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備知識點
做好知識點點的複習,是提高成績的一條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人口與環境
人口增長模式及地區分佈原始型***高高很低***傳統型***高較高較低***過渡型***高低高***現代型***三低***
世界人口自然變化***2000年***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長率***1.4%***
中國人口自然變化***2001年***出生率***1.34%***、死亡率***0.64%***、自然增長率***0.7%***
人口自然變化典型地區歐洲的德國和匈牙利***負增長***、非洲***2.4%***、拉美
人口數量的變化自然增長***出生率—死亡率***、機械增長***人口遷移:遷入-遷出***
生育率指一定時期內出生人數與育齡婦女***15-49歲***數之比
環境對人口數量變化的影響生育率***主要是社會環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人口數量增長對環境的影響資源和環境壓力增大、環境汙染加劇***但不是主要原因***
環境人口容量環境所能承載或容納的最大人口數量。
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資源、科技、對外開放、文化、生活消費水平
環境人口合理容量某地區最適宜人口的規模***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
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16億***人口承載量***,8-9億***合理容量***
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主要環境因素原生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地方病***次生環境因素***汙染、食品、疾病***
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對環境的影響影響人們的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自然環境因素、社會經濟因素***主要因素***
人口遷移對環境的影響遷出地***緩解人口壓力,加強與外界的聯絡***,遷入地***提供廉價勞力***
歷史上我國的人口遷移“安史之亂”引發的人口大遷移,使南方人口首次超過北方人口。
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淨遷出地區遼寧、山東、上海、四川
我國人口遷移的現狀和原因從農村到城市,從內地到沿海和工礦區。務工和經商為主。
:人口素質與環境
1、世界人口迅速增長髮生在二戰以後階段;原因是***1***科技進步,生活和醫療衛生條件改善,死亡率下降;***2***國際大環境相對穩定。
2、世界人口增長模式轉變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人口高增長階段,人口自然增長率高,這是由死亡率下降引起的。
人口增長減緩階段,人口自然增長率開始下降,這是由出生率下降引起的,原因是***1***國家人口政策;***2***社會、家庭生育觀念轉變;***3***社會福利及保障制度完善; 低增長階段,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是人口老齡化嚴重。
3、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模式是傳統***高低高***型,人口自然增長率高,尤其是非洲國家。
人口問題:***1***人口增長過快;***2***少年兒童比重大;***3***資源、環境壓力大;***4***就業壓力大,經濟生活水平難以提高;***5***不利於人口素質提高;***6***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長慣性。
解決措施: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4、發達國家的人口模式是現代型***低低低***,人口自然增長率低,尤其是歐洲國家, 人口問題:***1***人口老齡化;***2***人口增長緩慢;***3***勞動力不足;***4***影響經濟增長;***5***社會養老負擔重。
解決措施***1***鼓勵生育,推遲退休;***2***接納海外移民和外籍勞工;***3***建立養老機構;***4***完善養老體系。
人口增長數量與人口基數和自然增長率有關。自然增長率為正則數量增加,等於零時人口數量達到極值。
5、人口遷移特點及流向的變化:
二戰前:***1***由舊大陸流向新大陸;***2***由已開發地區流向未開發地區。即:亞、非、歐為遷出區;北美、拉美、大洋洲為遷入區。
二戰後:***1***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2***永久性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加;***3***遷移形式多樣化。
故二戰前後遷移方向發生變化的是歐洲、拉美。 7、人口遷移的主導因素是地區間的經濟發展水平。
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礦產等 ***2***社會經濟原因:
①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勞動力、就業、生活條件等*** ②兩地間距離; ③國家政策;④其他,如交通、婚姻等。
應用:我國人口從農村到城市,由西部到東部***民工流形成***的原因: ***1***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生活條件好,就業機會多; ***2***東部地區工業發展、城市化需要大量勞動力 ***3***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 ***4***改革開放政策,放寬戶籍管理
美國、加拿大成為外籍勞工最大的聚集地的原因: ***1***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生活條件優越 ***2***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
美國五大湖地區老人往西部和南部遷: ***1***西部和南部氣候適宜,自然環境好。
***2***五大湖地區工業發達,人口密集,環境汙染重。 8、人口移動產生的影響:
對遷入地:利:***1***提供大量勞動力,節約教育培訓費用 ***2*** 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 不利:***1***就業壓力加大 ***2***對資源環境壓力增大 ***3***社會治安、交通、住房等增大
對遷出地:利:***1***緩解人地矛盾,保護當地生態環境 ***2***加強與外界聯絡,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不利:造成人才外流。 影響人口分佈的因素:
自然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礦產
社會經濟因素***1***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密集*** ***2***交通 ***3***文化教育***科技*** ***4***政治中心 ***5***開發歷史 應用:※東亞、南亞為人口稠密區:
***1***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達;***2***開發歷史悠久。
9、環境人口容量遠大於人口合理容量,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穩定性。
10、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資源的豐富程度***首要因素*** ***2***科技發展水平 ***3***經濟發達程度 ***4***對外開放程度 ***5***人口受教育水平 ***6***消費水平***負相關***
應用:總體上看,我國西部人口稀疏,東部稠密,從謀求人口合理容量的角度看,你對這種現象的評價是基本合理。理由:東部較西部地區***1***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達;***2***科技發展水平高;***3***經濟發達;***4***交通便利,對外開放程度高;***5***人口素質較高;故環境承載力高。
:環境人口容量
一、關於人口快速增長的描述
人口爆炸是社會學家描述20世紀出現的世界人口急劇增長的狀況,世界人口的“J”形曲線增長被稱之為人口的指數增長。 二、影響人口容量的因素
1、自然資源是影響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符合短板效應和木桶效應。自然資源與人口容量呈正相關。自然資源種類越多,數量越多,人口容量就越大。
2、科技發展水平與人口容量呈正相關,科技越發達,人口容量越大。
3、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與人口容量呈正相關,對外開放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4、人類的消費水平與人口容量呈負相關,消費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
三、自然資源對人口容量的限制性
自然資源中的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都對人口容量有一定的限制性,但人口的增長也造成自然資源的危機。
四、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環境承載力之間的關係 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環境承載力 人口容量≤環境承載力
- 高二地理必備知識點
- 秋天上火應該喝什麼湯品
- 如何進行記憶力訓練
- 叉車司機英文自我評價
- 風餐露宿是什麼意思
- 金針菇的兩種種植方式_金針菇的功效與作用
- 高中數學學習法有哪些
- 大寒節氣的經典詩句
- 關於和平的現代詩歌創作
- 家裝石膏板電視背景牆設計案例
- 農業節水灌溉技術論文
- 胃痛吃什麼藥好治療方法
- 有內涵的愛情說說短語
- 菊花茶的功效與菊花茶的作用
- 淺談圖書館文化在校園文化和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 處女座帶文字圖片大圖
- 七人制足球比賽方案
- 過一個綠色的教師節倡議書範文
- 愛淘寶和淘寶有什麼區別
- 電話銷售打出電話技巧有哪些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