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唱歌者常犯的錯誤及其糾正方法

     很多初學唱歌的人因為沒有專業的訓練,所以唱歌時難免會犯一些小錯誤,接下來小編為你搜集了初學唱歌者常犯的錯誤極其糾正方法,請參考。

  

  1.不清楚自己所屬音色

  每個人的音色都各有其特點,這是天生的,但是沒有經過專業的發聲訓練,就很可能不會被正常的表現出來。很多人有時候,在發聲方法上出現:喉嚨打不開、呼吸不順暢、聲音不集中等等問題。

  很多學生過於模仿聲部的音色,時間一長,會給聲帶帶來很大的負擔。

  2.呼吸不穩定

  初學者在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訓練之前,氣息控制的能力都是非常弱的,一般氣都表現在胸腔上,肩膀和胸腔都會往上挺,以至於在歌曲中不能連貫的唱完整首歌,長的句子不能完全唱下來;還有氣息沒有控制好,會很輕易的導致音準往上升;聲音上還會出現時而強、時而弱;喉嚨時而鬆、時而緊。

  這個聽起來缺乏連貫性,要解決這些問題,就應該加強對歌唱呼吸的訓練。

  3.發聲、咬字部位不統一

  初學者在咬字上面一般都會有明顯的變換現象,一首歌裡面會出現字音有時候靠前,有時候靠後,有圓有扁,沒有把組成字的聲母和韻母唱好,並且字與字之間的連結,字與音之間的連結沒有唱到位,這需要多在臺詞和發聲練習上下工夫。

  4.音高不穩定

  俗稱就是說“跑調”。跑調分為兩種現象。一、冒調。就是音準偏高,這是缺乏流暢的美感,並且向上走音。原因是缺少音準觀念,呼吸急促,吸氣控制不好,氣息衝擊過猛,並且氣息吸入的過淺。二、偏低。就是音偏低向下走音,特別是越往高音音準越偏低。這些都是因為氣息不足,而且控制不好,聲音支援的不夠。

  建議應該建立準確的音準觀念,多注意氣息要吸的深些,控制住呼吸,加強橫膈膜的力度控制。

  5.聲音發散以及白聲

  聲音擴散都是沒有歌唱共鳴的表現,位置偏低、聲音發散、無正常音波,聲音缺乏表現力,幾乎處於說話時的自然狀態。要解決這個問題要注意口腔要充分開啟,力求形成共鳴的空間,並且注意氣息的深度和控制,要建立字由“扁”到“立”由“橫”到“豎”的概念,把每個字都和共鳴結合起來。

  建議多做開口音練習,可先做哼鳴高位置練習。

  6.不正常的顫音現象

  就是“抖音”,原因是喉頭位置不穩定而動搖,發聲器官的肌肉處於失控狀態,初學者喜歡模仿會有此問題,需要先控制喉頭位置,加強音準觀念和發聲的穩定性,建議少唱歌多練聲。

  7.鼻音

  鼻音表現在:音色出不來、混濁、無力度、聲音傳不遠、咬字不清晰、缺少透明的共鳴色彩。這是初學者把鼻腔共鳴和鼻音搞混淆了,所以才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應該要分清楚二者的關係,建議做練習時多體會打哈欠的感覺,將聲音唱的位置高些,把注意力放到頭腔共鳴處,多唱開口音和頓音跳音的練習、暫停哼鳴的練習。

  8.吐字不清晰

  吐字含混、缺乏力度。原因是咬字時脣、齒、舌等沒能得到協調,不能大膽的咬字,並且對聲母的發聲動作、部位控制不夠。另外,喉嚨開得太大也會影響咬字。初學者在糾正問題是要果斷用力,嘴的動作要靈敏,將字頭、字腹、字尾處理好,但在此同時不能將字咬死,並且與發聲訓練中的共鳴位置結合起來,進行整體練習。

  9.只注重發聲技巧,不注意音樂修養

  大多數初學者都把學習歌唱發聲的技巧、以及如何唱高音等技術問題放在學習聲樂的主要位置上,從而忽略了音樂修養和藝術審美品位,是提高歌唱水平的一個因素。建議多聽多看音樂會、交響樂、歌劇、舞劇、畫展、多閱讀文學作品、以及多瞭解其他與音樂相關的知識等。

  10.只注重聲音,不注重情感表現

  初學者大部分會認為,唱歌就是唱聲音。聲音唱的高、響就好,沒有考慮到歌唱情感的重要性。因為,把歌唱好,關鍵要以情帶聲,要用真情本身的美感受到聽眾的感染,試想演唱者自己都沒有被感動,如何感動別人呢?

  比如:歌唱者只顧聲音將歌曲唱的像背書一樣平淡無華;演唱時太多虛飾、做作、只表現自己不表現作品、看上去過於浮淺;對作品理解表現錯誤。這些都是該注意的,因為情感和聲音是組成歌唱永恆的不變的真理,缺一不可。

  唱歌初學者練習發聲的目的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簡要地說,就是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環節,通過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為達到聲情並茂的演唱服務。

  我們練聲的目的是要調整鞏固科學的發聲狀態,把良好的歌唱狀態保持到歌唱中去,改變平時生活中自然的發聲習慣,使之成為符合歌唱發聲的習慣和狀態,所以必須明確我們練聲的目的,而不是簡單的“開開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