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腫瘤名詞是什麼意思

        關於病理學腫瘤名詞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出來的關於病理學腫瘤名詞的解釋,希望對你學習有所幫助!



  腫瘤[1]***tumor,neoplam***是一種基因病,但並非是遺傳的。它是指細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發生了改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單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這種新生物常形成區域性腫塊,因而得名。

  1病因介紹編輯

  腫瘤

  腫瘤***2***

  根據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對機體的危害性的不同,腫瘤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前者生長緩慢,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不發生轉移,對人體健康危害不大。後者生長迅速,可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還會產生有害物質,破壞正常器官結構,使機體功能失調,威脅生命。

  腫瘤性增生與非腫瘤性增生有本質的區別:非腫瘤性增生為機體生存所需,所增生組織能夠分化成熟,並且能夠恢復原來正常組織的結構和功能,且這種增生到一定限度就不再繼續。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細胞具有異常的形態、代謝、功能,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生長旺盛,具有相對自主性,即使後來致瘤因素不存在仍能持續生長。

  2腫瘤分類編輯

  通常以組織發生為依據,每一類別又按其分化成熟程度及其對機體影響的不同而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

  癌前病變、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

  1.癌前病變:癌前病變是指某些具有癌變的潛在可能性的病變,如長期存在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轉變為癌。常見的癌前病變有:

  ***1***粘膜白斑:常見於口腔、外陰等處粘膜。由於鱗狀上皮的過度增生和過度角化並有一定異型性,長期不愈可轉變為鱗狀細胞癌。

  ***2***慢性子宮頸炎伴宮頸糜爛:這是婦科常見疾患,是在慢性宮頸炎基礎上,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被來自子宮頸管內膜的單層柱狀上皮取代,可以轉變為宮頸鱗狀細胞癌。

  ***3***直腸、結腸的腺瘤性息肉:單發、多發均可發生癌變,有家族史的多發者,更易發生癌變。

  ***4*** 乳腺增生性纖維囊性變:常因內分泌失調引起,伴有導管內乳頭狀增生者易發生癌變。

  ***5***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粘膜上皮的腸上皮化生可發生癌變。慢性胃潰瘍長期不愈,也可發生癌變,其癌變率大約為1%。

  ***6***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在反覆潰瘍和粘膜增生的基礎上可發生結腸腺癌。

  ***7***面板慢性潰瘍:經久不愈的面板潰瘍和瘻管特別是小腿慢性潰瘍可發生鱗狀上皮增生,易癌變。

  ***8***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進展為肝硬化,相當一部分可進一步進展為肝細胞性肝癌。

  2.非典型性增生:

  非典型性增生是上皮細胞異乎常態的增生,形態呈現一定程度的異型性,但不足以診斷為癌,多發生於面板或粘膜表面的鱗狀上皮,也可發生於腺上皮。這種非典型性增生如累及2/3以上尚未達到全層的為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很難逆轉而發生癌變。癌前病變常通過這種形式轉變為癌。

  3.原位癌:

  原位癌指粘膜鱗狀上皮層內或面板表皮內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幾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層,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潤生長者稱為原位癌。如子宮頸、食管及面板的原位癌。

  3臨床診斷編輯

  腫瘤的分級和分期

  一般只用於惡性腫瘤。

  腫瘤

  腫瘤

  腫瘤的分級:I級為分化良好,屬低度惡性;II級為分化中等,屬中度惡性;III級為分化很差,屬高度惡性。

  腫瘤的分期:根據原發腫瘤的大小、浸潤深度、範圍以及是否累及鄰近器官、有無淋巴結轉移、有無血源性或其他遠處轉移確定腫瘤發展的程期或早晚。國際上廣泛採用TNM分期系統。T是指腫瘤的原發灶,隨著腫瘤的增大依次用T1—T4來表示;N指區域性淋巴結受累及,淋巴結未累及是用N0表示,隨著淋巴結受累及的程度和範圍的擴大,依次用N1—N3表示;M指遠處轉移,無遠處轉移者用M0表示,有遠處轉移用M1表示。

  原發腫瘤***T***分期

  Tx: 原發腫瘤大小無法測量;或痰脫落細胞、或支氣管衝

  洗液中找到癌細胞,但影像學檢查和支氣管鏡檢查未發

  現原發腫瘤

  T0: 沒有原發腫瘤的證據

  T1: 單個腫瘤結節,無血管侵潤

  T2: 單個腫瘤結節,並伴血管侵潤;或多個腫瘤結節,最

  大徑均≤5cm

  T3: 多個腫瘤結節,最大徑>5cm;或腫瘤侵犯門靜脈或肝

  靜脈的主要分支

  T4:腫瘤直接侵犯除膽囊以外的附近臟器;或穿破內臟腹膜。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

  腫瘤

  腫瘤

  腫瘤一詞在醫學專著中定義為:“腫瘤是人體器官組織的細胞,在外來和內在有害因素的長期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種以細胞過度增殖為主要特點的新生物。這種新生物與受累器官的生理需要無關,不按正常器官的規律生長,喪失正常細胞的功能,破壞了原來器官結構,有的可以轉移到其它部位,危及生命。”腫瘤可以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而癌症則是一類惡性腫瘤。由於良性腫瘤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小,所以下面著重介紹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從組織學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由上皮細胞發生惡變的稱為癌,如肺上皮細胞發生惡變就形成腫癌,胃上皮細胞發生惡變就形成胃癌等等;另一類由間葉組織發生惡變的稱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等。人們對癌聽得較多,而對肉瘤聽得較少,這與癌症病人遠比肉瘤病人為多有關。臨床上癌與肉瘤之比大約為9:1。

  那麼,癌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癌作為一類惡性腫瘤,是由人體內正常細胞演變而來的。正常細胞變為癌細胞後,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人體無法約束它,產生所謂的“異常增長”。異常增長是相對於細胞的正常增生而言的。人體細胞有一個生長、繁殖、衰老、死亡的過程。老化的細胞死亡後就會有新生的細胞取代它,以維持機體組織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可見,人體絕大部分細胞都可以增生。但是這種正常細胞的增生是有限度的,而癌細胞的增生則是無止境的。正是由於這種惡性增生,使人體大量營養物質被消耗。同時,癌細胞還能釋放出多種毒素,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症狀。如果發現和治療不及時,癌細胞還可以轉移到全身各處生長繁殖,最後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慾不振、發熱及臟器功能受損等,其後果極為嚴重。

