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一學期生物知識點

  對於生物的學習,我們要做好重要知識點的複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學探究:

  ***1***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基本方法:觀察

  ***3***常用方法:調查

  ***4***探究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通過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控制變數和設定對照都是十分重要,還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響,並重復實驗以減少誤差。實驗時,一般保持原有狀態的組叫對照組,人為改變條件的組叫實驗組***如為了探究低溫時種能否萌發,放入冰箱中的一組就是實驗組。

  2、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3、生物的分類:

  ***1***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4、生物之間的關係;

  ***1***捕食關係。***黃雀與螳螂***

  ***2***競爭關係。***水稻和雜草***

  ***3***合作關係。***桃花與蜜蜂***

  5、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環境在不斷改變,生物也在不斷進化,適應環境。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榮的生物圈***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長,又能使岩石不斷風化,說明生物能適應和影響環境***

  ①對環境的適應。***駱駝體溫升到46攝氏底時出汗,這是它對荒漠缺水的適應。***

  ②對環境的影響。***蚯蚓使土壤疏鬆,肥力增加。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溼度。***

  ***2***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佈的因素。

  ①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②非生物因素:陽光、溫度、水

  如:陽臺上的文竹枝葉大多向窗外生長***陽光***;x疆的西瓜比四川的甜***溫度***;蘋果樹不宜在熱帶栽種,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種***水***。

  6、生態系統:在一定空間範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如一片森林、一條河流、一塊農田都可以看成一個個生態系統***。
 

  :生物學的研究工具

  一、顯微鏡的結構

  1.鏡座:穩定鏡身;

  2.鏡柱:支援鏡柱以上的部分;

  3.鏡臂:握鏡的部位;

  3.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光線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5.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平面鏡和凹面鏡

  6.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7.轉換器:調換物鏡。

  8.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又稱粗調***: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又稱細調***。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係: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二、 顯微鏡的使用的步驟

  使用顯微鏡的正確步驟:⑴取拿與安放⑵對光⑶安放裝片⑷觀察⑸整理和存放。在觀察時,鏡筒應先下降,此時眼睛注視物鏡;然後鏡筒再上升,眼睛注視目鏡對光時四轉一看:觀察時看物鏡降鏡筒,看目鏡升鏡筒。

  三 、注意事項

  1顯微鏡各結構中,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物鏡倍數X目鏡倍數 。 目鏡長度和放大倍數成反比,物鏡長度和放大倍數成正比。同樣光源下,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細胞數目越少。

  2、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有時還要進行染色。

  3、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為遮光器和反光鏡,外界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和平面鏡。

  4、可以升降鏡筒的結構是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鏡筒下降過程中眼睛應注視物鏡。

  5、觀察顯微鏡內的物象時,應用左眼觀察,右眼也要睜開。在顯微鏡中看到的物象是實物的倒像,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影象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