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正能量哲理故事
分享幾個充滿正能量的哲理故事,希望你喜歡。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一隻想變成橘子的蘋果
一個人也要活成一支隊伍,這其實並不難,在這個充滿規則的世界裡,我們已然是一支步伐整齊的隊伍。
你須在3歲前學會自己洗澡、吃飯,你須在7歲前入學,你須在18歲前考入名校並在此之前不允許戀愛,你須在22歲前找到光耀門楣的工作自食其力,你須在30歲前結婚,你必須老老實實地生活下去。
有規律地生活是一種成熟,按規則去生活則是庸俗,可你不按規則去生活,在旁人眼裡那就是傷風敗俗。
我的表姐是個不守規則的遊行俠,第一次隻身前往東南亞徒步旅行那年,全家人都快急瘋了,舅舅更是盤算著如何痛罵她一頓。她回來時已是半年後,一路上她住最廉價的旅館,穿最廉價的衣服,卻度過了一段最享受的生活——是的,我從她被晒得黑黝黝的卻充滿興奮光澤的臉上,可以判斷出這一點。
畢業後的三年裡,她三次跳槽,每次都是存夠錢便辭職上路。現在她在新浪網工作,領導問她:“如果我不批你的假你怎麼辦?”表姐說:“那我們可能就只能做朋友了。”至此,她的領導也“怕”了她,同時我也明白,沒有誰再能阻擋她上路。
拋開“責任”不談,我是羨慕表姐的。“在路上”並不是適合所有人的生活,但我明白,她正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上大學時很喜歡的一首歌是幸福大街樂隊的《一隻想變成橘子的蘋果》,大部分人對歌詞的解讀是“諷刺那些不珍惜自己擁有的、而嚮往別人的生活的人”,可在我看來並非如此。
歌中講述了一隻想要變成橘子的蘋果的故事,這隻蘋果有理想,它是一滴心中翻滾著滄海波濤的露珠,它想要追求理想生活,“變得豐滿一些性感一些,變得酸酸的”,不被世人同化,卻又徘徊在“現實”與“理想”的交叉口。
歌詞反覆唱著“這麼笨的蘋果,我從來沒有見過”,這大概是一個迷茫的年輕人的自嘲吧。
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一顆不俗的心,喜歡別緻的事物,追求另一種生活。這種情懷在我看來極其可貴,那時我們思考的不是“我被誰需要”,而是“我需要什麼”。
作家毛姆在他的《佛羅倫斯月光下》借主人公羅列之口說道:“據我所知,我只有一次生命可以使用,我非常喜歡它。如果我不充分運用我的機會,那我是多麼傻的人!我還年輕,我也知道青春不會長久,那麼我為什麼不能趁有機會的時候儘量快活呢?”
毛姆的一生,風流浪蕩、不缺錢、愛冒險,同時不虛偽、熱愛生活、追求人生的真諦,並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豐滿而性感的生活,任誰都是喜愛的。
:我的1999
1999年,馬雲在杭州自己的家中創辦了阿里巴巴,他對追隨他的17個人承諾,將帶領他們打造出全世界最牛的電子商務公司。不過,因為只有50萬元的創業資本,所以每月只能給每個人發600元的工資。
1999年,深圳潤迅的年輕工程師馬化騰把大學同學張志東叫到一家咖啡館,急切地說:“我們一起辦一家公司吧。”他們又招攬了另外兩位同學和一位懂銷售的朋友,湊齊50萬元,創辦了騰訊。
1999年,在上海一家國有企業當董事長祕書的陳天橋面臨一個惱人的選擇,他是該拿僅有的50萬元去買一套房子呢,還是用它去創業?在妻子和弟弟的鼓勵下,他決定冒險,辭職創辦了盛大。
這幾個發生在1999年的50萬元的故事,已經成為當代青年創業史上的傳奇。
其實,那一年,我也有50萬元。
1999年開春,我的同事、好朋友胡巨集偉約我去浙江淳安的千島湖搞調研。到了那兒,縣裡的開發公司透露說,他們有意將一些小島拿出來做生態農業開發,鼓勵私人承包經營。胡巨集偉的小眼睛當時就亮了。
開發公司包了一艘船,帶著我們遍覽全湖,很豪氣地說:“你們要哪片地都可以。”
千島湖還有一個名字,叫新安江水庫,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大型水利建設工程,為此遷移了30萬人,淹掉了整個淳安老城,龍應臺的媽媽家就沉在了湖底。這裡的山水號稱江南第一,水質之佳更是舉國無雙。
舟行水面,排浪碎玉。巨集偉像個農民一樣蹲在船頭,望著湖面痴痴出神,這個神情深深地打動了我。他是當時中國最好的報道農村的記者之一,對土地、莊稼有宗教般的熱情,“如果咱們有這麼一個小島……”他用極誘惑的語調,欲言又止。
接下來的事情是:他先給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打電話,認定此事合法。然後,與我一起看中了東南湖區一塊140多畝的半島山林地。開發公司伐去山上的松木林,我們種進去了3000多棵楊梅樹。楊梅屬喬木植物,從苗木入土到結果採摘長達8年,農民很少有人願意成片開發,因此,我們的半島便成了杭州地區最大的一片楊梅林。
承包半島、種植苗木、建築房屋,花了我們50萬元。
如果,在1999年,那50萬元沒有用來買島,而是去創業;如果,那年在杭州的馬路上騎自行車,碰巧撞翻了馬雲,然後成了阿里巴巴的股東;如果,那年拿50萬元全數去買了王石、李嘉誠或巴菲特的股票……有一次去大學演講,跟同學們聊及這些“如果”,大家都嗨得如痴如醉。
其實,1999年,我正在進行著一項祕密的寫作計劃。上一年,受東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民營企業界發生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次大倒閉浪潮,愛多、南德、瀛海威、巨人等大批顯赫的企業土崩瓦解,我行走各地,實地調研,將之一一寫成商業案例。
2000年1月,此書出版,取名《大敗局》,它改變了我之後的寫作命運。如果用1%的阿里巴巴股票,換一部《大敗局》,你換還是不換?