  人體細胞電子被搶奪是萬病之源,活性氧***自由基ORS***是一種缺乏電子的物質***不飽和電子物質***,進入人體後到處爭奪電子,如果奪去細胞蛋白分子的電子,使蛋白質接上支鏈發生烷基化,形成畸變的分子而致癌。該畸變分子由於自己缺少電子,又要去奪取鄰近分子的電子,又使鄰近分子也發生畸變而致癌。這樣,惡性迴圈就會形成大量畸變的蛋白分子。這些畸變的蛋白分子繁殖複製時,基因突變,形成大量癌細胞,最後出現癌症。而當自由基或畸變分子搶奪了基因的電子時,人就會直接得癌症。人體得到負離子後,由於負離子帶負電荷,有多餘的電子,可提供細胞缺失的電子,從而阻斷惡性迴圈,癌細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 研究結果也表明抗氧化治療對於腫瘤治療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最重要的癌抑制基因之一負離子的抗氧化作用具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良惡性腫瘤鑑別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別: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點明顯不同,因而對機體的影響也不同。區別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對於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1***組織分化程度:良性腫瘤分化好,異型性小,與原有組織的形態相似;惡性腫瘤分化不好,異型性大,與原有組織的形態差別大。

  顱內腫瘤

  顱內腫瘤

  ***2***核分裂像:良性腫瘤核分裂像無或稀少,不見病理核分裂像;惡性腫瘤核分裂像多見,並可見病理核分裂像。

  ***3***生長速度:良性腫瘤緩慢;惡性腫瘤較快。

  ***4***生長方式:良性腫瘤多見膨脹性和外生性生長,前者常有包膜形成,與周圍組織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動;惡性腫瘤為浸潤性和外生性生長,前者無包膜形成,與周圍組織一般分界不清楚,故通常不能推動,後者伴有浸潤性生長。

  ***5***繼發改變:良性腫瘤很少發生壞死和出血;惡性腫瘤常發生壞死、出血和潰瘍形成。

  ***6***轉移:良性腫瘤不轉移;惡性腫瘤常有轉移。

  ***7***復發:良性腫瘤手術後很少復發;惡性腫瘤手術等治療後經常復發。

  ***8***對機體影響:良性腫瘤較小,主要引起區域性壓迫或阻塞,如發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嚴重後果;惡性腫瘤較大,除壓迫,阻塞外,還可以破壞原發處和轉移處的組織,引起壞死出血合併感染,甚至造成惡病質。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之間有時並無絕對的界限,某些腫瘤的組織形態介於兩者之間,稱為交界性腫瘤。如卵巢交界性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即使是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亦各不相同。有些良性腫瘤可發生惡性變化,個別惡性腫瘤也可停止生長甚至消退。如結腸息肉狀腺瘤可惡變為腺癌,個別的惡性腫瘤如惡性黑色素瘤也可由於機體的免疫力增強等原因,可以停止生長甚至完全消退。又如見於少年兒童的神經母細胞瘤的瘤細胞有時能發育為成熟的神經細胞,有時甚至轉移灶的瘤細胞也能發育成熟,使腫瘤停止生長而自愈。但這種情況十分罕見。

  4疾病診斷編輯

  腫瘤是全球疾病致死的重要元凶之一。據統計,全球新腫瘤患者每10萬人中就有173人,在中國每10萬人中有110人。專家指出:在所有的腫瘤中有1/3的腫瘤可以預防,1/3的腫瘤可以治癒,1/3的腫瘤可以延長生命。目前,發達國家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多在早期,並且把一些腫瘤標誌物作為某些人的必檢專案***如PSA等***。所以,腫瘤的實驗室診斷檢測意義重大,概括如下:

  一、腫瘤篩查

  腫瘤篩查就是從無症狀人群中尋找可疑者。腫瘤標誌物檢測是腫瘤初篩的有效方法。常用於高危人群篩查。

  AFP:篩查原發性肝癌。

  PSA:50歲以上男性篩查前列腺癌。

  高危型HPV :篩查宮頸癌。

  CA125+超聲:50歲以上婦女篩查卵巢癌。

  腫瘤標誌物異常升高,無明顯症狀和體徵,需進行復查、隨訪。如持續增高,應及時確診。

  二、診斷

  輔助診斷:腫瘤標誌物的特異性不夠強,不能單純依據腫瘤標誌物確診腫瘤,但可提供進一步診斷線索。

  鑑別診斷:本-周氏蛋白、AFP、HCG、PSA等具有特徵性癌譜。

  不能定位診斷:腫瘤標誌物缺乏組織器官特異性。

  動態觀察:腫瘤標誌物進行性升高具有明確診斷意義;良性疾病的標誌物升高為一過性;惡性腫瘤的標誌物升高為持續性。

  三、監測病情和療效

  監測療效、復發轉移是腫瘤標誌物最重要的臨床應用。腫瘤患者經手術,化療或放療後,特定的腫瘤標誌物含量升降與療效有良好的相關性,通過動態觀察可反映腫瘤有無復發、轉移。

  5疾病治療編輯

  空氣負離子自然療法

  診斷-影像學方法

  診斷-影像學方法

  腫瘤分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種,良性腫瘤在通過手術治療後一般能夠恢復健康,但是惡性腫瘤因為其頑固性不容易被治癒。惡性腫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癌症,不少人在患了癌症後認為被判了死刑,心態極為消極。近年來,惡性腫瘤治療又出現了新方法,這就是空氣負離子自然療法。大量臨床實驗證實,空氣負離子理療癌症效果顯著,是除放療、化療、手術治療外地又一新方法。

  空氣負離子對癌症中的有效理療作用已經被多個權威研究所證實,原第四軍醫大學校長、博導陳景藻在其編著的《現代物理治療學》中對空氣負離子有效理療癌症的機理做過如下闡述:臨床實驗表明,人體細胞電子被搶奪是萬病之源,活性氧***自由基ORS***是一種缺乏電子的物質***不飽和電子物質***,進入人體後到處爭奪電子,如果奪去細胞蛋白分子的電子,使蛋白質接上支鏈發生烷基化,形成畸變的分子而致癌。該畸變分子由於自己缺少電子,又要去奪取鄰近分子的電子,又使鄰近分子也發生畸變而致癌。這樣,惡性迴圈就會形成大量畸變的蛋白分子,這些畸變的蛋白分子繁殖複製時,基因突變。形成大量癌細胞,最後出現癌症。而當自由基或畸變分子搶奪了基因的電子時,人就會直接得癌症。人體得到負離子後,由於負離子帶負電有多餘的電子,可提供大量電子,而阻斷惡性迴圈,癌細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

  此外,也有相關實驗表明負離子能夠通過調節因惡性腫瘤引起的體內的酸鹼失衡及氧化還原狀況失衡,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性,促進正常的細胞代謝,減輕,消除化療的不良負作用,對患者的治療非常有益。

  黃滑松茸食療法

  黃滑松茸是野生食用菌,具有抗癌作用,其滑皮中含有一種特殊核酸,具有顯著的抗癌功效。日本,韓國等國根據黃滑松茸所含特殊結構的核酸,人工合成了抗癌核酸,有很可靠的治療腫瘤作用。

  食療方法:黃滑松茸幹品20-30克, 涼水泡5小時以上,洗淨。鍋加底油熗鍋,倒入黃滑松茸加水燉30分鐘,放入鹽,味精等出鍋。每日一次。或幹黃滑松茸粉碎,每天5-10克,煲湯服用。

