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風閱讀練習及答案

  從東漢華信修築錢塘,形成西湖至今,西湖的風吹了一千多年,滄海桑田。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西湖的風》閱讀材料

  西湖的風

  柯靈

  地上的樂園早經失去,人間的天堂都已毀滅……

  我們的藝術家常常精通商業三昧;而商人卻總兼有著名士才情。多謝那一片玲瓏心機,如今我們閒情的士女,只要略略破費,在“孤島”上也得從容地欣賞淪陷了的西子風光了。

  哦,這一帶木頭的雉堞,儼然是杭州城廓,圍著一片擾攘與太平。靈隱古剎也建立在繚繞的脂粉香中了,雖然缺少些參天的古木,四周未凋的綠樹,在遊客的心裡也該有些涼意?這裡是紫霞洞,過去點兒還有飛來峰,人工的堆砌也居然不缺乏丘壑之勝;小溝裡一樣浮著遊艇,且有著比湖上更加美豔的船孃。“三潭印月賞中秋”,難得是團圓佳節,先別管世亂年衰,萬人失所,我們也得有一夜狂歡。你看著電炬下的長堤蜿蜒,樓臺隱約,這一池子水還不夠我們幻想的游泳嗎?……

  偉大的匠心!先生,你們真使我不能嚥下這一聲讚歎了。

  ***可是,我這不懂風雅的俗人,卻無端的引起了憂煩。***你自然不會知道,我的家正在浙東,離錢塘江還不到百里,離鄉和還鄉那是道必經的津樑。在義渡的木船上望著連天煙水,我曾多少次因為出遊和還鄉的喜悅,在心裡親切地叫著它的名字,像叫著久別的親友。去年秋天,錢塘江上架起了鋼鐵大橋,——那是個稀有的大工程,國家為它耗費過巨量的物力,無數人為它流汗,千餘個工友因為工作被夜潮捲去。——火車可以從上海一直通到我們故鄉了。……可是誰知道現在成了什麼樣子?橋呢,毀了,當然。***我想得出那殘斷的骨架,在嗚咽的江聲中傲然獨對西風。堤岸寂靜,除卻天邊的雲樹,沙灘上的鐵蒺藜,江上失去了白色的帆影,岸畔也不見一個行人。夜來了,濤聲拍岸。子夜的潮頭狂怒地湧起,迎著下弦的月色,唱出它滿腔悲憤。***

  自然你更不知道,杭州城裡有著不少我的故舊和新知,湖上也曾有我繁密的屐痕,如今我還摸得出那一把歡喜與哀愁。杭州的街道在喧擾中也有著平靜,一道柳蔭掩映,只能給少婦在岸邊搗衣的浣紗溪,象徵著的正是杭州的情調。西湖是杭州人的驕傲,那一湖的煙波,一堤的細柳,一帶的層巒,詩人為它們傾倒,闊客為它們一時間也起了閒逸的心。而杭州人是吃了麥稀飯也要餓著肚子游西湖的。這些平靜慣了的人,平常我討厭他們,這一會卻有了衷心的懷念。美色對於女人,在亂世只有一面招攬暴客的酒帘,秀麗的湖山勝蹟,在炮火下更不堪聞問,西湖的劫數,誰又能夠想像呢?前夜有客自湖畔來,問起訊息,他只有搖頭與嘆惋,眼睛泫然了,可是射出來的是憤怒和復仇的光。他說一切傷心都無從說起。

  聰明的先生,我真佩服你們的機智。可是人的思想是奇怪的,你看,我的思路這一下子被引得多麼遼遠?湖山如夢……說真的,一切到過杭州的人,他記憶裡的湖山比你們創造的世界更闊更美。而現在西湖的風裡是夾著血腥氣的,我們聞得出。湖畔的一根草一朵花,我們也應當看得出那含愁的顏色。

  告訴我,先生,我們幾時能夠到真的西湖,去看看那無邊的煙水,或者,你可以告訴我們一點湖畔的真的訊息嗎?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八日

  【注】作者寫作此文時,杭州已被日寇侵佔。這一年,上海某電影公司舉辦了一個所謂的“西湖博覽會”,用佈景搭出西湖風景,讓“孤島”上海的士女遊覽,很多善男信女還去“靈隱寺”進香,在上海灘引起了轟動。

  《西湖的風》閱讀題題目

  1.畫波浪線的句子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點部分的含義。

  ***1***偉大的匠心!先生,你們真使我不能嚥下這一聲讚歎了。

  ***2***這些平靜慣了的人,平常我討厭他們,這一會卻有了衷心的懷念。

  3.作者是從哪些時間、空間的角度描述“西子風光”的?

  4.賞析文中畫直線的句子。

  5.這篇散文以“西湖的風”為題,聯絡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西湖的風》閱讀題答案

  1.①結構上承上啟下。②奠定了憂煩、悲憤的情感基調。

  2.***1***“偉大的匠心”,反話正說。看似讚美,實為嘲諷。景棚裡的西子風光儘管匠心獨具,卻總是虛假,難改國土淪喪的現實,譏貶、憂憤之情溢於言表。

  ***2***“衷心的懷念”,曲折表達了對故土的真切懷念和悵恨、悲憫的複雜情懷。

  3.①“孤島”上人工的“西子風光”。②記憶里美麗的“西子風光”。③想像中殘破的“西子風光”。

  4.①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通過描繪錢塘江景的蕭條與天空月色的悽清,表

  達了作者的傷懷、悲憤之情;通過描繪大橋骨架的傲然與錢江浪濤的狂怒,寄寓

  了民眾不屈的意志和禦侮的決心。

  ②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嗚咽”的“江聲”、“傲然”的“骨架”、“狂怒”的。

  5.①題中的“西湖”,點出文章抒寫物件,失去的西湖也是淪陷的祖國大好河山的

  縮影。②題中的“風”,突破時空,引出虛景,即記憶、想象和訊息中的西湖,與眼前人造西湖的實景形成對照,藉以寄託黍離之悲。③與文中多處提到的“風”呼應,結構上貫通全文。④與文末“夾著血腥氣”的“風”照應,表達了憂憤之情和警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