接受已成為事實的事實就得看你怎麼看,怎麼想,怎麼選了。“一根琴絃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絃一也需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繃的過程上彈響心曲。”這時就看你願不願意為自己的心絃設定兩個端點

  九、這時,不禁令我們想到:其實瞎子的瞎與各人自身的弱點是多麼的相似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與無奈,重點在於你是怎麼對待它,怎麼使你的不幸在心絃奏出的樂曲中淡化。在瞎子黑暗的世界裡充滿了未知,但也充滿了幻想。我們剛出生的時候,不也是一無所知的嗎?那我們是怎樣在我們人生的白紙上描繪出自己的世界的呢?“其實人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所知猜測著無窮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畫出世界。每個人的世界就都不同”。盲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只是站在原地不敢也不願意向前踏出一步,只能侷限於眼前的黑暗——描繪出來的也只能是黑點,只是在原地害怕與失望。已成為事實的事實,害怕與失望、抱怨又

  十、能改變什麼呢?我們能做的就是將心絃兩端的點設好,將心絃繃緊,奏出屬於你自己的生命獨特之曲。這樣才能在黑暗中、在絕望中,找到指明燈,找到動力,帶領我們走出黑暗、走出絕望,繼續生命之途。記得有人跟我說過:其實人生就是一個圓,從起點出發,最終還是回到原點。當你一出生,你的圓就開始畫了;也許有的人畫的圓很大,也許有的人畫的圓很小,但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麼,這也是個人獨特的地方。怎麼才能圈住屬於你的精彩呢?也許我們可以在某一線段***人生的某一時期***設定兩個端點,完成一個再接著另一個,也許這樣我們能走得更遠,圓畫得更大,圈住的東西更多,收穫到的也更豐富多彩!

  ***大全***

  一、小說中除了內容讓我們沉思,哲理性的句子讓我們思考外,它的結構之美也是讓我們陶醉的!命若琴絃

  二、小說的開頭“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絃琴,說書為生。”和小說的結尾“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前後照應,使小說瀰漫著一種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許就是一個圓,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的接受命運的拷問。穿透力極強,哲理性與思考性也在字裡行間中不知不覺地浮現。

  三、“他本來能彈上一千根,可他記成了八百。要不然他就能彈斷一千根。”與“是一千二我沒彈夠,我記成了一千。”相互映襯,從而彌散出一種悲涼與無奈,不禁讓人流下同情的淚水,也深深體會到老瞎子的良苦用心,同時也緊扣主題——命若琴絃。

  四、總的來說,《命若琴絃》給我們展示了文學之美,也為我們帶來了對人生、對生命、對命運的思考。

  五、第一次接觸到史鐵生是因為《我與地壇》,第二次接觸到他就是因了這篇小說《命若琴絃》。《命若琴絃》連著這位悲情作家的不幸命運,一同走進我的內心深處,又一次激發了我對生命的思考。

  六、這是一個關於一對以說書為生的老瞎子和一個小瞎子的故事,老瞎子靠著彈斷一千根琴絃就可以重見光明的信念,活到了七十歲。當他終於彈斷了一千根琴絃,滿懷希望的想要治好自己的眼睛看一眼大千世界的時候,卻發現這個支撐了他一輩子的信條只是一張白紙,他的心絃也隨之應聲斷裂,再也無法收拾。隨著支撐自己生命的信念的消失,心中那個光明的精神大廈的轟然倒塌,他的生命也從此凋零,如同深秋的蓬草隨時會擱淺在不知哪裡的塘坳。老瞎子的師傅也是瞎子,老老瞎子臨終前告訴他,“我以為是八百根,可是我記錯了,是一千根,你要親手彈斷一千根琴絃,才會重獲光明。咱這命就在這幾根琴絃上。”老瞎子時刻銘記著這句話,用一生的時間彈斷了一千根琴絃。也許誰都明白這不是僅僅用善意的謊言就能詮釋的意義,老瞎子說了一輩子的書,知道所有忠孝仁義的故事,痛苦之餘他終於領悟了師傅的良苦用心,此時他能做的就是用這琴絃繼續去延續小徒弟的生命。老瞎子歷盡艱辛回到了那個和小徒弟分手的野羊坳,把當年師傅告訴他的話又給徒弟講了一遍,只是每一個數字都加了二百,因為他篤信沒有人能彈斷一千二百根琴絃。