  中醫治療腫瘤

  癌症的起因首先是人體內陰陽平衡,組織細胞在不同的致癌因素長期作用下,細胞突變而引起的,它的主要表現在組織細胞異常和過度的增生。其實癌組織也是人體的一部分,只有在人本陰陽平衡失調,五行生剋乘侮發生變化的前提下,人體的免疫監控系統才會對其失去監控,任其發展。久而久之,癌細胞日益增殖,腫瘤隊伍日益壯大,最後侵蝕周圍正常組織,消耗大量能量和營養,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理代謝,造成機體逐漸衰竭,最終導致死亡。

  以中醫整體辯證理論為基礎、結合鍼灸理論、癌康誘導理論、免疫抗癌理論、物理醫學理論而產生的,它是一種抗癌、保命與治本相結合和治療方法。以改善腫瘤間質細胞功能而抗癌,***即:使本來對腫瘤間質細胞起支援和 營養作用的腫瘤間質轉變成對腫瘤實質細胞起拮抗和抑制作用的間質細胞,癌細胞失去生存環境而滅亡***;以調理氣血、調整陰陽平衡、維持正常生命體徵而保命;以培補正氣、產生抗體,清理“毒源”而治本。

  適合中醫治療腫瘤的患者:

  1.早期腫瘤患者,未轉移者。

  2.不適於手術、放療、化療及患者不願意西醫治療者。

  3.晚期癌痛西藥無效者。

  4.已經接受手術、放療、化療的患者需要中醫減輕併發症及輔助治療。

  對腫瘤患者來說,除了醫學上的治療以外,心理方面的除錯和治療也是一個重要的促進疾病康復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要糾正患者一些錯誤觀念,不要讓負面情緒影響治療效果;

  第二,腫瘤治療病程緩慢,幫助患者做好長期與腫瘤作鬥爭的準備;

  第三,注意治療過程中的毒副作用,如顏面、乳腺等特殊部位的腫瘤影響外貌,會引發特別的心理問題;

  最後,多參加專業的腫瘤防治機構的活動,多與人交流,患者可以通過互相交流和互相支援增加自身的信心和勇氣。

  腫瘤生物治療

  中文名稱:腫瘤生物治療

  英文名稱:Cancer Biotherapy

  腫瘤生物治療是一種新興的、具有顯著療效的腫瘤治療模式,是一種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療方法。它是運用生物技術和生物製劑對從病人體內採集的免疫細胞進行體外培養和擴增後回輸到病人體內的方法,來激發,增強機體自身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腫瘤生物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的第四大腫瘤治療技術。

  6生長擴散編輯

  1、腫瘤的生物學

  腫瘤

  腫瘤

  具有區域性浸潤和遠處轉移是惡性腫瘤最重要的特點,並且是惡性腫瘤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腫瘤是由一個轉化細胞不斷增生繁衍形成的,一個典型的惡性腫瘤的自然生長史可以分為幾個階段:一個細胞的惡性轉化→轉化細胞的克隆性增生→區域性浸潤→遠處轉移。

  在此過程中,惡性轉化細胞的內在特點***如腫瘤的生長分數***和宿主對腫瘤細胞及其產物的反應***如腫瘤血管形成***共同影響腫瘤的生長和演進。

  ***l***腫瘤生長的動力學。腫瘤的生長速度與以下三個因素有關:

  1***腫瘤細胞倍增時間:腫瘤群體的細胞週期也分為G0、G1、S、G2和M期。多數惡性腫瘤細胞的倍增時間並不比正常細胞更快,而是與正常細胞相似或比正常細胞更慢。

  2***生長分數:指腫瘤細胞群體中處於增殖階段***S期+G2期***的細胞的比例。惡性轉化初期,生長分數較高,但是隨著腫瘤的持續增長,多數腫瘤細胞處於G0期,即使是生長迅速的腫瘤生長分數也只有20%。

  3***瘤細胞的生長與丟失:營養供應不足、壞死脫落、機體抗腫瘤反應等因素會使腫瘤細胞丟失,腫瘤細胞的生成與丟失共同影響著腫瘤能否進行性長大及其長大速度。

  腫瘤的生長速度決定於生長分數和腫瘤細胞的生成與丟失之比,而與倍增時間關係不大。目前化療藥物幾乎均針對處於增殖期細胞。因此生長分數高的腫瘤***如高度惡性淋巴瘤***對於化療特別敏感。而據知名腫瘤專家稱,負離子可以通過調節因惡性腫瘤引起的體內的酸鹼失衡及氧化還原狀況失衡,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性,促進正常的細胞代謝,減輕,消除化療的不良負作用,對患者的治療非常有益。常見的實體瘤***如結腸癌***生長分數低,故對化療不敏感。

  病因

  病因

  ***2***腫瘤血管形成。誘導血管的生成能力是惡性腫瘤的生長、浸潤與轉移的前提之一。腫瘤細胞本身和浸潤到腫瘤組織內及其周圍的炎細胞***主要是巨噬細胞***能產生一類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和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這些血管生成因子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分裂和毛細血管出芽生長。新生的毛細血管既為腫瘤生長提供營養,又為腫瘤轉移提供了有利條件。

  ***3***腫瘤的演進和異質化。惡性腫瘤在生長過程中變得越來越有侵襲性的現象稱為腫瘤的演進,包括生長加快、浸潤周圍組織和遠處轉移等。這些生物學現象的出現與腫瘤的異質化有關。腫瘤的異質化是指一個克隆來源的腫瘤細胞在生長過程中形成在侵襲能力、生長速度、對激素的反應、對抗癌藥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亞克隆的過程。由於這些不同,腫瘤在生長過程中得以保留那些適應存活、生長、浸潤與轉移的亞克隆。

  2.腫瘤的生長方式:腫瘤可以呈膨脹性生長、外生性生長和浸潤性生長。

  ***1***膨脹性生長:是大多數良性腫瘤所表現的生長方式,腫瘤生長緩慢,不侵襲周圍組織,往往呈結節狀,有完整的包膜,與周圍組織分界明顯,對周圍的器官、組織主要是擠壓或阻塞的作用。一般均不明顯破壞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因為其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手術容易摘除,摘除後不易復發。

  ***2***外生性生長:發生在體表、體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的腫瘤,常向表面生長,形成突起的乳頭狀、息肉狀、菜花狀的腫物,良性、惡性腫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長。但惡性腫瘤在外生性生長的同時,其基底部也呈浸潤性生長,且外生性生長的惡性腫瘤由於生長迅速、血供不足,容易發生壞死脫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邊緣隆起的惡性潰瘍。

  ***3***浸潤性生長:為大多數惡性腫瘤的生長方式。由於腫瘤生長迅速,侵入周圍組織間隙、淋巴管、血管,如樹根之長入泥土,浸潤並破壞周圍組織,腫瘤往往沒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明顯。臨床觸診時,腫瘤固定不活動,手術切除這種腫瘤時,為防止復發,切除範圍應該比肉眼所見範圍大,因為這些部位也可能有腫瘤細胞的浸潤。

