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事評論作文精選
高中政治教學中會引入時事新聞,學生又該怎麼寫好時事評論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高中時事評論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時事評論作文***一***
“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是抓改革的關鍵,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中央深改組在春節後召開的第一個會議,就把改革落實放在重要位置,釋放出明確訊號。強調“撲下身子,狠抓落實”,為各級領導幹部親自抓改革提出明確要求,也為我們時代的改革行動者描繪出集體肖像。
改革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全面深化改革3年多來,中央深改組已經召開32次會議,接近於每月一次,平均每週出臺一項改革政策,頻率之快可謂前所未有。這既說明當前面臨的改革形勢之緊迫,改革任務之繁重,更說明中央推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之大。對承擔落實職責的各級政府來講,這意味著更高的標準,更重的責任。說到底,改革不僅是一個方案、一個舉措,更是一項需要落到實處的行動;不僅是一個名詞,更是一個動詞。各級政府的核心職責,就是優化改革方案的執行效果,讓改革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管理學中有一句名言,領導者是執行的第一基石。領導幹部能否“做到重要改革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改革的成敗。但現實中,一些地方對中央的改革部署僅僅停留在宣傳回應上、停留在口頭的表決心上,行動與政策的落地不明顯,有的甚至與中央層面的改革設計不在一個節奏和頻道上,出現明顯的跑調。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個重要方面是執行力不足。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中央層面的頂層設計日益清晰,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解決執行力不足的問題。
執行力不足,一方面是認識不足,不想執行。網上曾流傳一份“N次轉發”的檔案,基層政府沒有“把黨中央要求和地方部門實際結合起來”,機械地轉發上面下發的改革檔案,讓檔案開頭憑空多了好幾個“關於轉發”。事實上,正是因為領導幹部缺少研究改革、執行改革的主動性,才會出現機械轉發檔案的情況。這正是為什麼著重強調,“把調研貫穿改革全過程,做到重要情況、矛盾問題、群眾期盼心中有數”。
執行力不足,另一面是擔當缺失,不願執行。筆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在正風肅紀的高壓態勢下,改革的主要阻力來自於“軟抵抗”。比如表面上口號喊得很響,實際上雷聲大雨點小,有其形無其實。有人做了一個形象比喻,在“軟抵抗”之下,“只見改革的車子左右晃動,不見改革的車子前行”。對此,一針見血地指出,“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敢於拍板、敢於擔當,堅定不移幹”。
解決執行力不足的問題,需要領導幹部樹立責任意識,需要建立改革的督查機制,但核心問題既然是“人”,那麼最重要的就是解決用人問題、樹立正確導向。讓那些華而不實者靠邊站,讓那些有使命感的擔當者、擅長應對棘手問題的敬業者、正能量的釋放者獲得提拔任用,才能塑造積極進取、崇尚實幹、鼓勵試錯的政治文化,才能讓領導幹部敢於接燙手山芋,在正向預期的牽引下奮力把改革落到實處。
縱覽中央歷次深改組會議,從“提高改革方案穿透力”,到“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關係”,從“把改革落準落細落實”,到“扭住關鍵,精準發力”,提高領導幹部的改革執行力,可以說是中央一以貫之的要求。一言以蔽之,這個時代需要的不是空談客、清談者,而是實幹家、行動派。
高中時事評論作文***二***
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需要基於道德正義感的輿論監督,更需要從制度改革上釜底抽薪
“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解決好欠薪問題”。春節黃金週過後的首個工作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部署建立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的長效機制,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充分表明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民工群體念茲在茲的關心,也說明全面解決這一問題將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事實上,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農民工欠薪問題。曾強調: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農民工,要堅決杜絕拖欠、剋扣農民工工資現象,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這些年來,從國務院出臺《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到各級領導幹部為農民工“討薪”,再到戶籍、異地高考等改革舉措破冰城鄉二元結構,應該說,黨和政府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的力度一以貫之,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制度籬笆也越壘越高。