半島上的楊梅長得很緩慢,沒少讓我們費心。壓枝、施肥、除草、採摘、銷售,以及與周圍的農戶斡旋,每年都有諸多的煩心事。從投資回報率來說,農業從來不是一個賺錢快的產業。司馬遷在2000多年前就說過了:“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
這10多年來,我到島上的次數並不多,每次棲居數日,又匆匆離開,回到喧噪嘈雜的都市裡,歸根結底我還是屬於都市的。不過,那裡帶給我的別樣的快樂,卻是無法用金錢來量化的。
千島湖的天是那麼的藍,空氣中有種處子般的香氣,天很近,草很綠,時間像一個很乖、很乾淨的女孩。在這裡,生命總是很準時,沒有意外會發生。院子裡的草在該長起來的時候適時地長出來了,就像那些似是而非的煩惱,你去剪它,或不去剪它,都僅僅是生活的某一種趣味而已。
到了酷暑盛夏,我們會搖一隻小木舟到湖中心,試試水溫,覺得還可以,便跳下去遊一會兒泳,然後躺在搖搖晃晃的小船上看天上的雲。千島湖的水真的很好,人在水中好像嵌在裡面一樣,一眼可以看到自己的腳趾。因為空氣很清新,因而聲音傳得很遠,岸邊漁家夫妻打情罵俏的聲音都遙遙地傳來,聽得很清楚。
我們的屋前有一片不大不小的草坪,正對湖面,種著七八種不同的花木,中央有一株長得很繁茂的桂花樹,這是1999年從杭州運來種下的。每年桂花盛開,風過葉響,它就不停地搖,好像一個很喜歡顯擺的小妮子。
人生的路,有的時候越走越窄,有的時候越走越寬。但每一次選擇,都註定意味著無數的錯過。
1999年以後,我保持著每年創作一本書的節奏,我覺得這是一個職業作家的自我約束。這些書有的暢銷一時,有的默默無聞,有的還引起了訴訟糾紛,但在我,卻好像農民對種植的熱愛一樣,既無從逃避,又無怨無悔。
我們讀書寫作、創業經商,都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不甘於現狀,才有可能擺脫現狀。同時,我們也應當學會不悔過往,享受當下。
人生苦短,你能幹的事有很多,但真正能腳踏實地去完成的事卻很少。正如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說過的那句話:“所有我們完成的美好事物,沒有一件是可以迅速做成的——因為這些事物都太難、太複雜。”
:我們終會遇見想要的未來
“我們終會遇見想要的未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雖然並不知道這個“未來”是什麼狀態,無法把它具象化,但只要夢想不拋棄我,我就不會先背棄它。
只是,在與夢想同行的途中,總會遇見這樣一段時光,逼仄黑暗,孤獨無依,你停下來想要靠一靠,歇一歇,釋放心中的疲憊。這一刻,你會無助,你會茫然,像個走迷宮的孩子,完全不知道下一個出口在哪裡,可你還要提著一口氣站起來、走下去。你明白,如果這一刻放棄了,也許就再也遇不到那個想象中的未來了。
2012年,大三暑假,我一個人住在北京的地下室裡,窄小的房間僅僅容得下一張床。一個趔趄,就能栽倒在床上。剛入住的時候,各種不適應,卻還是自我打趣,看,多好,進門就可以睡覺了。悶熱的夏天,空氣卻是溼漉漉的,要滴出水來,洗過的衣服,無處晾晒,只能擱在陰涼的空氣裡。
為了能夠掙到下一季度的生活費,我在南鑼鼓巷的一家冷飲店裡打工。二十出頭的女孩子,有著五彩斑斕的願景,即便日日都要站立十幾個小時,時常加班到零點,也不覺得累,一味地沉浸在京城的新鮮氣兒裡。有老外來買東西,我會積極地用不太熟練的口語跟他們打招呼,還喜滋滋地想,學了這麼多年的啞巴英語,終於可以發聲了。