  3.腫瘤的擴散

  腫瘤擴散是惡性腫瘤的主要特徵。具有浸潤性生長的惡性腫瘤,不僅可以在原發部位生長、蔓延***直接蔓延***,而且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轉移***。

  ***1***直接蔓延:瘤細胞沿組織間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經束浸潤,破壞臨近正常組織、器官,並繼續生長,稱為直接蔓延。例如晚期子宮頸癌可蔓延至直腸和膀胱,晚期乳腺癌可以穿過胸肌和胸腔甚至達肺。

  ***2***轉移:瘤細胞從原發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體腔,遷移到他處而繼續生長,形成與原發瘤同樣型別的腫瘤,這個過程稱為轉移。良性腫瘤不轉移,只有惡性腫瘤才轉移,常見的轉移途徑有以下幾種:

  1***淋巴道轉移: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多經淋巴道轉移;

  2***血道轉移:各種惡性腫瘤均可發生,尤多見於肉癌、腎癌、肝癌、甲狀腺濾泡性癌及絨毛膜癌;

  3***種植性轉移:常見於腹腔器官的癌瘤。

  膽管癌

  膽管癌

  4.惡性腫瘤的浸潤和轉移機制

  ***1***區域性浸潤

  浸潤能力強的瘤細胞亞克隆的出現和腫瘤內血管形成對腫瘤的區域性浸潤都起重要作用。區域性浸潤的步驟:

  1***由細胞粘附分子介導的腫瘤細胞之間的粘附力減少;

  2***瘤細胞與基底膜緊密附著;

  3***細胞外基質降解。在癌細胞和基底膜緊密接觸4~8小時後,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如LN、FN、蛋白多糖和膠原纖維可被癌細胞分泌的蛋白溶解酶溶解,使基底膜產生區域性的缺損;

  4***癌細胞以阿米巴運動通過溶解的基底膜缺損處。癌細胞穿過基底膜後重覆上述步驟溶解間質性的結締組織,在間質中移動。到達血管壁時,再以同樣的方式穿過血管的基底膜進入血管。

  ***2***血行播散

  單個癌細胞進入血管後,一般絕大多數被機體的免疫細胞所消滅,但被血小板凝整合團的瘤細胞團則不易被消滅,可以通過上述途徑穿過血管內皮和基底膜,形成新的轉移灶。

  轉移的發生並不是隨機的,而是具有明顯的器官傾向性。血行轉移的位置和器官分佈,在某些腫瘤具有特殊的親和性,如肺癌易轉移到腎上腺和腦,甲狀腺癌、腎癌和前列腺癌易轉移到骨,乳腺癌常轉移到肝、肺、骨。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還不清楚,可能是這些器官的血管內皮上有能與進入血迴圈的癌細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特異性結合的配體,或由於這些器官能夠釋放吸引癌細胞的化學物質。

  7康復保健編輯

  腫瘤的康復護理

  癌症病人發病後,無論從生理上、心理上都發生很大變化,要重新建立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習慣。美國著名醫學專家賴斯特·布萊斯羅博士經過多年研究得出結論:“人們日常生活習慣對疾病和死亡的影響大大超過醫藥的作用。”故每個癌症病人應根據自己的病情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有規律的生活所形成的條件反射,能使身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按節律正常進行,如每日起床、洗臉、漱口、進食、排便、鍛鍊、工作、休息等形成良好的規律,則既能利於身體健康,又能利於腫瘤康復。

  8相關飲食編輯

  個性化科學營養防治腫瘤方法

  第一、無腫瘤但需要預防的人。目前國內外腫瘤技術存在主要問題:一旦發現就是中晚期;即便能早發現,一般不知道是哪些食物多少引起的;家族中有腫瘤的人希望後代避免則需要腫瘤預測並檢查是哪些食物多少引起的,通過個性化科學營養預防腫瘤發生。

  第二、已經得了腫瘤希望早日康復者,也應該通過個性化科學食療促進康復,必定腫瘤第一原因是飲食結構不科學造成的。因此,個性化科學營養具有重要意義。盲吃肯定是錯誤的。

  第三、已經治癒的腫瘤患者一定要個性化科學食療,因為,大多數治癒患者有復發的可能。消滅腫瘤必須改造生長腫瘤的環境。

  飲食原則

  椎管內腫瘤

  椎管內腫瘤

  飲食營養是維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質基礎,在很大程度上飲食對機體的機能和狀態有重要的影響。一般認為75%~90%的腫瘤是由環境因素所引起,因環境可影響食物和營養素的質與量,並進而可引起或抑制癌症的發生。在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細胞時,常先有核酸代謝的異常,即遺傳物質發生突變,而在此之前常涉及到合成代謝模式發生深刻的變化,由於受到精確調節的代謝作用,與被分化的機能有關,為正常細胞所特有的代謝作用,變為必須包括不斷地合成核酸、酶、蛋白質,及合成更專一地參與細胞生長與分裂的其他各種物質,無論是酶,還是蛋白質,或是合成過程中的中間產物,都有營養素的參與。因此這種代謝作用與飲食營養有密切關係,均已被動物實驗、臨床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所證實;女性癌症死亡率的50%以上,男性癌症死亡率的30%以上可能與營養素有關。美國婦女癌症60%及男性癌症40%;其病因均與食物有關。在我國與飲食直接有關的腫瘤有胃癌、食管癌、肝癌、腸癌、乳腺癌,以上各種癌症患者死亡率約佔全部惡性腫瘤45%。我國北京、天津和上海3地的食物脂肪量均已超過總熱能30%以上,與此有關的癌症,如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病率均顯著增高,已經引起有關方面注意。

  1.首先要保持樂觀的情緒,樹立戰勝癌症的堅強信心。

  2.適當的運動可使氣血流暢,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受風寒,"百病從寒起",身體受風寒剌激時,抵抗力下降,易誘發疾病。據可續研究最新發現,運動對於危害生命的大敵——癌症,有明顯的預防效果。當然,這裡說的運動是負離子運動,即通過身體的活動,增加氧氣的吸入,達到保健強身的目的。美國的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吸氧量增多,呼吸頻率加快,可以更多的吸入負氧離子,人體得到負氧離子後,由於負氧離子帶負電荷,有多餘的電子,可提供細胞缺失的電子,消除自由基,從而阻斷惡性迴圈,癌細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另外,通過氣體交換,可將一些致癌物質排出體外,降低癌症的發病率。

  3.飲食應以清淡而富有營養為主。多吃蔬菜、***如捲心菜和菜花等***及蘿蔔、酸梅、黃豆、蘑菇、蘆筍、薏苡仁等、食物中含有抗癌物質,水果等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蛋白質和易消化的滋補食品。

