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養血活血化瘀的中藥方有什麼

  一般來講,在女性人群的身上,氣血不足是十分常見的症狀型別,而對於一些身體較為虛弱的男性朋友來說,氣血不足同樣也會在其身上出現,而男人要想補氣血,就可以選擇中醫補氣血藥方,下面由小編給大家介紹氣養血活血化瘀的中藥方吧,僅供大家參考。

  氣養血活血化瘀的中藥方

  1、白朮

  白朮為菊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朮的根莖,以浙江出產的白朮為最好,為健脾益氣的主要藥物;內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蒼朮醇和蒼朮酮,含有維生素A類物質,有保護肝臟,降低血糖,增強體力等作用;能促進胃腸液分泌,有增強消化功能的作用,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及升高血細胞效應。

  中醫認為,其性溫,味甘、苦,功能補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脾虛運化失司,水溼停留的痰飲,水腫;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安,足腫等症。

  2、枸杞

  中醫認為,枸杞有“補精氣諸不足,易顏色、變白,令人長壽”之功效。唐朝大詩人劉禹錫贊它為“上品功能甘露味。枸杞子適合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人服用。但服用過程,一定要長期堅持,每天吃一點,才能見效,枸杞子含甜菜鹼、氨基酸、胡蘿蔔素、維生素氣養血活血化瘀1、氣養血活血化瘀2、C、鈣、磷、鐵等成分。對人體健康有益,但是要注意把握用量。過量食用枸杞子會使人上火、流鼻血、甚至造成眼睛紅脹不舒服等。

  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較合適;如果想起到治療的效果,每天可以吃30克左右。挑枸杞子時要選那些粒大、色紅、肉厚、質地柔潤、味甜不苦、嚼之粘牙,並可將唾液染成紅黃色的,這樣的枸杞子質量最好。

  3、當歸

  中醫認為,當歸味甘而厚,甘入脾,厚養血,具有補血的功效。《本草正》記載:“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補血中之聖藥也。”由此可見,當歸的補血效果可見一斑。

  食用當歸基本是很少有不良反應的,但是有一些注意事項:口服常規用量的當歸煎劑、散劑偶有疲倦、嗜睡等反應,停藥後可消失。用藥不當會使當歸辛香走竄,月經過多、有出血傾向、陰虛內熱、大便溏洩者均不宜服用。用藥不當會加重出血、腹瀉等症狀。當歸的藥性有點燥烈,所以陰虛的人在使用當歸時,一定注意要加上其他的藥來抑制當歸燥烈的藥性,不然服用者會上火。

  4、甘草

  甘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莖,以質堅實而重,皮細而緊有柚溝,斷面黃白色,粉多、味甜,嚼之纖維少者為佳;內含甘草甜素、甘草素、異甘草素、甘草甙、異甘草甙等,動物實驗證明甘草素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和抗炎、抗變態反應作用;此外,尚具有鎮咳,鎮痛,抗驚厥作用。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補脾和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解毒,調和諸藥,適用於脾胃虛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瘡瘍腫毒,中毒等症。

  5、黃芪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認為黃芪“益元氣而補三焦”,清代的黃宮繡稱黃芪為“補氣諸藥之最”。黃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它的主要藥理作用是“益氣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託毒生肌”。凡是中醫認為是“氣虛”、“氣血不足”、“中氣下陷”的情況,都可以用黃芪。

  神農嘗百草時,最為讚賞的便是黃芪。相傳,當時神農因為誤食“獨活”而體弱,結果在找到黃芪吃下後,立馬身強體健。而黃芪補氣血的功效,也因此問世了。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託毒排膿、生肌的功效。現在醫學更是將其用於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等方面。這也說明,這味補氣血的中藥是一個多面手,什麼病都敢醫治。

  6、西洋參

  西洋參又叫花旗參,主要產於美國和加拿大,移種於我國的叫種參,藥用其根,為貴重藥材,是清補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蔘而不耐人蔘之溫者,皆可用之。西洋參味甘,微苦,功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適用於肺虛勞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證;以本品1—3克,水煎代茶飲,有潤喉美聲之效,戲曲、歌唱演員常飲,有益於嗓音保健;西洋參亦是體育保健之佳品,可供激烈活動後疲勞乏力,口於而渴,大汗出者服用。

  天熱很多人不敢吃人蔘,那吃西洋參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西洋參補氣之力不及人蔘,其獨特之處在於不熱不燥,凡不適合人蔘治療和溫補的人,均可試用西洋參;但畏寒、肢冷、腹瀉、脾胃虛寒等陽虛體質者則不宜用。