這一切都令我欣喜。然而,這欣喜太過短暫,僅僅持續了一個星期。高強度的工作讓我變成了霜打的茄子,日復一日地重複著機械而瑣碎的動作,令人心生煩躁。正趕上北京的雨季,我就站在櫃檯後面,看著雨絲打過老槐樹的葉子,撲簌簌地落一地,很文藝地想起古詩裡的句子“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會想起日間那些搖著蒲扇在衚衕裡行走的人,他們悠閒的姿態中,沒有旅人的匆忙和新奇,有的只是對這個城市的熟悉和釋然。我看著他們,試圖窺到那一絲絲的歸屬感。
可是,歸屬感是他們的。我有的,只是做不完的工作。我感到濃濃的倦意,在日記本上寫下歸家的日期,一天天掰著指頭數日子。就在那樣的境況下,我遇到了L姐姐,她比我晚兩週應聘到這家冷飲店,做的是兼職。她工作上手很快,而且動作迅速麻利,只是整個人經常顯出精氣神不足的樣子,偶爾有個小間隙,都會閉上眼睛歇息。後來,我才知道,她每天要做三份工作,早晨四點鐘起來送報紙,上午在超市收銀,下午在冷飲店站崗,每一份工作都收入微薄,但每一份工作都做得極其認真。
用她的話說,這是賴以生存的命脈,怎能不認真對待呢?
我問她,為啥要這麼辛苦?
她微微地笑了,趁年輕,多掙點錢,給孩子攢點上學的費用,以後幹不動了,就回老家。提起孩子的時候,她的眼睛裡滿是柔情,那是一個母親特有的情愫。
那一晚,恰逢大雨,L姐姐下早班,騎電動車回去,沒有帶雨具,我把雨傘借給她。她笑著推過,說拿著不方便,說罷起身從倉庫裡找了兩個黑色的大塑料袋,包裹在身上,整個人像個黑色的大粽子,只露出一雙忽閃忽閃的眼睛,衝著我笑。
我也笑了,卻在她的背影沒入雨中的那一刻,心底塵土飛揚。偌大的北京,承載了無數人的夢想,L姐姐是其中一個,他們在底層掙扎,在通往夢想的路上櫛風沐雨,卻從未放棄過快樂。
那天下晚班的時候,路過地鐵口,我站在那個彈吉他的少年旁邊,默默地聽完了那首《把悲傷留給自己》,而後對著少年微笑,看著他揚起的臉。
他有他的音樂夢,我也有我的夢。這些年來,我一直做著文字夢,在別人眼裡,彷彿是異想天開,甚至連親人也不理解,用苛責的話語給我施壓,不要做白日夢了,又沒有什麼閱歷,能寫出什麼來?周遭也有人用或嘲諷或奇特的眼光看著我,嚯,看不出來,還是個小才女呢!
那種明明是誇讚的詞彙,卻不帶鼓勵的情緒最能刺激人。
我一個人默默地泡在圖書館裡,躲在角落裡看書,陽光打在書頁上的景緻最美,白紙黑字的氣味最好聞,閱讀使我感到快樂。我慢慢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把那些凌亂的思緒記錄下來。看著文字在本上跳動的節奏,那麼輕盈靈動,好像一剎那就能繁花開遍。後來,這些文字散落在網路的各個區域,它們有了讀者,有了歸途——我也在它們的歸途裡感到快樂。
承受的磨難那麼多,經受的失敗那麼慘烈,當它們一點點地鋪展在面前的時候,你會看到行程的顛沛、前途的渺茫。可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哪怕你等不到破繭成蝶的那一天,因為你如果不去努力做一個繭,就註定沒有成為蝶的機會。
曾經看到郭斯特的一個漫畫,《別忘了,你也是會發光的》。我告誡自己,不會忘,即便這光很微弱。這些年來,喊過苦,叫過累,卻始終沒有停下腳步,為了心中那份對文字的希冀,跌跌撞撞地走了這麼久,還要不遺餘力地走下去。
沒有誰生來就是十全十美的,更沒有誰生來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使其順遂無流離。我們只能做人生的行客,慢慢地摸索,給自己找到座標,然後堅持走下去。
引用林徽因的話就是,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
夢想在你心裡,在你背上,在你腳下,但總有一天會和你融為一體,任你成為它的主宰,而你要做的,只是用心帶著它。
說不定哪一天,你的路途中就會亮起燈光,照清你奔跑的腳步,而你也會遇見想要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