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勵志演講範文

  高考狀元,代表著那一年手舉勝利旗幟,站在最高點的人。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各位同學:

  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能同大家談一談自己高三一年的體會。坐在這裡,我不禁想起去年此時,也是在這裡,剛上高三的我們坐在臺下聽上一屆的優秀同學介紹經驗。不瞞大家,那時我坐在臺下,心裡想的是,明年就該我了吧。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一年過去,我成功地由臺下爬到了臺上。那麼在這裡,在座各位不妨也暢想一下,明年的此時,坐在我這個位置的,也許就是你了。

  剛剛你們大家一起有了這樣的念頭,這很好,但這樣的念頭有一下就夠了,從現在起,請把它忘掉。也許你有十分嚮往的學府,但從現在起,最好也把它忘掉。因為你們上高三了,在高三,除了分數外,也許你們並不需要關注太多。我們要學會以一個正確的,理性的態度面對高三與高考。

  高考是什麼?有一句話說得好:有一種成人禮叫高考。高考可以檢驗出一個人的許多素質,首先當然是學習能力,更有意志品質,適應能力,應變能力等。高考不是一種完美的制度,但就中國的現狀而言,它是最公平,最合理的選拔制度。既然大家都是選擇了高考這條路的,那麼就不應再挑剔它的不足,所以從現在起,請不要再抱怨高考的殘酷,不要再挑剔高考的不合理,而是一門心思,只為一個目的,就是在高考中取得更高的分數。大家不要覺得這樣赤裸裸地談分數不好意思,我覺得,作為一名高三的學生,只要不越過某些底線,那麼再怎麼功利都不過分,畢竟只有這一年嘛。其他的,都可以暫時先放一放。如果你還是覺得不好意思,那不妨聽一聽這個歐陽修的故事:歐陽公的文章我們都知道他是追求簡練質樸的,但當年他參加科舉,也就相當於現在的高考時,文壇上流行華麗的文風,他為了順利通過考試,也只有寫那些不願意寫的文章。後來他中了,當上了考官,馬上改革文風,這又是後話了。我想,既然連歐陽文忠公都願意為了應試而委屈一時,那我們還有什麼可挑剔的呢。我們應該很坦然,甚至很驕傲地說,我們高三學生,要的就是分。

  有了一個正確的態度後,我們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取得更高的分數。努力肯定是必需的。在高三,你努力了也許不一定會有收穫,但你不努力一定不會有收穫。不過就我所知,高三的學生沒有不努力的。既然大家都努力,那麼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效率了。我認為在高三一年,效率的關鍵在於三點:有序,紮實,有針對性。

  有序,既表現在學習上,也表現在生活上。在學習上,要有科學的安排,有條不紊地跟著老師走,不要打亂仗。要相信你們的老師,老師都是非常有經驗的,他們做出的安排是最合理的。一年高三下來,這一點我的體會非常深。在生活上,要有規律,住讀的同學要嚴格遵守作息時間,特別是按時就寢。走讀的同學也不要開夜車,那樣得不償失。同時要注意營養,按時就餐,有一個經拖的好身體在高三是很關鍵的。但我個人並沒有吃過什麼營養品,也不怎麼送飯。我認為食堂的飯菜是很實惠的。回頭看高三一年,很有序,很平淡地就這麼過來了,想想卻覺得十分的充實。我希望你們一年後回頭看自己的高三時,也能體會到這種有序,這種充實。紮實,主要針對知識而言。眾所周知,高考主要考的是中檔題,只要基礎知識足夠紮實,基本方法足夠熟練,在高考中把該得的分得到,就會取得相當理想的成績。有針對性,就是把時間用在刀刃上,就是高考考什麼,你就搞什麼。最典型的科目是化學,化學本來可以很難,但高考只靠這麼難,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就足以應付,去鑽一些偏題怪題,或是一些很偏的,幾乎從不考的知識點,那還不如把時間用來強化基礎知識基礎方法。加強自己的弱科更是有針對性的做法,木桶原理大家都懂,我們高三還有一個說法,叫六減一等於零,大家的目標,應該是高水平的平衡。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我的各科分數,我在這裡很不要臉的說,我的分數應該是可以作為一個“高水平的平衡”的範本的。事實上,我的語文是弱項,記得有一次語文只考了99分。高三一年我在語文上花了很大的功夫,自己寫了十幾篇作文,做了很多選擇題訓練,最後在高考中,實力加運氣,取得了很理想的成績。我根據自己的經驗向大家推薦,惜時治跛確實是個好做法。

