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塔的神話傳說

  姑嫂塔在石獅市寶蓋山,又稱"萬壽塔"。它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姑嫂塔的神話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相傳,八百多年前,有一條身長八十華里的水龍王,橫臥安東,頭在西南,尾在東北。這是一條懶龍,每年只伸一次腰,翻一次身,就作一次怪。每作一次怪,就要吐上七七四十九天惡水,使這裡方圓百里變成一片汪洋。那時候,人們常常擔心,生怕遲早有一日,安東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會被這條水龍吞沒。

  有一天夜裡,人們正在睡夢中,忽然聽得有人叫喊:“造塔壓龍鎮水!”起初,人們並不在意,哪知一連三個夜晚,都有人這樣叫喊,有人出於好奇,跑出去看看,可是什麼也沒看見。後來,人們一見面就談起夜裡有人叫喊“造塔壓龍鎮水”的事,大家也都覺得要除水患,必須先壓住水龍王,不讓它伸腰、翻身、吐惡水才行。就這樣,造塔一事就算定下來了。風聲一傳開,城裡的、鄉下的石工、木工、泥瓦工都來了。一下子聚集了幾百人,大家商量如何造塔。為難之際,南邊來了姑嫂兩人,她們說也是來造塔的。大家商量了一個意見:要想除掉水患,必須造兩座塔,壓住這條興妖作怪的懶龍的頭和尾,不讓它翻身才行。姑嫂二人聽了大家的意見後說道:“好!就這麼辦,你們都回去吧,這事我們姑嫂包了。”話音剛落,姑嫂二人就不見了。

  第二天早晨,大家起來一看,大吃一驚,在安東城西門,一座非常漂亮的七層寶塔造好了。大夥兒登上塔頂,向東北方一望,更是驚訝,那裡的寶塔也造好了,上面好像還放著一把瓦刀和一隻灰桶呢。

  原來,這姑嫂二人並非凡人,而是神仙。她們答應造塔之後,就分了工,姑娘負責造安東城西門的妙通塔,壓住龍頭;嫂子負責造安東城東北唐集的月塔,壓住龍尾。二人約定:星齊動工,雞鳴為號。就這樣,兩人就分頭各自造塔了。到了半夜時光,姑娘的妙通塔先造好了,因為嫂子要給孩子餵奶,誤了點時辰,還剩下塔頂未造好。姑娘看著自己造的塔,十分滿意,一時高興,就捏著鼻子學了一聲雞叫,這一叫不要緊,可慌了嫂子,趕忙收工。因此,一直到今天,東北唐集的月塔塔頂還有一角未砌好,遠遠望去,上面放著的幾塊亂磚很像是一隻灰桶和一把瓦刀。

  姑嫂塔概述

  姑嫂塔在石獅寶蓋山,又稱“萬壽塔”。它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姑嫂塔背靠泉州灣,面臨臺灣海峽,有關鎖水口、鎮守東南的氣勢,所以又叫做“關鎖塔”。南宋時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口之一,對外貿易十分繁榮,與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生意往來。當時姑嫂塔成為了海上行船的航標。

  姑嫂塔佔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層,為仿樓閣式花崗石空心石塔。第一層西北面開一拱型石門,二至五層各有兩個門洞,轉角倚柱作梅花形,頂置穹形斗拱。塔身從下往上逐層縮小,每層迭澀出簷。外有迴廊圍欄環護四周,內有石階可繞登塔頂。二層門額上刻“萬壽寶塔”四字,頂層外壁建有方形石龕,龕內並刻兩個女像,是姑嫂兩人形象。明朝何喬遠的《閩書》也記載了這個傳說,說明姑嫂塔的故事早在明朝就已經流傳。

  寶蓋山面向臺灣海峽,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巔上姑嫂塔獨立凌空,巍峨挺拔。登臨遠眺,泉南形勝,海天風物,盡收眼底。姑嫂塔成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標,閩南僑鄉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