  4.腫瘤病人熱能消耗大,因此飲食要比正常人多增加20%的蛋白質。

  5.少吃油膩過重的食物;少吃羊肉等溫補食物;少吃不帶殼的海鮮、筍、芋等容易過敏的"發物";少吃含化學物質、防腐劑、新增劑的飲料和零食。忌食過酸、過辣、過鹹、菸酒等刺激物。

  注意事項

  嚴禁以下食物:油榨、醃製、可樂、漢堡、牛奶、堅果、豆類、葷菜、零食!癌症病人要不要忌口?是否忌口,民間說法頗多。有的主張忌口;有的認為不要忌口,什麼都可以吃。有的認為不能吃雞、螃蟹、牛,肉、鯉魚等。中醫相對主張適當忌口,西醫一般不提倡忌口。西醫重視飲食與疾病的關係,也不是一概反對忌口,例如被黃麴毒素汙染的食物,則不能吃;燒焦食品易使蛋白質變性,熱解和熱聚易產生多環芳烴類化合物,對人體有害而不主張吃,薰魚,燻肉也不主張多吃,酒能減低人體解毒功能和生物轉化功能,使免疫力下降,酒在機體內增加致癌物活性,並且具有細胞毒性,故不應飲酒。在服藥期間有的食物不能吃,如維生素C不宜吃蝦,因為維生素C能使蝦肉中的五價砷還原為三氧化二砷,對人體有很大毒性。中醫也不是盲目的不加區分地忌口,而是辨證地適當的忌口。

  一般認為,癌症的早中期,病傷津劫陰,多屬陰虛內熱,故在飲食調理上,應忌辛溫燥熱屬性的食品,滯膩食品也主張少吃;在癌症的中晚期多為虛證,寒證,飲食上主張溫補脾胃,益氣生血等食品類,而性屬寒涼的食品,則應少吃或不吃在不同的病種上,忌口也有所不同,如鼻咽癌病人在放療期間,應忌辛溫燥熱、油炸燒烤食物,忌吃狗肉、羊肉、胡椒、茴香等;胃癌病人忌食辛燥食品、桂皮、芥末,辣椒等;食管癌病人忌老豬肉、老鴨肉;肝癌病人忌母豬肉、少吃韭菜。總之,忌口應適當,盲目地忌口將致營養不良,影響疾病康復。

  1*** 應以新鮮、易消化,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為主,新鮮蔬菜、水果每餐必備。

  2*** 多吃有一定防癌抗癌的食物,如菜花,捲心菜,西蘭花,蘆筍,豆類,蘑菇類等。

  3*** 選用具有軟堅散結作用的食物:紫菜,淡菜,海帶,赤豆,蘿蔔,薺菜,荸薺,香茹等。但此類食品性滯膩,易傷脾胃,食納差和發熱時要少吃。

  4*** 不同體質選用不同食物。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可食用大棗,圓肉,生薑,鮮菇等;肝腎陰虛可用黑豆,核桃,鮑肉等;血虛可食菠菜,豆製品等。

  5*** 不同病種選用不同食物。肺癌病人可酌情選用百合,白木耳等;體虛舌質紅時可選用黑白木耳,鰻淡菜;痰多咳喘者可用雪裡蕻,竹筍,蘿蔔,枇杷等;黃膿痰多時可用生梨,柿子。胃癌病人脾胃虛溼熱時可食用苡仁,蓮子,豇豆,大棗等;脾胃虛寒時可用羊肉,龍眼肉,乾薑等;上腹飽脹消化不好時可食用生薑,枇杷,佛手。肝癌患者有黃疸時可食用苜蓿等;腹水時可選食冬瓜,萵苣,赤豆,西瓜等;食管癌可選用韭菜汁,蕹菜等。

  藥膳食療

  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惡性腫瘤亦稱為癌症。下列食療藥物和藥膳複方有一定防癌作用,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服食。

  1、食療中藥

  1***香茹 鮮香菇90克,用植物油適量、食鹽少許炒過,加水煮成湯食。可用於胃癌、子宮頸癌。

  2***平菇 平菇適量,煎湯、煮食,或研末服。

  3***菱實 鮮菱實20-30個,加水適量,小火煎成濃湯,分2-3次服。對胃癌、子宮頸癌有一定療效。

  4***烏龍茶 常喝烏龍茶有一定防癌作用。

  5***蜂乳 堅持服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具有防癌效果。

  6***豆芽 豆芽中的葉綠素,可以防止直腸癌和其他一些癌症。

  7***其他 牛奶或羊奶,不僅有豐富的維生素,而且含有某些防癌物質;新鮮蔬菜如蘿蔔、圓白菜、南瓜、豌豆、萵苣等,對於抵消食物中的亞硝胺都有一定作用;胡蘿蔔、菠菜、番茄、紫菜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皆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2、藥膳複方

  1***煮草菇猴頭 鮮草菇60克、鮮猴頭菇60克,切片;將食油煎熱,加鹽少許,放入二者,炒後加水煮熟食。本方主要用於消化道腫瘤。

  2***猴頭白花蛇舌草湯 猴頭菇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藤梨根60克,加水煎湯服。用於胃癌、食道癌、賁門癌和肝癌等症。

  3***薏苡菱角半枝蓮湯 薏苡仁30克、菱角30克、半枝蓮30克,加水煎湯,1日分2次服,長期服用。可用於胃癌、宮頸癌等。

  4***苡仁粥 生苡仁20克、糯米或粳米30克、白糖半匙。將苡仁和米一起倒入小鋼精鍋內,加冷水約1000毫升,中火煮約半小時,離火。每日1次,作早餐或點心吃。常食此粥對於預防胃潰瘍癌變甚為理想;對於已發腸胃癌,經手術切除者,食之也能減少復發的機會。

  5***箬竹葉茶 幹箬竹葉15克,開水沖泡大半杯,加蓋,五分鐘後可飲。箬竹葉含有多糖體物質,因此有廣泛的防癌解毒作用。

  6***紫草綠豆湯 紫草15克、綠豆30克、白糖1匙。先煎紫草,用紫草頭汁煎綠豆,小火燒開後約3分鐘,至綠豆尚未開花時離火,濾出湯液,留下綠豆,並略留餘汁。再將紫草二汁倒入綠豆鍋內,將綠豆燒爛,若水不足可再加水。約剩汁500毫升時離火。食法:紫草綠豆汁,加白糖少許,分兩次飲服;燒爛的綠豆湯,加白糖1匙,當點心吃。本方對預防婦女絨毛膜上皮癌有一定作用。

  7***烏龜解鬱湯 烏龜1只、柴胡9克、桃仁9克、白朮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將烏龜治淨,其他藥物煎湯去渣,入烏龜燉熟後,吃龜喝湯。2-3天1劑,常服。本方可用為鼻咽癌的輔助食療方。

  8***魚鰾田七方 黃花魚鰾適量、叄七末3克、黃酒適量,黃花魚鰾用香油炸脆,壓碎為末,每次5克,與田七末一同用黃酒沖服。每天1劑,連服15-20劑為1療程。本方可用於食道癌患者之血瘀內結型。

