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書筆記城南舊事讀書筆記摘抄

  《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該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城南舊事讀書筆記,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篇1

  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裡。經常痴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

  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後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衚衕。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脣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

  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爸爸”是個什麼樣的人:爸爸表面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來了。很重感情,特別愛花。

  作者在文中沒有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而是通過具體的事情,用細緻的動作描寫展現了爸爸的形象和“我”成長的過程,這些描寫將感情表現得深沉而含蓄,值得大家深刻體會。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篇2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影,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長篇小說,也可視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裡,住著英子一家。《城南舊事》曾被評選為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八十年代還被拍成電影,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

  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從臺灣飄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衚衕裡。會館門前的瘋女子、小夥伴妞兒、出沒在草叢中的小偷、乳母宋媽、沉痾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城南舊事》描寫的是平民百姓間的尋常故事,是部具有極強的平民意識的純美的散文式小說。

  書一共六個章節,分別代表著六個跌宕起伏的小故事,其中“惠安館”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故事講的是英子在惠安館中遇到了一個被大家稱為“瘋子”的一個女人,而那個女人對英子卻十分關心體貼,英子也不懼怕她。

  在多次的交流之後,才知道這個女人在她年輕的時候,曾與一個知青生下了一個孩子,而她的婆婆不願接受這個被她看作醜陋的現實,便將那個孩子扔掉了,於是這個女人便瘋狂地尋找她的女兒,甚至有一次迷迷糊糊地把英子當成了她的女兒。

  直到有一次,英子帶著她的朋友妞兒去看望這個“瘋子”時,通過一個胎記,才破解了一個多年的真相,妞兒就是那個被遺棄的孩子。於是神智不清的女人便連夜帶著孩子出城。但據說,她們倆乘坐的車從城牆上摔了下去,再也沒有見到這對母女的身影,而“惠安館”的“瘋子”的故事在英子大病一場之後,成為了英子搬家後的回憶。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篇3

  我一向對名著不太感冒,往往是半截便將其束之高閣了。《城南舊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京,也讓我憶起了童年往事。

  《城南舊事》中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裡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裡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她愛著自己的奶媽,望著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

  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那裡有一種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小時侯愛聽故事,愛問“後來呢?”,愛幫助人,動不動就拍拍胸脯,說一句“包在我身上”,不懂大人為什麼會互相討厭對方,因為在“我”的眼裡,他明明是個好人啊。看不明白大人們為什麼人前一套,人後一套,“我們”在一起玩時,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即使鬧翻了,哭鼻子了,到第二天還是一樣在一起嘻嘻哈哈。

  為什麼我們總是羨慕孩子的無憂無慮,那是因為他們的世界裡沒有戒備,沒有心計,只是單純的。

  “看見東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篇4

  讀著《城南舊事》,我看著英子在城南度過的童年,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慢慢地滲入我的腦海中: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這記憶之間盪漾著的是一種淡泊與純淨,但也展示當年那籠罩著愁雲慘霧的生活,以及當時社會中存在的許多不公平的待遇與無奈。

  惠安會館的瘋女秀貞,飽受養父虐待的夥伴妞兒,為供弟弟上學而被迫偷竊的無名青年,從小在悽風苦雨中生長的蘭姨娘,最後因肺病去世的慈父……涉世未深的小英子的思緒,久久縈繞在時光與命運的變遷之中。

  心頭漾起一絲暖意,卻又略帶一絲淡淡的傷感,一絲淡淡的無奈——我也曾在童年與青春的十字路口徘徊,轉眼間,我就已經告別了我無憂無慮的童年了。但我們不可能讓時光倒流,不可能挽回失去的歲月。然而回憶那些童年的瑣事,無論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那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在我心中都是一個個輝煌而美麗的故事,童年時的每秒每刻都是一個人一生的一個重要的段落,是無法被現在的生活所代替,所湮沒的——玫瑰色的童年是每個人的一生中最純真、最潔淨、最美麗的時光,它需要我們去銘記。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的神聖嗎?

  “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將我們童年零落的所有美麗的故事輕輕拾起,小心翼翼地永遠珍藏在我們內心的某一個小小的角落,伴隨著我們,讓《童年》這首歌在我們的心中輕輕地吟唱,永遠,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