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批評學生的技巧

  當老師,難免要對學生進行批評。一說起批評,友人總是把它與“板著面孔訓斥”畫上等號,其實,批評也是一種藝術,為了達到“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目的,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特別是對大學生的批評,更應該注意方式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一、批評學生注意批評的尺寸統一

  不管是班幹部還是一般學生,有了缺點錯誤都應受到批評。如果該批的不批,不該批的狠批,那就會使學生產生不平衡的感覺,降低教師的威信,造成班級的不團結,從而也影響了師生關係的和諧。

  二、批評後要給他改正的機會

  對學生進行懲罰教育時,因為我們的物件是學生,有些錯誤學生並不能一下子改掉,所以,我們還必須“治病救人”,不能把犯錯誤的學生一棍子打死,要給他機會,讓他翻身。可以採用“有限違紀免責制”,“自選懲罰制”,“準違紀告戒制”等。

  三、批評要“理直氣和”,善用無聲的教育

  當教師認為必須批評一個學生的時候,因為他犯了錯誤或者是學習態度很糟糕的時候,你可以先平和的稱讚一下他的某一優點,使批評的意見變的柔和並且易於聽取和接受。如果學生情緒比較激動的話,這樣柔和的誇一下他的話,他也會由“老虎”變成一隻可愛的“大貓”的。在批評的時候建議多用建議性的語句,比如“如果我是你,我會……”也多用眼神、手勢等無聲的語言可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四、批評要適時適度,切忌嘮叨

  在多次問卷調查中,大部分學生認為寬鬆活躍型為最好,而很少選擇關係嘮叨型。這有力地說明學生討厭教師無緣無故地嘮叨,即使是關心的。那麼教師如果選擇了嘮叨,就意味這要從心理上和學生對立。 學生,無論從心理上還是從思想上都處於不斷地成熟階段,好多問題都不會想得很透徹。因此,明智的老師不隨便去批評學生。他會選擇適當的時候,用文明的語言恰當地進行發自肺腑的談心,聰明的學生便會心領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批評要客觀公正,有所針對

  批評通常是在事情發生後出現的,教師一定要深入瞭解事實,調查情況,通過研究分析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給予公正合理的批評。客觀公正是教師對學生作出評價的最基本要求。 有時,教師心情不好,或者對某學生有偏見,就直接用非常刺耳的話語去批評學生,讓學生覺得老師的可怕,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有客觀公正的標準。而且要針對一件事詳加了解,仔細思考之後,再去處理,不要盛怒之下錯斷糾紛,使學生受了冤枉。

  六、批評教育要“前堵後截”

  所謂前堵,就是教師在批評學生某一缺點或錯誤時,應該指明該缺點或錯誤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出現的,而非一貫的、必然的。教師對學生以前的失誤或過錯,要表現出一種大度和寬容。反之,如果教師把學生以前的過錯經常掛在嘴邊,學生就會對自己喪失信心,放棄繼續努力的嘗試。所謂後截,就是教師要對學生有信心,不把學生現時的缺點或錯誤當成永久不變的事物來看待,而是積極樂觀地相信學生犯錯只此一次,希望並相信他今後會克服缺點,不再重犯此方面的錯誤,防止學生自暴自棄。

  七、批評要委婉含蓄,有所顧忌

  含蓄,自古以來被稱為有君子風度的人的標準。成人之間需保持此風度,那麼,教師與學生之間亦應如此。學生畢竟是學生,有錯誤在所難免。因此,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要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緒,不要三句不離罵字,甚至舞槍弄棒的,大打出手,給孩子造成緊張、恐懼的心理。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心理壓力過大,甚至產生畸形心態。 教師應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理解他們,用平和的心態熱情的和他們談心,含蓄的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希望孩子明白自己的心願,從而建立默契關係。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他們,才能啟迪學生的心智,達到教育的目的。