  9***蘑菇野葡萄根方 蘑菇30克、野葡萄根60克、蜂蜜適量,前兩味煎湯,蜂蜜調味服。每天1劑,常服。本方可作為肺癌患者的輔助食療方。

  10***海馬山甲方 海馬10克、蜈蚣6克、炮山甲10克、黃酒適量,將前叄味共研細末,混合。每次3克、每天3次,黃酒沖服,連服15-20天為1療程。本方可用於乳腺癌患者。

  11***五味代茶飲 草河車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鱉甲30克、桃仁9克、紅花6克、蔗糖適量,前五味煎湯去渣,加蔗糠調味代茶飲,每天1劑。本方可作為肝癌患者的常服方。

  相關藥材

  治癭瘤:土茯苓五錢,金鎖銀開、黃藥子各三錢,白毛藤五錢,烏蘞莓根、蒲公英各四錢,甘草、金銀花各二錢,煎服。***《浙江民間中藥》***

  厭食問題

  腫瘤患者厭食的原因有多種,中晚期腫瘤患者常有厭食,是因為腫瘤組織本身分泌的物質有時可抑制食慾。放療、化療的副作用也可引起厭食,儘管止吐藥可控制嘔吐,但無法減少厭食和促進食慾。消化系統腫瘤本身影響消化功能的正常運轉,如肝癌、胰腺癌等患者常有厭食現象。腫瘤合併感染,抗生素的應用可殺滅消化道正常細菌,使消化能力下降,也可引起厭食。加之腫瘤患者常見的併發症如發熱、疼痛、腹水、顱內高壓等,都可引起厭食。

  對於腫瘤患者出現的厭食,如果是特定的病因所引起的,需要在醫生的幫助下去除病因才能解決;有些可以通過中醫食療藥膳來改善。

  中醫認為厭食是由於脾胃虛弱、情志失調、外邪犯胃、飲食不節等原因造成的脾胃運化受損、氣機升降失調。可表現為食慾不振、食少納呆、胃脘痞滿、噯氣呃逆、疲乏無力等。中醫常採用健脾和胃、益氣健脾、滋補脾胃、消食導滯、疏肝化溼、溫補脾腎等多種治法。中成藥山楂丸、保和丸、木香順氣丸等對改善某些厭食也有一定作用。改善厭食常用的還有山楂、柑橘、山藥、雞內金、豆豉、大麥芽、蘿蔔、西紅柿、酸奶等。

  食療方法舉例如下:

  1.豬胃或羊胃一個約200克,洗淨去脂膜,切塊,文火慢煮至爛熟,酌加鹽、調料及200克山藥去皮切塊,待山藥煮爛,喝湯,吃菜。

  2.粳米100克煮稀飯至八分熟時,加鮮橘皮30克或幹橘皮15克藥店購陳皮也可,繼續煮約30分鐘,加白糖,喝粥。

  3.橘子200克,去皮,榨汁備用。山楂100克,洗淨、掰開,煮爛後搗碎、去核,待放涼再加入橘汁和白糖即可。

  4.麥芽200克,洗淨煮粥至八分熟,再加入100克雞胗洗淨,切小塊,慢火煮約20分鐘,加鹽和調料。

  5.綠茶5克紗布包好,鴨梨100克,切塊,一同水煮約20分鐘;去掉綠茶,加入100克糯米,調好水量,煮粥或做米飯。

  6.鯽魚約200克,去鱗和內臟,加入生薑、蔥、蒜、醋等調料煮湯,分次喝湯吃肉。

  腫瘤患者厭食為常見現象,家屬應耐心調理患者飲食,即要有營養,又要注意口味。患者也應樹立“恨病吃飯”的思想,明白只有吃好飯,才會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治療需要飲食配合,吃好飯才能治好病。所以,不要單憑興趣吃飯,應當為了早日康復而吃飯。另外,兩餐之間吃少量水果可促進食慾,如橘子、蘋果等。飯後應適當活動,散步是最好的運動,可促進胃腸蠕動,對提高下一餐的食慾有好處。如身體允許,飯後儘量不臥床或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吃飽了不動對消化沒好處。

  9常見舉例編輯

  上皮性腫瘤

  *** 1***良性上皮性腫瘤

  1***乳頭狀瘤:腫瘤向表面外生性生長形成乳頭狀突起,並可呈菜花狀或絨毛狀外觀,由覆蓋上皮發生。腫瘤的根部較狹窄形成蒂與正常組織相連。鏡下每一乳頭都由具有血管的分支狀間質組成軸心,其表面覆蓋的增生上皮因其起源部位不同,可為鱗狀上皮、柱狀上皮或移行上皮。在外耳道、陰莖及膀胱和結腸的乳頭狀瘤較易轉變為乳頭狀癌。

  2***腺瘤:由腺上皮發生的良性腫瘤,粘膜腺的腺瘤多呈息肉狀,腺器官內腺瘤呈結節狀,且常有包膜,與周圍正常組織分界清晰,結構與起始腺體十分相似,常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能分泌漿液和粘液,常見於甲狀腺、涎腺、卵巢、乳腺等處。

  根據腺瘤的組成成分或形態特點,可將腺瘤分為囊腺瘤、纖維腺瘤、多形性腺瘤和息肉狀腺瘤等型別。

  ①囊腺瘤是由於腺瘤組織中的腺體分泌物淤積,腺腔逐漸擴張並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因而得名。主要見於卵巢,偶見於甲狀腺及胰腺,卵巢囊腺瘤有兩種型別:一種是粘液性囊腺瘤,常為多房性,囊壁光滑,少有乳頭狀增生。另一種是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腺上皮向囊腔內呈乳頭狀增生,並分泌漿液,所以稱為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

  ②纖維腺瘤是女性乳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除腺上皮細胞增生外,同時還伴有纖維結締組織增生。這種腫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

  ③多形性腺瘤好發於涎腺,特別是腮腺,過去常稱為混合瘤。由腺組織、粘液樣及軟骨樣組織等多種成分混合而成。本瘤生長緩慢,但切除後常易復發。

  ④息肉狀腺瘤發生於粘膜,呈息肉狀,有蒂與粘膜相連,多見於直腸。其中表面呈乳頭狀或絨毛狀的惡變率較高。結腸多發性腺癌性息肉病常有家族遺傳性,不但癌變率較高,並易早期發生癌變。

  ***2***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統稱為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常以浸潤性生長為主,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發生於面板、粘膜表面者呈息肉狀、或菜花狀,表面常有壞死及潰瘍形成,發生在器官內者為不規則的結節狀。癌早期一般經淋巴道轉移,到晚期才發生血道轉移。這與間葉組織惡性腫瘤有區別,惡性間葉組織腫瘤主要先經血道轉移。癌的常見型別有以下幾種:

