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什麼導致記憶力下降

  隨著年齡增長,很多朋友會出現健忘的情況,老是忘這忘那的。那麼究竟提升記憶力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記憶力下降要吃的改善食物,希望對你有幫助!

  改善記憶力的食物

  1、魚類。魚肉脂肪中含有對神經具備保護作用的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於健腦。研究表明,每週至少吃一頓魚非凡是三文魚、沙丁魚和青魚的人,與很少吃魚的人相比較,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要低很多。吃魚還有助於加強神經細胞的活動,從而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

  2、牛奶。牛奶是一種近乎完美的營養品。它富含蛋白質、鈣,及大腦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鈣最易被人吸收,是腦代謝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此外,它還含對神經細胞十分有益的維生素B1等元素。如果用腦過度而失眠時,睡前一杯熱牛奶有助入睡。

  3、小米。小米中所含的維生素B1和B2分別高於大米1.5倍和1倍,其蛋白質中含較多的色氨酸和蛋氨酸。臨床觀察發現,吃小米有防止衰老的作用。如果平時常吃點小米粥、小米飯,將益於腦的保健。

  4、雞蛋。大腦活動功能,記憶力強弱與大腦中乙醯膽鹼含量密切相關。雞蛋中所含的蛋白質是天然食物中最優良的蛋白質之一,它富含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而蛋黃除富含卵磷脂外,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以及維生素A、D、B等,適於腦力工作者食用。國外研究證實,每天吃1、2只雞蛋就可以向機體供給足夠的膽鹼,對保護大腦,提高記憶力大有好處。

  5、味精。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它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轉化為穀氨酸。穀氨酸是參加人體腦代謝的唯一氨基酸,能促進智力發育,維持和改進大腦機能。常攝入些味精,對改善智力不足及記憶力障礙有幫助。由於味精會使腦內乙醯膽鹼增加,因而對神經衰弱症也有一定療效。

  6、花生。花生富含卵磷脂和腦磷脂,它是神經系統所需要的重要物質,能延緩腦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腦血栓形成。實驗證實,常食花生可改善血液迴圈、增強記憶、延緩衰老,是名符其實的“長生果”。

  7、玉米。玉米胚中富含亞油酸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保護腦血管和降血脂作用。尤其是玉米中含水量穀氨酸較高,能幫助促進腦細胞代謝,常吃些玉米尤其是鮮玉米,具有健腦作用。

  8、黃花菜。人們常說,黃花菜是“忘憂草”,能“安神解鬱”。注意:黃花菜不宜生吃或單炒,以免中毒,以幹品和煮熟吃為好。

  9、菠菜。菠菜雖廉價而不起眼,但它屬健腦蔬菜。由於菠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B1和B2,是腦細胞代謝的“最佳供給者”之一。此外,它還含有大量葉綠素,也具有健腦益智作用。

  10、橘子。橘子含有大量維生素A、B1和C,屬典型的鹼性食物,可以消除大量酸性食物對神經系統造成的危害。考試期間適量常吃些橘子,能使人精力充沛。此外,檸檬、廣柑、柚子等也有類似功效,可代替橘子。

  11、豆類及其製品。所需的優質蛋白和8種必需氨基酸,這些物質都有助於增強腦血管的機能。另外,還含有卵磷脂、豐富的維生素及其他礦物質,非凡適合於腦力工作者。卵磷脂能增強腦部活力,延續腦細胞老化,並且有護肝、降血脂、預防腦中風等作用。

  12、菠蘿。菠蘿含有很多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錳,而且熱量少,常吃有生津、提神的作用,有人稱它是能夠提高人記憶力的水果。菠蘿常是一些音樂家、歌星和演員最喜歡的水果,因為他們要背誦大量的樂譜、歌詞和臺詞。

