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右手彈奏技巧

  吉他大師卡雷巴洛說的好:“左手只是工人,右手才是藝術家。”右手姿勢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演奏者的技術高度、音色、速度、力度、右手疲勞度、音樂表現及視覺效果。那麼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吉他右手彈奏指法

  一 我們先來說說右手的指法: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在民謠吉他彈奏中其主要作用,在古典吉他彈奏中還會用到小指,用於輪指等技巧。

  右手拇指負責六絃,五絃和四弦的彈奏,方向是向下撥。而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則一次負責三絃,二絃和一弦,方向是向上撥。

  右手各手指在吉他譜中的表示方法:

  好了知道了怎樣來彈奏六根弦了,我來給大家提供幾個右手的練習方法。

  1.按順序彈奏5弦3弦2弦1弦和6弦3弦2弦1弦反覆練習

  2.按順序彈奏5弦3弦2弦1弦2弦3弦 和6弦3弦2弦1弦2弦3弦。反覆練習

  3.按順序彈奏5弦3弦2弦3弦1弦3弦2弦3弦和6弦3弦2弦3弦1弦3弦2弦3弦反覆練習

  右手撥絃的方法有兩種,Apoyando***靠弦奏法***、Al aire***不靠弦奏法***.

  靠弦奏法撥絃後停靠在下根弦,通常用於旋律音和低聲部的音。

  不靠弦奏法撥絃後不停靠在下根弦,通常用於分解和絃和快速樂句。

  在右手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按右手的指法彈奏練習,切記不要一指禪去彈。在右手的練習中,左手可以什麼也不按,或是隨便按一個和絃。

  關於右手觸弦位置,看上圖:位於指甲之下的指肉,那麼應該就是圖中的橫向的D點的位置,在這個地方觸弦,主要要達到2個目的:

  第一:指肉接觸琴絃,避免指甲單獨觸弦產生雜音。那麼我理解為應該是指甲與指肉同時觸弦。如圖顯示,正確的觸弦位置應該為D點,而不應該為C點。如果C點觸弦,在撥絃的過程中,琴絃需要從C點***指肉***像指甲滑動才能接觸到指甲,這中間的過程消耗了過多的力量,等到指甲觸弦的時候,手指爆發力已經耗盡,在這種情況下放弦,就好比把弓拉滿了以後過了幾分鐘才放弦,而不是拉滿弓以後馬上放弦,勢必產生多餘的消耗。如果在C點壓弦後直接放弦,那麼琴絃回彈的過程中會經過D點與指甲接觸,這樣貌似是指甲接觸了弦發出的聲音,但由於琴絃是在運動中與指甲接觸的,肯定會產生雜音,發出的聲音不乾淨。

  第二:從豎向來看,指甲接觸弦的位置應該為B點,在壓弦以後放弦的過程中,弦由B點向A點滑動***我採用的是跳動的尼龍中的指甲修理方法,A點高於B點***,B點的高度應該是與指肉的頂端平行,這樣才可以保證B點在接觸弦的時候指甲與指肉同時觸弦。由於A點高於B點,在弦從B點向A點滑動的過程中,在弦離開B點的時候,弦就已經脫離了指肉,這樣發的聲音才會乾淨。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2點:

  第一:指甲與指肉同時觸弦,手指觸弦的時候,應該準確的放於D點和B點,而不是C點。

  第二:B點的指甲高度必須與指肉的頂端平行,這樣才能保證指甲能夠與指肉同時觸到弦。B點的位置在指甲中線稍微偏左的位置。

  吉他右手彈奏要領

  1、彈奏旋律和分解和絃時,通常手腕要“平”且“直”。“平”是手掌不要外翻或內彎,“直”是手掌不要下垂。下垂只是右手i、m指撥至低音5、6弦時,稍微垂一點點無妨,但總體還是以“直”為主。

  2、P指無論是阿波陽多***靠弦***奏法還是阿魯愛勒***不靠弦***奏法都要伸出在外,即與i、m、a指保持交插姿態,即與它們錯開位置,以免P指撥4弦,i指彈3弦時,出現“撞車”。這是極易犯的錯誤,一定要特別注意,初學打基礎時更要時刻留意,及時糾正。

  3、i、m、a指正確的撥絃方向是向手腕的方向撥,而非垂直向上,這也是一個最為常見的錯誤,正確方向撥出的音色是飽滿的、紮實的,垂直向上撥出的音色是虛弱的、單薄的 ,靠弦和不靠弦都是如此,除非因樂曲表現需要,追求一種力度微弱的音響效果,方可靈活運用。

  4、關於掃弦。無論用撥片還是指彈,掃弦正確的動作是大臂帶動小臂,小臂帶動手掌的一個協調動作,大臂至手掌整體都要十分放鬆,手腕的動作幅度最大,也最為放鬆,要做到好似“柔弱無骨”,小臂動作幅度最中,大臂幅度最小,這樣掃出來的音色才會靈動、清新、鬆馳、悅耳,也有利於Funk等需要疾速掃弦的音樂風格的準確呈現。除非追求特殊效果,否則切忌只是肘關節動,手腕不動的掃弦方式,那樣音色會極為僵硬。

  吉他彈奏時的右手控制技巧

  右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幾乎所有的吉他技巧的都需要右手“發動”。因為左手再完美的技巧,沒有右手的觸發,都不能完成整個動作的目的,因此右手是彈奏吉他最關鍵的一個部分。

  民謠吉他中都是以鋼為材質的琴絃,通常在琴絃的表面會有一個“渡層”,這種方式可在鋼弦的的音色基礎上,以“補足”的方式,或是“新增”的方式在發生頻率上做一些“調整”,以達到各種效果。這裡會說到琴絃,因為在吉他上,左右手都會觸碰到琴絃,而一般情況下左手只是會在琴絃上負責“定位”,而右手則是負責“發聲”,那麼顯而易見,你彈奏出來的音色如何,80%由你的右手決定。而右手接觸到琴絃的部位、方式、角度等等,也都是影響最終音色的一個因素。右手的5根手指,在一般情況下都是有“分工”的,拇指通常負責低音弦,其餘的則負責高音弦,當然,小拇指基本上是起到一個“穩定”的作用,將你的右手穩定住。首先我們來說拇指,以音符“53231323”為例,拇指通常就負責這個“5”,以向下撥的動作為主。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練習過程中拇指是向“下”撥,而不是往音孔裡面按。

  如果以正確的手法去彈奏,琴絃應該基本上是與品絲平行的方向震動,而往音孔裡按,那麼琴絃就會垂直於品絲震動,那麼就會產生不必要的雜音。彈奏時,不是你彈的聲音越大,用力越猛就證明你彈的越好,能夠控制力度,以達到彈奏的“動態”,表達情緒才是最終目的。關於力度右手的彈奏力度是彈奏出“好”音樂的關鍵所在!就拿“53231323”來說,如果這幾個音都用同樣的力度去彈奏,那麼出來的音樂就會死板,毫無生氣。如果你將重音在“5”上,或者“1”上,那麼出來的音樂會完全不一樣。關於角度右手撥絃的角度影響的是音色的“厚度”。與弦接觸面越大,音色則越厚,或者說高頻越少,反之亦然。關於時值這個是非常重要但是又很容易會被忽略的一個問題。一個音從手指觸碰到琴絃,到聲音完全消失為一個完整的過程。那麼這個時值的問題怎麼去控制呢?在練習的過程當中,我們最好能夠開著節拍器練習,培養一種“咬”著節奏的感覺。這種感覺是非常重要的,通樣一首歌曲,在節奏上與不在節奏上是可以完全面目全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