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發燒物理降溫

  關於孩子發燒,物理退燒到底能不能用?好像大多數媽媽及兒科醫生都已經達成了共識,那就是應該有用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一、首先我們有必要討論一下發燒的原因

  發燒是人生病時的一個表現,發燒本身不是病,所以退了寶寶的燒不等於治了寶寶的病。

  舉個例子,通常的感冒一般是可以自愈的。無論你吃藥與否、是否採用了某種措施,感冒的病程就像是一條拋物線,你總會經歷初期、發作,直至痊癒的過程。

  即便是由於其他病因或者炎症造成的發燒,這只是人體的一種由於身體溫控失衡而導致體溫上升的自然反應。

  有觀點認為升溫是為了更有效地抵抗“入侵者”。

  二、發燒不是病,為什麼還要理降溫呢?

    其實很多家長是認可感冒可以自愈這個觀點的,那為什麼還總是會想辦法儘快撲滅一些生病症狀,比如:咳嗽、鼻涕,或者發燒呢?

  我是這麼考慮的:一來害怕由於長時間的這些症狀會引起進一步的疾病或併發症;二來,看不得寶寶如此痛苦難受。

  基於這兩個原因,在隨時觀察寶寶病情發展的情況下,我們能做的,讓他可以“好受些”的事情就是物理降溫。

  很多細心的媽媽都有這樣的體會,往往寶寶在發燒的時候容易鬧,睡覺不踏實。

  雖然物理降溫未必對孩子的病情真的有多大幫助,但作為媽媽,想做的僅僅是希望通過適度調節他的體溫,讓孩子可以好受一些、舒服一些,睡個好覺,有更充沛的體力抵抗疾病。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提一點:即物理降溫並不是為了解決發燒的根源。如果報著這個目的,那你肯定會覺得很失望。

  同理,我們經常碰到即使吃退燒藥,體溫仍會反反覆覆。這是因為,人是恆溫動物,當身體溫度低於設定的體溫平衡點時,身體會自動產生熱量,通過提高體溫來恢復平衡。當病毒、細菌還沒有被戰勝的時候,下降的體溫還是會再次上升。

  所以無論是物理降溫還是退燒藥是治標不治本的。既然如此,如果讓我選擇,我還是寧可選擇稍顯麻煩但傷害性更小一些的物理降溫。

  三、看到這裡,表示同意的媽媽們是否已經準備讓物理降溫“隨時待命”呢?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所說的調節體溫是適度的。

  記得剛帶大寶時,每次帶他去醫院看感冒、發燒,醫生都會拖上一句:退燒藥必須在寶寶38.5°C以上才可以服用。

  其實大多數寶寶在這個體溫以下是不會有明顯不適的,既然目的是為了讓他“好受”,那麼幹預就應該在他 “不好受”的前提下才發生。所以並不是一發燒就進行物理降溫的。

  四、接下來我想聊聊對幾種常用的物理降溫法的看法。

  1冷敷法 方法:用冷毛巾、冷水袋或冰袋敷在前額。小冰袋等也可放在腋根部、腹股溝處。

  經驗:不知道有多少家長用過這個方法,個人覺得繁瑣、不實用,關鍵一點,寶寶根本不配合,醒著的時候不願意,睡著了又怕把他弄醒。

  除非體溫過高需要在某些部位放置小冰袋等,大多數時候我乾脆放棄,改用最方便的“降溫貼”,使用的時候只要注意避免黏上毛髮,效果是不錯的。“降溫貼”是寶寶藥箱裡必不可少的東西。

  2 溫水洗澡 方法:如果發燒時寶寶精神狀態好,可以通過洗溫水澡來幫助降溫。

  經驗:這個做法有效果,但個人建議適合夏季使用,而且水溫宜調節在33~37℃。

  水溫太高會引起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水溫太低則可能受涼。秋冬季本來氣溫較低,衣物穿脫不及時,容易加重病情。

  335%酒精擦浴 方法:①準備75%的酒精100毫升,加等量溫水,保持混合液的溫度在27~37℃左右。

  ②用小紗布從寶寶頸部開始擦拭,從上往下,以拍擦方式進行,在腋窩、腹股溝這些體表大動脈和血管豐富的地方,擦至面板微微發紅,有利於降溫。

  注意:寶寶胸口、腹部、腳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應。切記,寶寶高熱寒戰或伴出汗時不宜使用此方法。

  經驗:通常我選擇在寶寶一覺醒來後使用酒精擦浴的方法,讓他睡在被子裡,大人依次擦拭一遍,同時注意身體其他部位保暖。

  平時寶寶活動的時候,也可以偶爾擦拭一下頸部、額頭、手心。

  4熱水泡腳 方法:泡腳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溫要略高於平時,溫度在40℃左右,以寶寶能適應為標準。

  泡腳時媽媽撫搓寶寶的兩小腳丫,既使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經驗:這個方法簡單、安全,寶寶也不排斥,另外在水中加適量醋泡腳也是不錯的。

  5多喝水 這是最值得推崇的純天然降溫法了。發燒是一個身體消耗水分的過程,發燒時多喝水可以加快排汗、排尿,促進體內的毒素以及代謝廢物排出,利於病情儘快康復。

  但喝水也是有講究的,記得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介紹,喝水要少量多次才不會增加腎臟負擔,寶寶更是如此,這就要考驗家長的耐心了,不厭其煩,不時喂水。

  寶寶發燒的原因各種各樣,做家長的既不能草木皆兵,一感冒發燒就急於求醫;也不可麻不不仁,坐等病情發展。

  細心地觀察病情進展,沉著地選擇對應的處理方式,這是極為重要的。

  當寶寶發燒的溫度越來越低、間隔越來越長,沒有新的表現發生,媽媽們就可以慢慢放下懸著的心了。

  但連續的高燒就有可能是併發的細菌感染或其他可能了,應該馬上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