  七、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扼住命運咽喉”的貝多芬,想到了集盲聾啞於一身的海倫,是信念支撐著他們創造了生命的奇蹟。目標在前是

  八、一種召喚和指引,是痛苦的鎮定劑,是人能夠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動力和源泉。人生只有成為繃緊的琴絃才會奏出美妙的樂章,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標,而信念就是繃緊琴絃的力量。這種力量也許是來自於外界的壓力,也許是源自於自身的追求,不管是來自於哪裡都是值得我們去珍視和呵護的。設若那個老瞎子曾經一時懈怠,肯定不會走到今天。所以不管是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應拉緊生命的琴絃,努力奏出最動聽的音符。這種生存的信念在老少三代瞎子之間星火相傳,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這也是人性最高潔,最真,最善,最美的愛。當我們贈人玫瑰時手有餘香,當我們教會別人生存時,我們的生命也會大放異彩。所以在我們學會愛自己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愛別人。

  九、對愛與美的追求是小說關照的另一主題。小瞎子和老瞎子都有一段曇花般的戀情,當然結局都是灰色的。小瞎子和老瞎子學說書,總是心猿意馬,他一心只是惦記著那個說話尖聲細氣的小姑娘,蘭秀的出嫁讓小瞎子對生活徹底的絕望,是老瞎子在雪地裡將他救起。小瞎子的愛近乎於本能,這也是他來到野羊坳的信念。儘管身體有殘缺,但誰也沒有權力去剝奪他對愛與美的追求。這讓我想起了簡愛,“你以為我窮,低微,不漂亮,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 我和你一樣有靈魂,有一顆完整的心!”“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 本來就如此!”在追求愛情的路上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們誰也沒有權力去苛責任何一個人,相反我們應該為那些付出真愛的人喝彩。

  十、也許作家史鐵生走過的路並不比老瞎子好走,老瞎子的命運折射

  十一、著史鐵生的影子,與其說這是一個故事,不如說這是作家所走過的心路歷程,儘管痛苦,但是並不悲觀,因為有琴絃的信念。掩卷遐思,人生的路上誰也難逃命運的捉弄,只要本著“外面下著雨,心卻晴著”的堅定信念,相信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異常的精彩。

  十二、人們說,命運的開端只是一場夢,一場虛幻的夢,飄渺不定的夢。

  十三、也有人說,命運的結束只是一譜旋律,一譜沉重的旋律,激昂澎湃的旋律。

  十四、讓月光盡情歡灑大地,緩緩登上沁芳亭,品味楓露茶一杯,或是彈奏一曲《戰颱風》,這些看來,的確是深邃幽美的主調吧……

  十五、手指在琴絃間顫動,箏的音韻猶在紅楓下徘徊,火紅的楓葉,凝聚了那深秋的精髓,我的認為,琴絃是我的命運,隨時繃得很緊,有些時間根本無法自我控制。

  十六、命運若遊離在歡笑中,琴絃猶如尖細鋼針,堅定而有力地奏出精美的樂曲,毫不虛偽,毫不散亂.那些日子,命運同這些音調一樣,格外堅定,格外有力……

  十七、命運若徘徊在寂寞裡,琴絃恰似層層山嵐,琢磨不透,詭祕的音符想欲吐還休,強裝出清高,強裝出聖潔,但背後卻隱匿不為人知的悽苦……

  十八、把自己緊緊縛住,在一間黯黑無光的房間中,顫抖的手指為自己彈奏,自娛自樂。在夢中,我曾在這裡來過。也許,這樣幽靜的生活,完全是為我準備的吧。象一杯清咖啡,嘴裡苦,心裡更苦。倒還明白,琴絃的音律會更加散,更加亂,我默默地,讓這樣的日子繼續,眼眶裡蓄著淚,忍受著越發紊亂的心境,也許直到一天……

  十九、時間並未因這一刻而倒流,花草卻不為這瞬間而凋零,而琴絃卻不經意間斷了……

  二十、“清明涕送江邊望,

  二十一、千里東風一夢遙……”

  二十二、風箏線斷了,風箏就失去支柱,悄無聲息地隨風逝去,琴絃若斷,命若琴絃,命也斷!命若琴絃

  二十三、說命運是一場鏡中花、水中月的演詮,可破鏡尚可重圓,花謝明年再開,斬水水流不斷,撈月月碎仍圓……

  二十四、可命運的琴絃卻因何能再續,命運又為何能再來?

  二十五、命若斷,夢更斷!

  二十六、命若琴絃,人生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