  八、批評學生要做到精確無誤,“批”與“評”有機結合

  批評之前一定要注意把握學生所犯錯誤的實質。精確的溝通會使你的批評轉化為一種改善關係的機會。批,是對學生的錯誤或缺點予以指出、糾正。評,是對學生所犯錯誤進行評論、評判。批是評的前提,評是批的深化,二者是因果關係,是辯證的統一。批評的目的在於通過批評達到糾正、幫助、指導的目的,使被批評者找到差距,明確事理,避免重犯。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時,不能簡單地一批了事,把批評完全等同於否定,那樣師生關係不會和諧的!教師應該以“批”為切入點,以“評”為落腳點,不要只“批”不“評”,或重“批”輕“評”,而要“批”與“評”有機結合。

  九、批評學生要對事不對人

  當你提出批評時,一定要針對某一具體的學生和事,不可泛泛而論。批評學生時要把受批評學生的人和個人的行為區別開來。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某一行為和情況做出批評,而不要轉化為對某個學生的一種評價。教師對學生的批評、管教、甚至懲戒,都是針對學生的行為,而不是學生的尊嚴。看過一篇文章《尊嚴可以再撿起來嗎?》,寫的是一個學生上課看課外書,教師當場把書給撕成了碎片。事後教師找學生道歉,但學生不接受教師的道歉,反問道:“一個人的尊嚴失去了,可以再撿起來嗎?你一句道歉就可以彌補對我的傷害嗎?你根本就不配當我的老師”!從中可以看出在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一定要顧及學生的尊嚴,否則批評就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十、明白批評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有的教師便嚴厲地批評學生。批評不斷失去效果,於是批評的方式不斷升級,到頭來,批評成了目的,教師為批評而批評。這樣的批評不但不能產生效果,而且還會使學生產生反抗。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冷靜地思考一下,便會知道,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批評只是其中一種手段,而並不是唯一手段。如果用其他的手段也能達到目的的話,批評並不是必需的。從孩子的成長角度來看,學校就是社會的縮影,從學校走出來的學生,長大可能成為部長、總理,也有可能淪為罪犯。而在學校階段,就用恰當的批評手段讓他們銘記終生,知道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是犯罪,這不也應該是學校肩負的責任嗎?事實上,現在有些學生的違規行為已處在違法犯罪的邊緣,等到他們真的犯罪了再來進行教育,就已經遲了。我認為,在違紀和違法犯罪之間,學校起著巨大的作用,而小懲大戒的批評教育手段則會讓他在邊緣處止步。怎樣對待學生的不足與失誤?

  十一、批評學生要注意場合

  學生犯了錯誤,批評的場合與效果的關係十分明顯。同樣一件事情,批評的場合恰當與否,關係到批評效果的好壞。教師應根據學生犯錯誤的性質、程度和學生的性格、脾氣選擇適當的場合開展批評。一般來說,性質較為嚴重、影響較大或者帶有普遍性的人和事,宜進行公開批評,以達到防止事態發展的目的。反之,則應採取不公開批評的方式,以達到既糾正了偏差,又防止了因小題大作而傷害被批評者自尊心的目的,從而給學生創造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良好環境。然而許多教師喜歡把辦公室當作批評學生的場所,認為辦公室裡氣氛嚴肅,對犯錯的學生具有威懾力。有的學生性格內向,自尊心極強,在辦公室裡當眾受責,會讓他感到奇恥大辱,常見到教師唾沫橫飛的訓斥,學生低頭不語的接受。最後好象被老師說服,但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從此與老師產生心理隔閡,對教師產生偏見,影響了正常的師生關係。甚至有個別性格暴躁的學生當面頂撞老師,讓老師下不了臺,使問題嚴重化。

  批評是一門藝術,不僅要使學生明白自己錯在哪,更應指出對在哪並且懂得應如何去做!不僅要教育學生,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總之,生活在一個個團體中,批評別人,聽任批評都是難免的。教師在工作中過多地進行偏頗教育、嘮叨教育、直接教育都是不可取的。避免無用的批評,適時適度地善用批評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