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人物傳記特點與答題技巧

  高考文言文人物傳記的特點與答題技巧解讀
  一、近三年高考文言文選材特點
  1、全國各省市
年份 試題套數 人物傳記數 其它文體數
2009 19 14 5
2010 19 16 3
2011 19 13 6
  2、四川卷
年份 選材文體 篇名 作者或出處
2009 議論文 慈溪縣學記 宋·王安石
2010 人物傳記 酷吏傳 漢書
2011 小說    (人物傳記) 輟耕錄·隱逸 元·陶宗儀
  結論:人物傳記在高考中始終佔主要地位

  二、人物傳記的特點


  身份為人在前面,

  典型事件跟後邊。

  經歷官位會多變,

  品格教化文中見。

  特點解讀一:身份為人在前面

  《廉頗藺相如列傳》人物介紹在文章開頭部分: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特點解讀二:典型事件跟後邊

  《廉頗藺相如列傳》在人物介紹以後,寫了三個典型事件: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

  特點解讀三:經歷官位會多變

  人物傳記中的人物人生經歷會有很多變化。《屈原列傳》屈原的經歷變化:屈原者……為楚懷王左徒……王甚任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屈平既嫉之,雖放流;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於是懷石遂自投汩羅以死。

   特點解讀四:人物傳記中的人物人生經歷的變化,同時伴隨的是官位的變化。

  《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官位的變化:

  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還沒做官);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提拔做了上大夫);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再次提拔做了上卿)。

  特點解讀五:表示官職變動的詞語

  ①表示授予、提升的:徵、闢、薦、舉、拜、除、授、起、擢、拔;

  ②表示調動官職的:遷、轉、調、徙;

  ③表示兼職、代理的:兼、領、署、權、攝;

  ④表示降職、罷免的:貶、謫、出、左遷、罷、黜。

  三、高考文言文人物傳記答題技巧
  十題先看是關鍵

  回頭讀文一兩遍

  人時地事理清楚

  詞句找出要劃線

  實詞語境很重要

  虛詞對比定答案

  翻譯看準重點詞

  句意通暢高分見

  技巧解讀(以2011年高考四川卷為例)一:十題先看是關鍵。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呂徽之是一位博學多才、安貧樂道、恬淡自守、特立獨行又不乏隨和的隱士。

  B.呂徽之聽人作雪詩苦吟不出時笑出聲來,眾人見他衣著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呂徽之以耕種打魚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處,雖然清貧其妻卻有禦寒辦法。

  D.呂徽之雖然隱居山野,但因其品質高潔,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本題提供的資訊:人物:呂徽之;身份:隱士;為人:博學多才、安貧樂道、恬淡自守……事件:聽人作雪詩苦吟不出時笑出聲來,其妻禦寒。

  先讀第十題的好處:初知大意,部分翻譯,降低難度。

   技巧解讀二:回頭讀文一兩遍,人、時、地、事理清楚。

  人物:呂徽之、諸貴遊子弟輩、先生妻、嘗識面者、陳剛中治中;

  時間:一日、雪晴、夜黑、又一日;

  地點:庭前、家、閣……遇於道;

  事件:作雪詩笑出聲來,和雪字詩,和雲字詩,刺船而去,捕魚、攜魚與酒至,與陳治中共論驢故事。

  技巧解讀三:詞句找出要劃線:要把第八題、第九題涉及的詞語句子在文中劃出,便於聯絡語境進行理解。

  技巧解讀四:實詞語境很重要。

  實詞理解一定要聯絡語境。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徐至庭前徐:緩慢

  B.安可廁諸君子間廁:置身

  C.惠之谷惠:贈送

  D.刺船而去刺:乘坐

  D項中的“刺”字,聯絡全文語境來看,呂徽之是一個隱士,“耕漁以自給”,突出他的“自給”,因此他可能沒有專人為他撐船,說他“乘坐”不合語境。答案應該選“D”。

  技巧解讀五:虛詞對比定答案。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欲一見而不能吾嘗終日而思矣

  B.先生豈其人邪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C.試問徽之先生何在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來候謝之意掭以尖草,不出

  對比解析:

  A.連詞,錶轉折,卻/連詞,表修飾,地

  B.代詞,那,那個/副詞,一定,表祈使語氣

  C.代詞,代地點,哪裡/代詞,代理由,什麼

  D.介詞,拿

  經過對比,答案應該選“D”。

  技巧解讀六:翻譯看準重點詞,句意通暢高分見。

  關鍵詞就是得分點,高考主觀題閱卷按得分點給分,踩準得分點給分,沒踩準得分點扣分。

  ⑴一日,攜楮***chǔ)幣詣富家易谷種,值大雪,立門下,人弗之顧。(5分)

  關鍵詞:楮幣:紙幣;易:買;值:遇到;弗之顧:賓語前置,應為“弗顧之”,“不理睬他”。

  翻譯:一天,(呂徽之)帶上紙幣到富人家買谷種,正遇大雪,站在門口,那家人不理睬他。

  ⑵治中策蹇(jiǎn)驢,時猶布衣,見先生風神高簡,問曰:“得非呂徽之乎?”

  關鍵詞:策:鞭打,騎著;蹇:跛,行走困難;布衣:代指平民百姓;得非……乎?:固定結構,譯為“莫不是……吧?”

  翻譯:陳治中騎著跛驢,當時還是平民,看到呂先生風采神韻高潔簡淡,就問道:“莫不是呂先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