  13、大蒜。大腦活動的能量來源主要依靠葡萄糖,要想使葡萄糖發揮應有的作用,就需要有足夠量的維生素B1的存在。大蒜本身並不含大量的維生素B1,但它能增強維生素B1的作用,因為大蒜可以和B1產生一種叫“蒜胺”的物質,而蒜胺的作用要遠比維生素B1強得多。因此,適當吃些大蒜,可促進葡萄糖轉變為大腦能量。

  14、核桃和芝麻。現代研究發現,這兩種物質營養非常豐富,非凡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因此,常吃它們,可為大腦提供充足的亞油酸、亞麻酸等分子較小的不飽和脂肪酸,以排除血管中的雜質,提高腦的功能。另外,核桃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對於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症,鬆弛腦神經的緊張狀態,消除大腦疲憊效果很好。

  15、辣椒。辣椒維生素C含量居各蔬菜之首,胡蘿蔔素和維生素含量也很豐富。辣椒所含的辣椒鹼能刺激味覺、增加食慾、促進大腦血液迴圈。近年有人發現,辣椒的“辣”味還是刺激人體內追求事業成功的激素,使人精力充沛,思維活躍。辣椒以生吃效果更好。

  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1、情緒會擾亂記憶力

  見證了犯罪現場的人往往會回憶起完全不同的場景。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加里威爾斯博士解釋說:目擊者的描述可能被恐懼感所歪曲了。恐懼會引發一種生存反應,進而讓情緒影響到了記憶力的編碼。

  2、並不存在被定格的記憶

  很多人認為有些事件細節會像照片一樣留存在他們的腦海中。美國貝勒大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系的主任查爾斯韋弗博士解釋:人們的記憶就像一篇不斷編輯的記敘文。紐約大學的研究者對經歷“9 11事件”的3000多名美國人進行調查後發現:大約有60%的人在一年之後仍記得很多細節,但3年後,這一比例降至50%,這說明“閃光燈式記憶”並不比其他型別的記憶更準確。

  3、似曾相識的感覺是真的

  我們經常會在陌生環境產生一種對周圍或人物的熟悉感。有專家解釋道:這是一種基於熟悉感的反應,很有可能是一種特定的氣味或感覺觸動了大腦深處一些相關的、處於休眠狀態的記憶。

  4、壓力會擠佔記憶空間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發現:與控制組相比,連續4天接受高劑量應激激素皮質醇***與壓力有關的激素***的參與者,在回憶測試中表現較差。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在20年裡總是報告壓力大的女性,其大腦內與記憶相關的海馬體右側的體積會有所縮小。

  5、突然“卡殼”不是記憶力下降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感覺:話到嘴邊又忘了說什麼。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的大腦健康專家認為:30歲過後,大腦快速獲取資訊的能力開始自然下降。儲存資訊的大腦細胞並沒有死亡,只是被啟用的速度放慢了,因此這並不意味著記憶力的下降。

  6、大腦愛打盹

  與觀看視訊相比,45分鐘午睡後,大腦回憶資訊的能力會增強5倍。

  7、女性更善於回憶事情

  美國有研究人員針對一群年齡在30~95歲之間的參與者做了一項調查活動:男人的記憶力隨著年齡的增大而下降,這種現象尤其是在40歲以後更為顯著。比較而言,在衰老過程中,女性的海馬體體積相對較大,在回憶名字、日期和計劃等內容時更有優勢。

  8、在某些方面,大腦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善

  研究表明:“晶態智力”是人們後天習得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心理學家一般認為“晶態智力”在人的成長階段都處於穩定上升的趨勢,直到六七十歲時才達到峰值。儘管年輕人的大腦處理速度更快,但老年人可以憑藉豐富的人生閱歷走捷徑。

  9、有氧鍛鍊可提高記憶力

  有氧鍛鍊有助於心臟更有效地輸出血液,也就有更多的血液輸送到大腦部位,促進了新的毛細血管和大腦細胞的生長。2011年一項針對老年人的研究發現:每週進行3次,每次40分鐘快步走的老年人在一年後的海馬體體積增長了2%。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