然而,長年的頑瘴痼疾難以猝除,農民工欠薪形勢仍嚴峻複雜。據人社部統計,僅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即查處工資類違法案件17.4萬件,其中涉及農民工231.7萬人。每到歲末年初,農民工欠薪總會成為輿論焦點和社會痛點。這表面上是勞資關係問題,本質上卻是建設領域市場秩序不規範、用工管理制度不完善、勞動監察和司法保障不力等綜合因素的結果。因此,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需要基於道德正義感的輿論監督,更需要從制度改革上釜底抽薪。
建立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的長效機制,可以說抓住了問題的根本。落實欠薪發生地政府的屬地責任和人社部門監管責任,有助於防止政府部門對欠薪問題視而不見、相互推諉;加快建立協調解決欠薪問題的地方政府橫向網路,有利於形成跨地區的聯席機制,讓流動的農民工獲得穩定的保障;建立拖欠工資“黑名單”制度,對長期拖欠工程款的單位不得批准新專案開工,將對相關企業形成強大震懾……這些舉措,無不直指農民工欠薪的深層弊病,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現實針對性。
把長效機制落到實處,還應充分認識到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的現實複雜性。根據筆者實地調查,資方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情況已大幅度減少,但因工程管理、用工管理等現實複雜性帶來的欠薪問題還較為普遍。在當前的市場秩序中,一些管理方需要用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手段,來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維護工地秩序,這是一種心照不宣的“潛規則”。還有的工程專案,層層轉包、分包工程,從而形成積欠、三角債、多頭債等複雜問題。而各地勞動監察和司法部門普遍存在執法力量不足的問題,少數地方政府在市政建設過程中要求承包商墊資施工,本身就為農民工欠薪問題埋下了伏筆。可見,農民工欠薪問題涉及政府監管、企業運營和市場秩序等各個方面,要把長效機制落到實處,就應該針對現實複雜情況出真招、見實效。
這也意味著,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將牽一髮動全身,既需要徹底規範市場秩序及用工制度,也需要政府部門擔當起監管責任,還需要企業樹立社會責任。說到底,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是政府、市場與企業之間一場深層次的關係調整,需要各方形成合力,才能結出公平正義的果實。
高中時事評論作文***三***
2010年被改判無罪,河南農民趙作海出獄後的第七個春節很冷清,“過年吃點麵條就可以啦!”眼下,趙作海在商丘市中院抄水錶,每月工作一天,月收入1800元。住房也由法院提供,免費居住,連水電費法院也包了。
趙作海為啥被法院“養”起來了?原來,此前那筆65萬元的國家賠償款早已“折騰”光了,趙作海生計艱難。在監獄蹲了11年的他,出來後已不適應眼下這個社會了,做啥賠啥,當河南省高院院長張立勇去年來看他時,他甚至表示想去做乞丐。那之後,才有了這份工作和這處位於商丘市市中心的免費住房。
很多人對此不解,認為趙作海的冤案已經平反,國家賠償也已到位,此前,有關部門還協調幫他找了清潔工的工作,是他自己嫌遠不願意幹,他的錢折騰光了,更是與法院無關,而是因為他的“作”.一句話,不作不會死,法院並沒有贍養當事人的法定義務,也不該承擔這許多後續的安置事務。
不得不說,法院方面把趙作海“養”起來,不排除某種維護穩定的考量。若是趙作海真的去做了乞丐,又會是一條爆炸性的新聞,法院也好,政府也好,面子上都不好看。
不過,追根溯源,趙作海眼下的困境,仍是法院當初錯判的餘緒。用趙作海話說,他當年也是個生意人,“以前賣豆腐乾什麼都可以,我還能背得動一百多斤的東西,現在都是紙上談兵啦。”如果不是11年的冤獄,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又何至於此?正是因為正常的生活軌跡被打斷,才“圈”出一個對世事隔漠、動輒吃虧上當的“零餘人”.
法院糾正錯案,並給予賠償,當然是一種對以往過錯的救贖,但對於一個具體的生命個體而言,顯然不是切換一個頻道那麼簡單。這個當事人能不能順利回到以往的生活,乃至生活得比以前更好,並不完全取決於那點錢,更不能僅僅以某一個時間節點的“正義迴歸”來定義全部。
我們當然承認,趙作海在迴歸社會之後有“作”的成分,但同時也該看到,他的遭遇即便是一個正常人,也往往難以規避。猖獗的傳銷吞噬了多少知識水平很高的人?瘋狂的理財又讓多少家庭破產?作為一個與正常社會隔絕多年的農民,完全處於資訊缺失的狀態,其被別有用心者“釣愚”,並非不可以理解。對此,大可不必過於苛求他的洞察力。
事實上,走出高牆後的趙作海,面臨的是一次艱難的“社會化”過程,與其成長期的“社會化”相比,一個成年人的重新迴歸,往往更為艱難。諸多的誘惑與欺騙,還有自身的偏執與焦慮,均會對他產生撕扯。趙作海出獄後表現出來的種種缺乏常理的做法,即是表徵。
作為造成這一切後果的法院,需要做的其實遠比賠償款要多。對冤獄當事人的救濟,也應該包括幫助其逐漸融入這個社會,完成再度“社會化”的過程。這不僅僅是自身糾錯的一部分,也體現了一種制度正義。即,強力機關沒有任何理由放棄一個人,任其自生自滅。無論是此前的懲戒,還是後來的糾錯,均應該體現出對公民與社會的責任與擔當。
近年來,陸續有不少冤案被糾正,那些走出隔離狀態的“趙作海們”,其實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而隨著最高法全國範圍內六大巡回法庭的佈局,相信還會有冤案被糾正,還會有當事人重獲自由。而類似的後續幫助,也有可能成為一種常態化的工作。
對此,一方面有必要將這種幫助制度化,儘可能縮短這些人迴歸社會、正常生活的時間,使其自食其力;另一方面,這也提醒有關方面,有必要更好地讓服刑人員瞭解外邊的世界,不至於太脫節於社會、遊離於人群,這不只是人道化的制度設計,而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這非但與法治的理念並不衝突,恰恰是法治的要義所在。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