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綜合實踐課教案計劃表範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傳授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因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比其他任何課程都更強調學生對實際的活動過程的親歷和體驗。以下是小編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數學綜合實踐課教案計劃表相關範文。歡迎參考閱讀!

  一

  教學準備:

  1、 材料:甘蔗、FLASH軟體、小刀、多媒體各項裝置。

  2、 知識:初中數學二年級部分幾何、代數相關知識;環保、城建等知識。

  教學重點:

  如何建立數學模型?挖掘教材中的應用問題的素材。

  教學難點:

  現實問題到數學模型之間的資訊加工、分析處理過程。

  教學原則:

  “三主”原則

  教學方法:

  實驗法、講授法、啟發發現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即用現代教育技術展現數模化***抽象***的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言 今天的課是一堂數學活動的研究課。首先,我和同學們一道對到會的專家、領導表示熱烈地歡迎和深深地謝意。 學生認真伶聽。 為創設教學情境做伏筆。

  問題 同學們有沒有信心上好這堂研究課?

  在這些專家或領導中有一位同學們都熟悉的人物——黃校長,同學們,你們怎樣用所學的知識確定他現在的位置?

  講述兩類方法:座標確定和方向角確定。多媒體演示。 學生以學習合作小組進行討論並確定方案。

  學生回答

  學生看 鼓動學生

  啟用學生

  帶學生進入教學情境

  瞭解數學文化的價值

  課題 初中數學應用問題探究

  實驗 材料準備:甘蔗三根、刀三把、一個有地磚或牆磚的場地、

  一個七人的學習小組。

  實驗要求:每小組將甘蔗分成七份。***一組在教室內,另二組就在教室外***

  媒體演示:點選 三個小組實際操作,並先代表陳述分配方案;其它學生在堂內設計分配方案。

  學生看、想 激發興趣;培養實踐能力、語言表答能力、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

  瞭解身邊的數學。

  講授 數學建模:對一個現實問題從數學的視角經過資訊分析、加工、抽象處理,用數學語言描述其中的關係、規律或空間形式轉化成數學問題的過程。

  析、加工、抽象
 

  二

  一、活動目的:

  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分析社會、認識社會,初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

  二、活動原則:

  1、學科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必須緊緊圍繞運用數學知識這個中心,必須緊扣數學教材的內容;

  2、實踐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必須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必須是學生的考察、參觀、訪問、製作、公益勞動等的實踐活動;

  3、全員參與的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應是全體學生參與的活動,決不是教師或個別學生演示,或部分學生操作,其他學生看熱鬧,只動口不動手的活動;

  4、知識的應用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要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絡的因素,讓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探索創新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自主地實踐活動,對於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教師不必多加限定,讓學生充分開動腦筋,大膽地進行嘗試,努力有新發明、新創造地完成任務;

  6、活動多樣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方式的多樣性包括活動場地的多樣性: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課內,也可以在課外,可以在校內,也可以在校外;活動方法的多樣性:如參觀、訪問、思考、製作、觀察、實驗、調查、討論、閱讀、操作、競賽、表演等;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等。

  三、活動的內容:

  小學數學教材第十二冊的教學內容包括:百分數***二***;比例;圓柱、圓錐、球;簡單的統計以及整理和複習等,根據教材的這一教學內容,確定六年級下學期的數學實踐活動內容為:

  1、根據教材百分數***二***的教學內容,進行以《小小銀行》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儲蓄的意義及儲蓄方面的有關知識,活動時間在三月份。

  2、根據教材圓柱、圓錐、球這一部分知識,進行以《做一做》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的立體幾何知識,學做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活動時間在四月份。

  3、根據簡單的統計這一知識,進行以《簡單的統計》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並運用所學的統計知識對所調查的資料進行簡單的統計,活動時間在五月份。

  四、活動組織:

  1、根據學生居住範圍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出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組長,小組的成員要兼顧學生各方面的表現,並對各小組的活動提出要求。

  班主任老師要與社群、單位等取得聯絡,徵得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援;或請家長幫

  忙,對於學生的活動能給予方便。

  2、小組活動的時間以學生的業餘時間為主,如週六、週日、節假日等,活動的方式以小組活動為主,也可以在小組長的協調下,合理分工,分散活動。

  3、把每週五夕會的十分鐘時間定為各小組實踐活動的交流與總結時間,班主任教師要了解各小組的活動情況,對活動的形式、內容等進行合理的調整,以達到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有效調控;同時各小組長要對一週來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並提出下一週活動的具體要求。

  五、活動步驟:

  1、學生按劃分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帶領下,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活動的內容要根據本學期數學實踐活動的主題來確定。每月的具體活動內容如下:

  三月份:

  活動主題:《你喜歡什麼電視節目》

  調查的主要內容:瞭解周圍人們對電視節目的喜愛情況;

  四月份:

  活動主題:《做一做》

  活動的主要內容:

  ***1***蒐集長方體、正方體、硬紙盒、實物等。

  ***2***把蒐集到的實物用剪刀剪開,觀察各形體展開的面的形狀,各部分尺寸與整體之間的關係。

  ***3***準備做紙盒用的硬紙殼。

  五月份:

  活動主題:《簡單的統計》

  調查的主要內容:

  ***1***調查近幾屆奧運會中國隊獲得獎牌的情況;

  ***2***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的情況;

  ***3***在教師的組織下實際測量各小組學生的身高,體重,並計算各小組男女生的平均身高與平均體重。並記錄所測量的資料。

  2、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對各小組調查的材料進行篩選,刪除與數學知識關係不大的內容。

  3、在學生進行大量的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全班學生都參加的數學實踐活動課。***活動時間不限於40分鐘,把準備的活動內容進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