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構圖的長處與短處

  有些新聞事實用攝影構圖報道更具說服力,有些卻不適合用攝影構圖報道。要充分發揮新聞攝影構圖在報紙中的作用,就要認清它的長處與短處,以做到揚其所長,避其所短。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新聞攝影構圖之長

  新聞攝影構圖與文字報道比較,有其優勢也有其侷限性。它的優勢在於能夠直接了當地給讀者提供具有視覺衝擊力的具體形象,展現出文字報道無法表達的形象資訊的魅力。眼見為實,圖片對所報道的事實更具說服力,容易給人身臨其境之感。在報紙版面上,一幅內涵豐富的精美照片常常勝過千言萬語,比大段的文字描寫更能吸引讀者。如國慶50週年大閱兵的報道,通過圖片展現威武雄壯的閱兵場面,閱兵方隊的雄姿一目瞭然,再多的文字描寫在這些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照片面前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要發揮新聞攝影構圖的長處,還得先弄清什麼樣的題材適合用攝影構圖報道。

  首先,所報道的新聞事實必須具備一定的新聞價值,有一定的資訊量;其次,它還必須具有能滿足讀者視覺需要的形象因素,這才適合發揮攝影構圖的特殊功能。最近各媒體爭相在顯要位置報道了科學家破解人類基因密碼的新聞。這是一條引起全世界關注的新聞,具有很大的新聞價值,但是由於它不具備形象價值,用照片無法把這一資訊完整地傳達給讀者。因此,這篇論文不適合用攝影構圖報道。而最近發生在廣西柳州的公共汽車墜橋事故中,用攝自事故現場的圖片報道,不僅能把這個災難資訊傳給讀者,還使人們看到失事現場的地理環境、觸目驚心的死難者屍體及搶救場面。

  那麼,在日常採訪中,哪些方面是發揮攝影構圖之長的報道範圍呢?

  重大事件、突發性事件、天災人禍事故現場等。如國慶50週年慶典、北約轟炸南聯盟、營救俄羅斯核潛艇遇難船員等這類國際國內重大事件,具有足夠的引人入勝的形象資訊,攝影構圖報道能讓讀者最直接地瞭解新聞事實。

  重要知名人士、社會新聞人物、英雄人物的活動,人們都想看看他們的形象,圖片能滿足讀者的好奇心。如北京體育學院青年教師張健橫渡渤海海峽,攝影構圖報道能讓讀者目睹這位向人類極限挑戰的英雄的英姿,看到他是如何在海中劈波斬浪的。

  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充滿人情味的社會新聞照片。這類照片往往最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因為按照新聞價值觀,人們總是對新近發生的,地域上、職業上、心理上與自己接近的,富有人情味的事件感興趣。

  體育比賽、文藝表演、大型工程建設場面、自然界的珍奇現象等,都是能發揮攝影構圖報道特長的題材。

  新聞攝影構圖之短

  新聞攝影構圖是以形象傳遞資訊的,它只能告訴人們報道物件的可見部分,不能完整地說明事物,不能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抽象反映,這就使它在很多方面遜色於文字報道。一篇文字報道可以詳細、具體地對某一社會問題進行深度報道,而圖片報道就無法完整表達。

  此外,新聞攝影構圖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較大,它只能擷取新聞事件正在變化過程中某一瞬間的片斷,很難系統、完整地反映整個過程,更不能回憶過去展望未來。它的現場性和時間性較強,報道的題材也是現場性、動態性較強的新聞事件,對於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事情束手無策。硬要用一張照片去報道某一國有企業改革的經驗,企圖說明某一事件產生、變化的因果關係,自然難以奏效。

  對於攝影構圖的這些侷限性,在採訪中應儘量避開不適合用攝影構圖報道的題材,否則,只會弄巧成拙。

  當然,攝影構圖的長處與短處並不都是絕對的,有時候短可以變長,有時候長也可以變短,這就需要在採訪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如在人物報道方面,攝影構圖雖然不能具體描寫和敘述人的思想活動過程,但在表現人物在某一瞬間的情緒及情感狀態上卻很有優勢,因為人的面部表情足以表達人的主觀意識活動,特寫照片能夠準確細膩地表現人的瞬間情緒。一張好的人物特寫照片往往比一大篇文字描寫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衝擊力。這種情況下,攝影構圖之短就可以轉化為長了。

  攝影構圖與文字的長短互補

  攝影構圖與文字互有長短,在新聞採訪中注意兩者之間的互補,營造出的新聞力量就能更大。照片給文字補充可見形象,文字則可以為照片交代某一事件場面的背景與因果。比如報道一場足球比賽,一條比賽訊息配上球員在場上爭搶的照片,使讀者不但能從訊息中得到比賽雙方的情況以及比分、賽況等資訊,還可以從照片中看到比賽的激烈程度、球員的風采等形象資訊。這些,都是圖片擅長的事。因此,文字與圖片配合能使報道更加完美。

  總之,要充分發揮攝影構圖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一定要緊扣住新聞攝影構圖形象價值的特性,揚其所長、避其所短,並以此規範和指導實際的採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