  同時,作為要應試的學生,為了要多得分,考試規範與考試技巧是很重要的。不妨這樣講:學習是沒有捷徑的,但考試是有捷徑的。這捷徑就是強化考試規範與考試技巧。強化考試規範就是把該得分一定要得到,在規範性方面丟分實在不值,而歷史也告訴我們,由於不規範導致的失分多少往往會成為決定你的成敗的關鍵。強化規範,任重而道遠。我自己看高考分數,數學大概有三四分,理綜大概有五六分,都還是由於規範問題導致的失分。不過我這已經算是比較少的了。規範具體有卷面是否美觀,答題步驟是否嚴密,術語運用是否準確等。這些都將直接決定你分數的高低。大家上了高三,可能會花很多時間來練字,特別是英語,事實上,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於書寫,我有一個觀點:你的字可以不美觀,但不能不工整,工整是第一位的,也是大家通過努力都一定可以辦到的。然後就是考試技巧。考試技巧,可以這麼解釋:儘可能地得分,不管這分是不是你該得的。先易後難,順序作題,這是最基本的。另外,要有所取捨,比如數學,一般最後五分是有絕對難度的,就連奧賽一等獎的同學都不能保證二十分鐘做出來的,但如果前面一點問題不出,在高考中拿到一百四十五分,你就應該燒香了。我這次最後一題搞出來了,但前面出了問題,只拿了一百四十三分;有些同學沒搞出來,但分數比我更理想。大家可以看,哪個划得來。在考試中卡住了也很正常,這時可以先放一放。高考許多題目是分很多問的,最後一問可能很難,但前面幾問不會太難,分數一定要拿到。有的大題也許很難,難到沒有思路,那麼也要把題中條件翻譯成式子,轉化一下,多少寫幾步,畢竟高考是分步給分的,而在高考中,得一分算一分啊!碰到不會的題,有時候也需要蒙,特別是選擇題。蒙也是一種能力,不過我不是特別擅長,就不多說了。

  下面就各門課具體的談一談我的複習體會:

  語文。要適應語文考試的風格,摸清答題套路。選擇題和作文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要特別重視。而選擇題中又以前五題最為關鍵。詩歌鑑賞,翻譯,語言運用,經過訓練都可以攻克。現代文閱讀相對來說難以捉摸,有點吃力不討好。如果把其他幾項搞完了,還有餘力,那麼可以搞搞現代文,搞現代文高考題是最好的資料。

  數學。數學需要大量的強化訓練,熟練掌握基本方法,像上文說的,拿到前面的一百四十五分。當然在座的各位也需要攻難題。

  英語。儘管出了新題型,但關鍵還是在完形閱讀。英語要多讀,如果沒有好的材料,不妨就讀各地高考題的閱讀。另外大家要關注湖北高考閱讀的獨特風格。我高考前大量做各地的高考題,基本不錯,但高考是很不適應,錯了三個,希望大家吸取我的教訓。另外作文要特別注意書寫。

  物理。今年的物理難,但對於學清楚了的學生是有利的,也應該能重新喚起大家學物理的熱情。高考看理綜,理綜看物理,物理看實驗,這句話請大家牢牢記住。物理要特別重視解題套路,每一類題都有比較固定的套路。同時要特別關注小處,一個受力分析錯了,可能二十分就沒了。

  化學。化學就是反覆強化基礎知識,直至滾瓜爛熟。相對來說實驗題是比較容易失分的,需要一定量的積累。

  生物。生物大題今年總算迴歸了基礎,不再像前兩年那麼折磨人,讓生物老師們又看到了生的希望。生物這門學科有點不象科學,有很多不太嚴謹的地方,大家只能慢慢體會。不過基礎知識肯定是要過關的,這是你唯一能自己把握的。

  理科綜合。可能在十二月到一月大家會開始理綜訓練,在那個時候大家就會體會到,理綜考試時時間過的有多快。所以理綜考試中時間分配非常關鍵,一般順序作題,不要在一道題上糾纏太久,一般物理70分鐘,化學50分鐘,生物30分鐘,沒有檢查的時間,所以說對大家運算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以上就是我要講的。謝謝大家容忍我的一家之言。祝大家在明年高考中為夷陵中學再創輝煌!

  篇二:我不是神的孩子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那段成就我夢想的日子,語言總是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達,高三的生活同樣夾雜著很多的味道,讓每一個認真走過了的人無法在回首時說出其中的情感。

  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從初中開始,我的夢,就是復旦大學。高三了,我似乎感覺伸出雙手就可以碰觸到我的夢想,每天無數次被灌輸高考這個概念,除了背水一戰,我別無選擇。我在床頭的小櫃子上刻了幾個大字:殺進復旦!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時的我“殺氣騰騰信誓旦旦”的樣子。每天起床後我就默唸一次。我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過著同樣的生活,心如止水。旅遊,瘋狂網上購物,八卦,戀愛問題……都被我忍痛拋棄了,長達7年的Q齡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個能一邊娛樂一邊學習的人,厭倦總是有的,偶爾也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對夢想的瘋狂在初入高三時達到了極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來臨之際幻化成自己早已認定的那個大學之夢,夢想的動力強大得讓我躊躇滿志躍躍欲試。

  從老師公佈高考複習進度表開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開始記錄我的高三。在第一頁上,只有幾個字:復旦,等著我!第二頁,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標——650分以上。第三頁,是一段話:“我知道,一切都會有的。我會擁有大考小考的失敗,但永遠不會放棄努力與夢想。環境只能影響我,不能決定我的未來。決定我的未來只有我自己。踏踏實實做好手邊的事,努力讓夢想照進現實。”這三頁,一直默默地支撐我整個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師說的:飛不飛得出這漫漫大山,就看這次高考了。許多有夢想的同學和我一樣在心中默唸著“必須贏下這場戰役”!

