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善美作文

  1:

  以前有一個氣球,它是屬於一個小男孩的。這是小男孩3歲的生日禮物。3歲的他還不懂事呢,他一拿到氣球就開始拿著它亂撕、亂咬、亂踩,幸好媽媽過來了,把它放進了閣樓裡,它總算逃過了一命。要知道,它的很多小夥伴都在死在了小朋友的腳下。剛開始,氣球覺得呆著閣樓還是蠻好的,可是時間一久,它就覺得實在太無聊了。

  就決定要自由、飛向藍天、飛向宇宙,氣球暗自下決心。它首先得突破這堵牆,於是不停地頂啊頂,頂啊頂,桌子、箱子、椅子們都勸它不要白費力氣了。可是氣球仍然不灰心,繼續頂,因為它實在太想自由了!小男孩找不到氣球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他大聲呼喊:“氣球老兄,你在哪?”可是氣球哪裡聽得到,它頂的多認真啊。就這樣,氣球從早上一直頂到晚上,已經筋疲力盡了。它決定先睡個覺,明天再頂。可是,不停有人走過的聲音吵得氣球睡不好覺,整一個晚上氣球都在半夢半醒之中。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氣球頂的都快出腦漿了,牆壁還是毫髮未損。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男孩也慢慢的長大了。有一天小男孩來到了閣樓,氣球一眼就認出了小男孩,它想:我要再次被撕扯、踩踏嗎?這樣我自由的美夢就要破滅了。然後閉上了眼睛,靜靜地等待著死亡。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小男孩沒有撕扯它,而是帶著它出去玩了。它飛在高高的藍天上,試圖掙脫小男孩的手心,可是這都是無用功,它只好放棄了。忽然,小男孩一閃手,氣球立刻抓住機會飛了出去,正在它得意忘形的時候,它被樹枝掛住了。哦,糟糕透了。它這樣想著。樹下的小男孩看見了,連忙跑回家拿鋸子。氣球看見亮閃閃的鋸子,心裡更是心急萬分。因為它知道,它是拉不動樹的。但此時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一陣大風吹過,把氣球從樹枝上吹了起來,氣球離開樹枝越飛越高。“哦!我終於自由了!”氣球歡呼著。

  2:

  十一年前。初春。清晨。

  太陽爬上山頭I天邊的黑帶逐漸消失,禿山、小路、草房從朦朧中漸漸露出。這時,康山腳下正疾步走著一個瘦弱漢子,他衣衫單薄,而在料峭的春寒中額頭卻冒著汗這就是當年臨淄齊家終村新上任的許洪柱,帶著鄉親父老的重託,在尋求致富之路的一幕

  1980年,改革春風已吹拂大地,致富風潮遍及神州,齊家終村該怎麼辦?今後的路該怎麼定?許洪柱苦苦求索,訪前輩,問老人—“我沒能叫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今後靠你了……”—老書記的話語重心長,有內疚,有希望。

  經過周密的調査和嚴格的論證,憑康山人的執著,靠著時代注入的靈氣,他設計了致富方案:康山就是聚寶盆,咱靠山吃山—開山賣石頭……

  拖拉機、卡車打破了山村的寧猙,車聲給山村帶來了生機。從此,康山人喜上眉梢,望著滾滾而來的鈔票,康山笑了……

  笑聲中,一些剛剛脫貧的人滿足了,一些手頭剛剛寬裕點的人滿意了。但是康山沒滿足,許洪柱沒滿意。在隆隆的炮聲中,他又打起了“兩溝”的主意。

  “什麼,收回三百畝口糧田種果樹?是幾個錢燒糊塗了,還是吃上兩天飽飯忘了六〇年?”“叔、嬸、鄉親們,咱這山能開幾年?三十年?五十年?以後呢?咱們的子孫後代呢?……”—許洪柱想得遠啊!三年後,當累累的果實掛滿枝頭,串串葡萄垂於架下,人們才明白、理解。許洪柱以他的卓識遠見蠃得了信任。

  此後,村裡投資九萬元建起了一所能容納七個年級、四百多學生的學校,招聘了一批較髙水平的教師,拿出上萬元辦起圖書室、青年之家—許洪柱抓的是百年大計,他不想叫孩子們重嘗自己少文化的苦,不能讓青年們在精神上感到空虛。

  效果很快顯示出來:村辦的這所學校已成為全鎮最好的聯中,教學裝置好,教學質量高,齊家終村也由教育後進單位一躍成為區先進。青年們學文化,學科學,湧現出大批能人,山東電視臺拍的《我們村裡的年青人》裡,如實記錄了他們的風釆。齊家終村團支部的事蹟也因此而上了《中國青年報》。

  經濟騰飛,文化進步。康山、許洪柱的風姿也不時見諸報端、熒屏。這回該滿意了吧?“不!還不是時候!”—康山人告訴我們。“競爭的年代,不進則退。我們立足山區,還要向好處發展,繼續把經濟搞活,康山還大有前途!”—許洪柱對我們說。‘

  在不斷的迫求、不斷的成功中,今年總收入比一九八六年增長百分之四十七,人均收人已達一千二百元……康山,這座無名小丘變得高大、偉岸了;許洪柱,這個農民的兒子,也成了省勞模、農民企業家,成了時代的弄潮兒。當區長把“文明村”牌匾交給他時,他說:“我們爭取把齊家終村儘快變成現代化農村。”

  看,那位永不知足的康山人走來了,這裡雖然沒有了禿山、小路,草房,但他仍舊身披朝霞,仍舊額頭冒汗,仍舊在苦苦地追求……

  3:

  “不想當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話帶著點詼諧,但又如此深刻。讓我禁不住浮想聯翩,而首先想到的便是一個青少年的追求。

  要追求必先有夢想。有一段時間我失去了夢想,前途變得茫然,似一片霧靄,瀰漫在我眼前,讓我看不真切,不明瞭。幸運的是,這時我迷上了名著,遙望歷史深處的星空,我追尋到了自己的夢想之光,它給了我新的動力,它便是屈原的人生。

  屈原,不可謂不是烈士,他深愛祖國,深知救國之路的艱難和漫長。但是他依舊為其不斷探索,不斷追求,傾其一生。直到被放逐後,面對搖搖欲墜的祖國,揣著滿腹心事寫下了千古名篇《離騷》,然後懷石自沉於汨羅,以此明志。這就是屈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舊不忘心之追求,或許端午粽子上氤氳的熱氣,是他堅持不懈追求的精神在升騰。

  舀一瓢歷史長河之水,水中閃爍著點點星光,撥開它,總能發現追求者的身影。

  2005年春晚那一臺《千手觀音》曾征服了很多人,我也被震驚和折服了,這並非由於多麼華麗的舞臺效果,而是演員們那追求夢想不屈不撓的精神。她們都是聾啞人,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我無法想象那會是多麼困難,但她們真的做到了,用整齊劃一的動作,拿捏精準的節奏感打動了所有人。前來採訪的記者問她們,是什麼讓他們堅持下來,並取得成功,隊長回答他,是一顆追求夢想的心,讓她們付出了比常人多十倍的汗水,十倍的努力,最後登上夢想的舞臺。是的,有追求就有收穫,她們追求了,舞臺上的聚光燈便將她們的身影印進人們心中。

  一顆星在夜空中閃出最亮的光澤,用生命在宣示著成功,而人們不曾想閃亮的背後是百萬年的追求與積累。

  梵·高,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如今一幅畫作可以賣出幾千萬,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苦難的一生。他一生貧困潦倒,死後200年才為世界所驚豔。但他一生都為自己的事業所奮鬥,他堅守內心的高地絕不落於平庸,一幅《向日葵》擁擠,雜亂,色彩鮮豔而毫無生氣,卻別有一番妖冶之美。真正的作品不會被埋沒,雖然作者卻已悄然逝去。

  “時間順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撐一支長篙,讓追求帶你前行吧;撥開眼前的迷霧,夢想之花在前方綻放;點一圈漣漪,蕩碎了星光,卻留下痕跡……

  4:

  在這個人人談貧富論成敗,忙忙碌碌汲汲營營的當下,如何讓心靈透過紛攘嘈雜,在蕪雜中找到秩序,在紛亂中感受寧靜?誠如愛因斯坦所言:“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這定能讓我們深思再三,我想,追求真善美才是我們走向至高的明途。

  相信康德的預言:“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在明星犯錯不與庶民同罪的當下,高曉鬆知錯認錯,在看守所呆足184天,“堅持了黑是黑,白是白的童真曲直觀,不隱瞞、不逃避、不爭辯,稀缺又顯得特別真實”。倘若他沒有追求、嚮往、踐行真誠,怎能在11月出獄時沒有被指責,沒有被謾罵,反而獲得罕見的全民熱迎,成為“誠信”偶像?韓寒,常常就是那個說出“皇帝什麼都沒穿”的孩子,他擁有真實的力量,入選“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請相信真,請微笑著接受富蘭克林先生的一句忠告:“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真”是春風,拂去心靈的微塵。那麼“善”猶如三月的春雨,澆灌出生命的花朵。信客忍受風霜苦旅的艱辛,傳遞著城市與鄉村的期盼;病中的老王送香油和雞蛋,溫暖了楊絳苦難的歲月;阿長奔波於街頭巷尾買來的《山海經》娛樂了魯迅的童年,如此善意之舉怎能不令人感動?但在如今的食品行業,“智慧無窮”的商家充分發揮“克隆技術”,炮製出一個又一個駭人聽聞的奇怪食物。他們見利益舍大義,喪盡天良。狄更斯在《我們共同的朋友》中就提前為我們時代的人們留下警告:“惡往往是曇花一現的,都要和作惡者一同滅亡;善,則永世長存”。

  大善至美,聽聽泰戈爾在《飛鳥集》中的吟唱:“美呀,在愛中找你自己吧”。 愛傳遞著美,美蘊含著愛。烤羊肉串的愛心巴郎依靠每串羊肉串僅賺得的三毛錢,做起草根慈善家,迄今共捐出15萬元,阿里木給晴天很少的貴州帶來了照亮內心世界的愛的陽光;當剛為人母的吳菊萍看到危險裹脅生命呼嘯而來,她張開愛的懷抱,接住女童妞妞,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成為“最美媽媽”。他們書寫了人間的大愛。

  真善美,早就是亙古不變的人之血脈;真善美,真切地存在於生活的每一天;真善美,被複制與仿效;真善美,匯聚而成無窮的力量,真善美,甚至撐起夜空中一片璀璨的星空。

  在泥沙俱下的世相面前,高舉真善美的大旗,我們從不缺乏這樣的美!讓我們面帶微笑,用真善美待人,從一朝一夕做起,從舉手之勞做起,在人群中激盪起向真向善向美的漣漪,將真善美積累成明日的太陽。如此我們將迎來至真至善至美,如此我們將迎來史詩中新的聖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