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冊地理教學反思

  地理教學反思有益於教師的教學,也有助於剛進入初一下冊學習的學生。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一、教學設計依據課程標準

  本節課加強學生識圖,從圖中得到有關亞洲的位置、範圍、面積。逐步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FFKJ.Net]觀察、分析的能力,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尊重學生

  新課標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物件的差異,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如有關亞洲的世界之最,學生完全可以通過閱讀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識說出來或採用競賽方式,看誰知道的多,說的多,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學會表述和傾聽,在合作中求得共同發展。

  三、創造和諧氛圍,適當運用鼓勵性評價

  為了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激發學生的興趣、動機。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創設問題情境和系列活動,不失時機的給學生表現機會並給以肯定和鼓勵,使學生獲得自信與成功的體驗。

  不足之處: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

  在教師的引導過程中,教師關鍵是如何引,使學生才能掌握怎樣去分析,怎樣得結果。使教學能夠達到面向全體。

  2、師生的交流平等性應加強。

  在提問題時,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師不能強加與學生。總之,課改給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只有不斷地探索,共同進步。

  ***二***

  《日本》這節課的前半部分是屬於自然地理,後半部分屬於人文地理,如果分成兩個課時上,會顯得很緊,很倉促。所以我把這節課分為個課時上,並且在知識點的順序上,有一定的改變,將“人口與民族”和“東西融合的文化”合在一起放到第二課時。第一課時講述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地形、氣候幾個知識點;第二為課時講述日本的文化、人口、民族、城市等內容;第三課時講述日本的經濟發展概況;這節課是學習國家地理的第一課,教材中有地形圖、示意圖、景觀圖等直觀材料,使理性的知識變得感性化。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是通過引導學生讀圖分析,在圖中找到相應的地理資訊,讓學生在發現中學習。

  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我通過引導學生讀“世界政區圖”,認識日本的地理位置;通過引導學生讀“日本地形圖”,認識日本領土組成、地形型別、地形分佈、最高山峰、最大平原的位置,在“領土組成”的內容後,加入“海岸線特點”學習,為後續課程有關“經濟”的學習作鋪墊;通過“板塊示意圖”讓學生知道日本處在兩大板塊的交界處,因此,日本是個多火山,多地震之國。在這一部分裡,我引導學生討論與交流日本的防震措施***如建房選用輕質木材***,以及“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讓學生了解基本的防震逃生知識。講述日本的氣候時,我將北京和東京的氣候特點進行了對比、分析,從而認識到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顯著的海洋性特徵,然後我結合日本南北部櫻花開放時間差的示意圖,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日本南北氣候的顯著差異。在整節課的教學中,學生積極思考,師生互動,氣氛活躍。我運用多種形式的地圖使相關的地理知識形象直觀地顯示出來,便於學生理解,培養他們的讀圖能力。對每一個知識點的闡述多以問題形式提出,通過分析之後,由學生歸納,培養學生整理歸納的能力。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展示他們課前收集到的關於日本文化和民俗風情方面的資料,我再結合歷史說明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並且我介紹了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和現今日本人的一些行為習慣和和環保舉措,如日本的森林覆蓋率是中國的4倍多,卻還要從中國進口木材,日本人很少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都從中國進口;日本的公司、學校裡用的大多是再生紙,只有釋出檔案、正式投稿才用白紙,乘坐地鐵和公交車的乘客下車時都要自覺地把車票投入門口的紙簍中,以便統一回收;日本廣島亞運會申辦演說會結束後,上萬人的廣場上競無一張紙片。這一件件生動例子讓我們看出節約資源在日本已深入人心,這些也與我們中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便藉此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和資源教育,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了自己國家還有不足處,需要我們一代代國人的努力,共同發展,作為學生,應該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將來投身祖國建設做準備。

  在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我列舉了日本發展經濟的種種不利因素,但卻能在二戰後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迅速屈起,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意在突出日本人肯動腦筋,善於克服自身的不足,充分利用國內的有利因素髮展經濟,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對於“日本工業的佈局”,我擬設了一個情境:如果你們是日本索尼、松下、豐田、三洋公司的策劃人員,你們準備把你們的工廠建在哪裡,才能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更有利於原料的運進,最大限度地減少運費,從而降低成本,使你的產品最具有競爭力?***讓學生讀圖分析,並分四組討論***

  之後,四組分別選代表回答,答案各不相同,有沿海地區的,有發達國家的,有發展中國家的,有中國的。然後我進行了小結,對比課本上的圖與文,學生的熱情很高,可見,這一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問題的探究興趣,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們既學到了新知識,又鍛鍊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學到了一些終生有用的地理知識。

  在最後小結時,我以思維導圖板寫了整個《日本》一節的內容,清晰展示日本各個地理知識點及其相互間的聯絡。給學生掌握日本各個地理知識帶來極大的方便,腦子裡有一條清晰的知識連線脈絡。

  我認為就整節課來看,並沒有比較大的失誤,在時間把握上還算比較恰當。對於知識的把握上來看,比較到位。但是在一些小知識的處理上還可以進一步加強。

  1、雖然課講解較好,但是從課的設計來看,還是老師講得多,學生活動還是偏少。現如今電視、電腦已很普及, 應該在課前讓學生查詢資料,在課堂上每講到一個知識點,就讓學生用自己的資料來介紹日本,這樣效果也許會更好。

  2、課堂上可以多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問題,解決問題時應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獨立思考,或是討論完成,給學生留一些思考的空間。這樣,可更好地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

  《歐洲西部》是世界地理“認識區域”中選取的五個地理區域之一。這五個地區在自然、人文方面各具特色,其中本節主要突出的是歐洲西部獨特的自然條件,是世界上旅遊業最繁榮的地區。根據本課的重點,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以摸擬的“歐洲西部遊”為主題巧妙地設計了這節課,讓學生輕鬆、愉快地在“玩”中學,既動手又動腦,成為了課堂的主角,達到了預先設計的教學效果。反思整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整節課給人予感性的認知,思路構架清晰。教學目標明確,在教學過程中步步為營,讓人覺得整節課的過程很踏實。

  2、學生活動充分、高效。

  整節課學生在以“旅遊”為主題的活動中,通過讀圖、討論探究等一步一步地解決“旅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參與面廣,積極主動,活動充分,特別是效率高,在短短40分鐘內,學生生基本掌握了預期的教學目標的內容。

  3、多媒體運用恰到好處。

  本節課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優點,運用得恰到好處。課件製作精美、清晰。色彩搭配巧妙,能夠成功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並讓學生在絢麗多彩的課件中體驗歐洲優美的旅遊特色。

  4、教師表情豐富且親切,給學生於感染力。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能激勵學生的好學新,是的學生有自信和濃厚的興趣。

  當然通過教學實踐我也認識到本節課的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

  1、問題設計的層次性不足。

  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在問題的引領下積極思考,廣泛參與,但由於問題設計的層次性不足,對於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參與教學的困難很大,由此出現了一小部分孩子僅僅是“看熱鬧”,教學效果不好。

  改進措施:在教學中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注重問題設計的層次性。

  2、教學評價方式過於單一且沒有及時的給學生講解相對應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