  1***鱗狀細胞癌:常發生於原有鱗狀上皮覆蓋部位,如面板、口腔、脣、子宮頸、陰道、食管、陰莖等,也可發生於鱗狀上皮化生的部位如支氣管、膽囊、腎盂等處,正常時雖不由鱗狀上皮覆蓋,但可通過鱗狀化生而發生鱗狀細胞癌。肉眼呈菜花狀,可向深層浸潤生長。分化好的鱗狀細胞癌可在鏡下觀察,層狀角化物稱為“癌珠”,分化較差的鱗癌無角化珠形成,甚至也無細胞間橋,瘤細胞呈明顯的異型性並見較多的核分裂像。

  2***基底細胞癌:多見於老年人面部,如眼瞼、頰及鼻翼等處,由該處的原始上皮細胞或基底細胞發生。癌巢主要由濃染的基底細胞樣的癌細胞構成。本癌生長緩慢,表面常形成潰瘍,並可浸潤破壞區域性的深層組織,但很少發生轉移。本癌對放射治療敏感,臨床呈低度惡性經過。

  3***移行上皮癌:膀胱、腎盂等處移行上皮易發生,呈乳頭狀、多發性,可潰破形成潰瘍或廣泛浸潤膀胱壁。鏡下,癌細胞似移形上皮,呈多層排列,異型性明顯。

  4***腺上皮癌:較多見於胃腸、膽囊、子宮體等。是腺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分化較好的具有腺樣結構的稱為腺癌,分化差的常形成實體性癌巢,不形成腺腔的稱為實體癌。分泌粘液較多的稱為粘液癌,又稱膠體癌,常見於胃和大腸。鏡下可見粘液聚集於癌細胞內,將核擠向一側,使該細胞呈印戒狀,稱為印戒細胞。

  間葉組織腫瘤

  ***1***良性間葉組織腫瘤

  這類腫瘤的發化成熟程度高,其組織結構、細胞形態、硬度、顏色等均與其發源的正常組織相似。腫瘤生長慢,一般具有包膜。常見的型別有以下幾種:

  1***纖維瘤:瘤組織內的膠原纖維排成束狀,互相編織,纖維間含有纖維細胞,外觀呈結節狀,與周圍組織分界明顯,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常見於四肢及軀幹的皮下。此瘤生長緩慢,手術摘除後不再復發。

  2***脂肪瘤:好發於背、肩、頸及四肢近端的皮下組織,外觀為扁圓形或分葉狀,有包膜,質地柔軟,色淡黃,有正常的脂肪組織的油膩感。鏡下結構與正常脂肪組織的區別在於脂肪瘤有包膜。瘤組織分葉大小不規則,並有不均等的纖維組織間隔存在。脂肪瘤一般無明顯症狀,但也有引起區域性疼痛症狀者,很少惡變,手術易切除。

  3***脈管瘤:可分為血管瘤、淋巴管瘤。其中以血管瘤最為常見。多為先天性發生,所以常見於兒童。血管瘤全身都可發生,但以面板最為常見。血管瘤可分為毛細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細血管構成***、海綿狀血管瘤***由擴張的血竇構成***及混合性血管瘤***即兩種改變並存***。海綿狀血管瘤肉眼觀為地圖狀邊界清楚的無包膜紫紅色病損,呈浸潤性生長。在面板或粘膜可呈突起的鮮紅腫塊,或呈暗紅色或紫紅色腫塊,壓之退色。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構成,內含淋巴液。淋巴管呈囊性擴張並互相融合,內含大量淋巴液,稱為囊性水瘤,此瘤多見於小兒。

  4***平滑肌瘤:常見於子宮、胃腸。瘤組織由形態比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細胞組成。細胞排列成束狀、互相編織,核呈長桿狀,兩端鈍圓,核分裂像少見。

  5***骨瘤:常見於頭面骨及下頜骨,也可累及四肢骨。鏡下可見骨瘤由成熟的骨質組成,但失去其正常的骨質結構和排列方向。

  6***軟骨瘤:分為外生性軟骨瘤和內生性軟骨瘤。鏡下可見腫瘤由成熟的透明軟骨組成,呈不規則的分葉狀。切面呈淡藍色或銀白色,半透明,可有鈣化和囊性變。

  ***2***惡性間葉組織腫瘤

  惡性間葉組織腫瘤統稱為肉瘤。癌與肉瘤的區別如下:

  1***癌的組織來源為上皮組織;肉瘤的組織來源為間葉組織。

  2***發病率:癌較常見,約為肉瘤的9倍,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肉瘤較少見,大多見於青少年。

  3***大體特點:癌質較硬、色灰白、較乾燥;肉瘤質軟、色灰紅、溼潤、魚肉狀。

  4***組織學特點:癌多形成癌巢,實質與間質分界清楚,纖維組織有增生;肉瘤細胞多瀰漫分佈,實質與間質分界不清,間質內血管豐富,纖維組織少。

  5***網狀纖維:癌細胞間多無網狀纖維;肉瘤細胞間多有網狀纖維。

  6***免疫組織化學:癌細胞表達上皮標記***如細胞角蛋白***;肉瘤細胞表達間葉標記***如波形蛋白***

  7***轉移:癌多經淋巴道轉移;肉瘤多經血道轉移。

  常見惡性腫瘤

  1***纖維肉瘤:是肉瘤中常見的一種。發生部位與纖維瘤相似,好發於四肢皮下組織。分化好的纖維肉瘤瘤細胞呈梭形,異型性小,與纖維瘤有些相似。分化不好的纖維肉瘤則有明顯的異型性。纖維肉瘤分化好者生長較慢,轉移和復發較少見,分化不好者生長較快,易發生轉移,切除後較易復發。

  2***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好發於下肢,其次是上肢深部軟組織及腹膜後,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軟組織肉瘤。電鏡下,主要見成纖維細胞和組織細胞樣細胞。此外還可見原始間葉細胞、肌纖維母細胞、黃色瘤細胞、多核瘤鉅細胞。異型性非常明顯,核分裂像常見。大多數腫瘤中可見中等量或多量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有的區域可見纖維母細胞呈車輻狀,被認為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3***脂肪肉瘤:好發於大腿及腹膜後的軟組織深部,來自原始間葉組織,很少由皮下脂肪層發生。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人,極少見於青少年。肉眼觀呈結節狀或分葉狀,表面常有一層假包膜,可似一般的脂肪瘤,切面可呈粘液樣外觀,或均勻一致呈魚肉狀。本瘤的瘤細胞形態多種多樣,可見分化較差的星形、梭形、小圓形或呈明顯的異型性或多型性脂肪母細胞,胞漿內可見多少和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也可見分化成熟的脂肪細胞。

  4***橫紋肌肉瘤:常見於10歲以下兒童,好發於頭、頸、泌尿生殖道及腹膜後。鏡下由不同階段的橫紋肌母細胞瘤組成。根據瘤細胞的分化程度、排列結構和大體特點可分為三種類型:胚胎性橫紋肌肉瘤、腺泡狀橫紋肌肉瘤、多型性橫紋肌肉瘤。

