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和痣的區別

  色素痣和黑色素瘤均來源於黑色素細胞。所以黑色素瘤和痣是有一定的相似的!那麼在哪裡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相關資訊,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不對稱性。普通痣兩半是對稱的,而惡性黑色素瘤兩半不對稱。

  二:邊緣。普通痣的邊緣光滑,與周圍面板分界清楚,而惡性黑色素瘤邊緣不整齊,成鋸齒狀改變。除此以外,表面粗糙伴鱗形或片狀脫屑,有時還有滲液或滲血,病灶高於面板。

  三:顏色。普通痣通常是棕黃色、棕色或黑色,而惡性黑色素瘤會在棕黃色或棕褐色基礎上摻雜粉紅色、白色、藍黑色。其中,藍色最為不祥,白色則提示腫瘤有自行性退變。結節型惡性黑色素瘤總是呈藍黑色或灰色。

  四:直徑。普通痣直徑一般小於5毫米,而惡性黑色素瘤直徑大於5毫米。

  怎樣預防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主要分四種:第一種是惡色雀斑痣樣黑色素瘤,主要發生在面部、頭頸部,西方人較多見。第二種是淺表擴散型,常發於軀幹、小腿部位。第三種是結節樣型,是黑色素瘤的後期表現。第四種是肢端型,好發於手、足部位,也是中國人最常見的發病型別。

  發生黑色素瘤的影響因素主要與種族有關。白種人面板內的黑色素明顯少於黑種人或黃種人,抵禦紫外線的能力相對較弱,黑色素瘤的發病率高。其次是環境因素,面板長期暴露於日光下,增加了黑色素瘤的發生機率。最後,病毒感染、放射線可能與黑色素瘤的發生有一定關係。

  總之,黑色素瘤可由色素痣惡變而來,也可直接發生在面板上。避免將裸露面板長時間暴露在日光下,以及避免面板部位的外傷,是目前我們能夠預防黑色素瘤發生的可知方法。

  與其它腫瘤的確診依據一樣,黑色素瘤也要通過組織病理學切片進行確診,一旦高度懷疑黑色素瘤,病理學檢查是必要的。

  黑色素瘤治療方法

  ***1***外科治療

  ①擴大切除:早期黑色素瘤在活檢確診後應儘快做原發灶擴大切除手術。擴大切除的安全切緣是根據病理報告中腫瘤浸潤深度來決定的:①病灶厚度≤1.0mm時,安全切緣為1cm;②厚度在1.01~2mm時,安全切緣為1~2cm;③厚度>2mm時,安全切緣為2cm;④當厚度>4mm時,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支援安全切緣為2cm。

  ②前哨淋巴結活檢***SLNB***:對於厚度1mm的患者可考慮進行SLNB。但鑑於我國面板黑色素瘤的潰瘍比例發生率高達60%以上,且伴有潰瘍發生的面板黑色素瘤預後較差,故當活檢技術或病理檢測技術受限從而無法獲得可靠的浸潤深度時,合併潰瘍的患者均推薦SLNB。

  ③淋巴結清掃:不建議行預防性淋巴結清掃。前哨淋巴結陽性或經影像學和臨床檢查判斷有區域淋巴結轉移***但無遠處轉移的Ⅲ期患者***在擴大切除的基礎上應行區域淋巴結清掃。

  ④肢體移行轉移的處理:肢體移行轉移表現為一側肢體原發灶和區域淋巴結之間面板、皮下和軟組織的廣泛轉移,手術難以切除乾淨。該種類型國際上以隔離熱灌注化療***ILP***和隔離熱輸注化療***ILI***為主,ILI是一種無氧合、低流量輸注化療藥物的區域性治療手段,通過介入動靜脈插管來建立化療通路輸注美法侖。

  ⑤Ⅳ期患者如果表現為孤立的轉移灶,也可以考慮手術切除。

  ***2***面板黑色素瘤的輔助治療:

  術後患者的預後根據危險因素不同而不同。根據病灶浸潤深度、有無潰瘍、淋巴結轉移情況等危險因素,一般將術後患者分為四類:①ⅠA期***低危***;②ⅠB~ⅡA期***中危***;③ⅡB~ⅢA期***高危***;④ⅢB~Ⅳ期***極高危***。低危患者有可能長期存活,5年生存率95%左右。中危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80%左右,高危和極高危患者的5年生存率10%至50%不等。不同危險度的患者應選擇不同的輔助治療。

  ①低危患者:目前無推薦的輔助治療方案,更傾向於預防新的原發灶的出現,以觀察為主。

  ②中高危患者:大劑量干擾素輔助治療可延長無復發生存期,但對總生存的影響尚需繼續探究。臨床必須結合患者的個體情況及治療意願進行抉擇。

  ③極高危患者:尚無標準治療方案,但仍以高劑量干擾素α-2b治療為主,同中高危患者治療。

  對於粘膜黑色素瘤,建議輔助化療,具體參考“粘膜黑色素瘤”詞條。

  ***3***輔助放療

  一般認為黑色素瘤對放療不敏感,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放療仍是一項重要的治療手段。黑色素瘤的輔助放療主要用於淋巴結清掃和某些頭頸部黑色素瘤***尤其是鼻腔***的術後補充治療,可進一步提高區域性控制率。

  ***4***不能手術切除的Ⅲ期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的全身治療

  不能手術切除的Ⅲ期或轉移性黑色素瘤一般建議內科治療為主的全身治療或者推薦參加臨床試驗。初診的患者首先建議進行基因檢測,根據基因突變的結果和病情進展快慢選擇治療方案,包括PD-1單抗、CTLA-4單抗、BRAF V600抑制劑、CKIT抑制劑、MEK抑制劑、大劑量IL-2和化療等。具體治療方案需臨床醫生根據患者情況合理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