  7、人蔘

  人蔘是補氣血的中藥。人蔘含氨基酸、多種維生素、糖類、人蔘皁甙、人蔘酸、膽鹼等,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調營養胃的作用。由於人蔘大補元氣,可常用於呼吸微弱、四肢厥冷,脈微弱,血壓低的休克等症。此外,由於人蔘有補益強壯作用,可抗衰老,適用於久病體虛,心悸怔仲,自汗肢冷,氣短,虛脫,心衰,神經衰弱等症。

  人蔘的吃法很多,能補氣強身,提高免疫力。對於辦公室白領,建議可將人蔘泡茶喝,每次約5至10片即可。泡的時候最好加蓋悶半小時,反覆添水,當味道變淡時連渣一起吃掉。如果想要效果好些,還可再加些紅棗、黑棗、桂圓、冰糖、枸杞、百合等。除此之外,也可選擇把切成薄片的人蔘,大約1至2片,含在口中,味盡時,咀嚼嚥下。這兩種方法不僅人蔘用量少,且吃法方便,值得推薦使用。

  氣養血活血化瘀吃什麼食物好

  1、黑芝麻

  中醫認為,芝麻入肝、腎、肺、脾經,有補血明目、生精通乳、益肝養髮的功效。食用芝麻,可以促進腎生血、肝藏血和脾統血的功能。

  2、魚膠

  魚膠也有補氣血、養容顏的絕佳效果,對於氣血不足、神疲體倦、肌膚不澤、面部皺紋者都有幫助。

  3、烏雞

  在古代,烏雞曾經被做成藥品專供皇后或是妃子們調經、潤膚、抗衰老用,具有很好的補血養陰功效,煲湯是不錯的選擇。

  4、當歸

  當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他具有很好的補氣血的作用,如果和黃芪搭配之後效果更好。

  5、蘿蔔乾

  蘿蔔乾是非常有益的蔬菜,也是最不起眼最便宜卻是最好的養生蔬菜,因為它所含的維生素氣養血活血化瘀極為豐富,鐵質含量很高,它的鐵質含量除了金針菜之外超過一切食物。

  6、紅豆

  紅豆有活血排膿、清熱解毒的作用,還有利水退腫的功效,能幫你解決水腫發胖的困擾。至於營養價值方面,紅豆富含維生素氣養血活血化瘀1、氣養血活血化瘀2、蛋白質和多種礦物質,補血功能強大。

  7、紅棗

  紅棗是眾所周知的補氣養血聖品。它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礦物質鈣等多種氨基酸和營養成份,而且物美價廉,既可以熬粥煲湯,還可以直接食用。

  8、葡萄

  葡萄味甘酸、性平,歸脾、肺、腎經。常吃有補氣血,強筋骨,利小便。宜於血虛便祕,脾虛食少,脾虛。

  9、南瓜

  被清代名醫陳修園讚譽為“補血之妙品”的南瓜,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必需氨基酸,鈣,鋅,鐵,鈷,磷等等,其中,鈷是構成維生素氣養血活血化瘀12的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幫助血液中的紅血球正常運作;鋅則會直接影響成熟紅血球的功能;鐵質則是製造血紅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食之,全都是補血的優良營養素。

  氣養血活血化瘀的注意事項

  1、儘量採用食補,俗話說得好“是藥三分毒”。正常我們人體每天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只要通過“吃”就可以解決,不要挑食,所有的食材都基本上對人體有益。

  2、女性經期、孕產期不宜補氣女性經期、孕產期,因為失血較多,特別需要額外的補血來彌補消耗,此時,確不宜同時補氣,因為補氣會讓女性感覺燥熱,所以女性經期、孕產期不宜補氣,適合補血。

  3、氣血儘量分開補,氣血分開補既有利於更好的吸收,也有利於降低因補氣過多而導致的副作用,最好是採用白天補氣,晚上補血,人白天主要是靠氣運作,晚上靠血運作,所以白天補氣,晚上補血這樣才能更好的吸收利用。

  4、確認自身身體條件,現在人補氣血只知道氣血同補,氣血同補是指氣和血都虧的人可以同時補氣血,氣血不是補的越多越好,而是將氣血補平衡就可以了,所以確認是否需要氣血同補,還是隻需要補血或者補氣,確認好身體條件才是補氣血的前提。

  5、補氣血的重要並不適合各種人群,一些小孩以及青少年應該儘量別喝。中醫方面認為,小孩屬於身體快速發育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應該按照身體的正常規律來成長,如果過多的服用這些補身體的藥材,就相當於揠苗助長,並不利於身體健康反而有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