  5***平滑肌肉瘤:較多見於子宮和胃腸,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鏡下見瘤細胞有不同程度異型性。核分裂像的多少對判斷預後有重要意義。

  6***血管肉瘤:血管起源於血管內皮細胞,可發生於全身各器官和軟組織,尤以頭面部多見。發生於軟組織的多見於面板,腫瘤內部易有壞死出血,有擴張的血管時,切面可呈海綿狀。鏡下,分化較好者,瘤組織內血管形成明顯,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血管腔內皮細胞有不同程度的異型性,可見核分裂像。分化差的血管肉瘤,細胞常呈片團狀增生,形成不明顯的、不典型的血管腔或僅呈裂隙狀,瘤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像多見。

  7***骨肉瘤:起源於骨母細胞,常見於青少年,好發於四肢長骨,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X線可見特徵性的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狀影像。

  8***軟骨肉瘤:起源於軟骨母細胞,好發於盆骨,年齡多在40~70歲。鏡下見軟骨基質中散佈有異型性的軟骨細胞出現較多的雙核、巨核和多核瘤鉅細胞。

  ***3***神經外胚葉源性腫瘤

  1***視網膜母細胞瘤:起源於視網膜胚基的惡性腫瘤,常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是一種常染色體性遺傳病,並有家族史。大多數發生在一側眼,但也可雙眼發生,肉眼觀呈黃白色或黃色的結節狀腫物,切面有明顯的出血和壞死,並可見鈣化點。鏡下可見腫瘤由小圓細胞構成,常只見核而胞漿不明顯,瘤細胞有時圍繞一空腔呈放射狀排列,形成菊形團。轉移一般不常見。

  2***色素痣與黑色素瘤:色素痣為良性錯構瘤性畸形的增生性病變,按其在面板組織內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交界痣、皮內痣、混合痣三種。黑色素瘤是一種能產生黑色素的高度惡性腫瘤。大多見於30歲以上成人。可由交界痣惡變而來,也可以一開始就是惡性。鏡下可見瘤細胞呈巢狀、條索狀、或腺泡樣排列。

  ***4***多種組織構成的惡性腫瘤

  腫瘤的實質由兩種以上不同型別的組織構成,稱為混合瘤。常見的有畸胎瘤、腎胚胎瘤、癌肉瘤。

  1***畸胎瘤:根據組織分化成熟程度不同可分為良性畸胎瘤和惡性畸胎瘤。根據外觀可分為囊性和實性。良性畸胎瘤又稱為皮樣囊腫,多見於卵巢,呈囊狀。惡性畸胎瘤多為實性,在睪丸比卵巢多見。容易發生轉移,可轉移到盆腔及遠處器官。畸胎瘤還可見於縱隔、骶尾部、腹膜後、松果體等處。

  2***腎胚胎瘤:又稱為腎母細胞瘤或Wilms瘤,由腎內殘留的未成熟胚胎組織發展而來,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腫瘤成分多樣,除見由瘤細胞呈巢團狀排列,類似幼稚的腎小球、腎小管樣結構。此外,還可見到粘液組織、橫紋肌、軟骨等。

  3***癌肉瘤:同一種腫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

  10預防護理編輯

  如何預防

  細胞組織如果異常生長,就會出現腫瘤,它在人體內沒有任何功用,並且常會妨礙正常的身體機能。腫瘤可分為良性及惡性。良性腫瘤可在任何部位出現, 但它不會擴散,而且通常在切除後,不再復發。雖然良性腫瘤只固定生長於某處,但它通常應被切除,因為它不僅有時會壓迫附近的器官,有少數良性腫瘤後來還會變成惡性的。與良性腫瘤相反,惡性腫瘤會擴散至其他部位,而且即使切除後,仍可能復發。惡性腫瘤應儘早治療。

  腫瘤的形成似乎與環境及飲食兩大因素有關。當患者改變飲食習慣,並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以後,有些人的腫瘤變小,甚至消失了。這是因為適當的飲食能增強免疫系統,進而抑制腫瘤的生長。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吸菸。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菸,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

  2. 不要過多地吃鹹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鹼量高的鹼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 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可見壓力是重要的癌症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

  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耐寒能力和機體抵抗力。冬天堅持用冷水洗臉、洗手,睡前按摩腳心、手心,都有一定幫助。

  5. 生活要規律,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容易患癌症。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鹼性體質,使各種癌症疾病遠離自己。

  6. 不要食用被汙染的食物,如被汙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發黴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康復護理

  癌症病人發病後,無論從生理上、心理上都發生很大變化,要重新建立生活規律,養成良好習慣。美國著名醫學專家賴斯特·布萊斯羅博士經過多年研究得出結論:“人們日常生活習慣對疾病和死亡的影響大大超過醫藥的作用。”故每個癌症病人應根據自己的病情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許多腫瘤病人由於各種原因,擾亂了正常的生活節律,不利於機體康復。而有規律的生活所形成的條件反射,則能使身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按節律正常進行,如每日起床、洗臉、漱口、進食、排便、鍛鍊、工作、休息等形成良好的規律,則既能利於身體健康,又能利於腫瘤康復。

  11心理特點編輯

  1、診斷前階段

  結腸癌

  結腸癌

  患者對真實症狀感到害怕和恐懼,對身體變化過於警覺。

  2、診斷階段

  患者否認癌症的診斷,迴避談論自己的病情,此時的心理表現為焦慮、悲傷、鬱悶和受傷害感。

  3、治療階段

  此時患者接受手術或化療等治療,可能出現迴避、術後反應性抑鬱,化療引起期待焦慮、噁心甚至幻覺、妄想等精神症狀。

  4、復發階段

  此階段患者的心理反應類似診斷前階段,容易對治療失去信心,而尋找非醫學的治療方法。

  5、終極階段

  此時患者的反應為恐懼、絕望和屈服。

  12相關分級編輯

  根據腫瘤的病理形態對腫瘤進行病理分級,可表明腫瘤的惡性程度,為臨床治療及預後提供依據。

  國際抗癌聯盟***UICC***根據原發腫瘤的大小及範圍***T***,區域性淋巴結***N***受累情況以及腫瘤轉移情況***M***3項指標對腫瘤進行病理學分期。簡述如下:

  PT原發腫瘤

  PTis浸潤前癌***原位癌***。

  PT0手術切除物的組織學檢查未發現原發腫瘤。

  PT1,PT2,PT3,PT4原發腫瘤逐級增大。

  PTx手術後及組織病理學檢查均不能確定腫瘤的浸潤範圍。   PN區域性淋巴結

  PN0叫未見區域性淋巴結轉移;

  PN1,PN2,PN3,區域性淋巴結轉移逐漸增加。

  PN4鄰近區域性淋巴結轉移。

  PNx腫瘤浸潤範圍不能確定。   PM遠距離轉移

  PM0無遠距離轉移證據。

  PM1有遠距離轉移。

  PMx不能確定有無遠距離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