  高三上學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來臨,也是從那刻起我開始感到高考的真實。國慶放假的幾天,我一天也不敢邁出家門,從祖國生日那天開始,一直到4天后放假結束,每天早上7點起床,一直做作業到凌晨1點,其中的吃飯和午休都在書桌上完成。我悶在家裡狠命學習,睜開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麼做好頭天晚上沒完成的數學題,累了就幻想著拿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情景。我真的那樣癲狂地甘願做一個最老實的學生……後來我才知道,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經歇斯底里過。

  做個會思考的書呆子又何妨呢?

  月考過後,學校的宣傳欄熱鬧起來,上面寫著許多關於高三的榜單和通知,突然覺得我的高二已經走遠了,遠得我看不到一點曾經的影子。我只站在那裡發愣,明白了自己貼在書桌上的那句話不再有故做姿態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學習,也不是讓學習滲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習,儘量讓自己在每一個時間段裡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於高考。“為了高考,做個會思考的書呆子又何妨呢?”我想著。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複,簡單充實,略顯乏味。但是沒有關係,我願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學校五樓教室時我氣喘吁吁睡眼朦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問問題:“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紹一下……”或者面對著成堆發下來的還飄著油墨味的複習資料,有點神經質地發牢騷:“最近紙張是不是降價了,以至於學校毫不吝嗇地發了這麼多?”隨後,在座位上翹著腳忘乎所以地抱著書捏著筆拼命背歷史,分朝代和專題背,背到連書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飯時嘴裡塞著飯的同時翻看著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把自己想得比國家還忙;放學後在操場上慢跑,還逼自己邊跑邊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數學題,像許多文章裡面描述的一樣,旁邊放著一杯咖啡,其實有沒有咖啡無所謂,我也沒喝過幾次,或許僅僅是一個象徵性的東西罷了……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這樣的一天會不會讓別人很“鄙視”和覺得太誇張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這麼過來的,我是一個尋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裡,只知道機械般地吃著飯,上著課,做著題,平靜得如同家鄉的小城,永遠都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

  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

  臨近高考那段時間,各種各樣品種繁多的試卷如約而至,輪番轟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經不算什麼了,每週一大考,三天一小考,這還只是學校的硬性規定,各科老師還商量著什麼時候時機碰頭了再來和同學們用試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戰鬥力”。從下學期開始我們年級的課程表全面改版,兩節課連堂上那絕對是正常情況。我們每天都會交上N張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複習心血的試卷,也會收穫N張批了鮮紅分數的試卷。分數,這個具有強烈刺激性質又很值錢的傢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讓包括我在內的所有高三學生震懾不已,即愛又恨。雖然我早已“身經百戰軟磨硬泡”地成為了考試老手,可遇到考試我還是擔心考不到好成績,“百鍊沒有成鋼”的鬱悶籠罩著每一次將來的測試:感覺自己為數學付出了許多個白天和黑夜,卻沒得到期望中的紅蘋果。文科綜合也是刺痛我神經的一科,4分一道的選擇題,十幾分一道的簡答題,稍微一疏忽就眼睜睜地看著好好的分數突然沒了,像錯過一場華麗的邂逅,最終一無所獲。可即使這樣,我依舊每天嚷嚷著要考復旦,依舊每天拿著繁多的試卷仔細地做著,因為我的選擇是沒得選擇,所以我一直學啊學……

  我喜歡有周期地學習,我的學習計劃性非常強。一般月考前兩個星期,我就會抽出一天時間把這兩個星期每天的日程都填滿,一步步循序漸進地複習,每科每天的任務都會很重。月考前的那兩個星期是我最累的時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後我都會犒勞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與壞,只要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複習。我一直都奉行著“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原則。我是超級shopping迷,飾品店是我的最愛,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自己擁有美麗的小心情,然後躲在小房間裡用塔羅牌和自己遊戲,玩到我滿意為止,那是一件總是讓我充滿期待與驚奇的事情,這也許算是我高考無趣生活中最好的點綴。生活總得有點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學習的時候,潛意識裡要告訴自己,過了這個坎兒,會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著你,這時效率就會高很多,再難熬的分分秒秒也會覺得值得。

  成績下來後,面對著“狀元”的身份,老師和爸媽的腦子裡全是“北大北大”,一時間我自己變得不知所措,我終究放棄了我最初的夢想復旦,選擇了北大,北大的魄力對於每個高三生來說都是不可抗拒的。諮詢會那天,我特意去了復旦大學的展位好久,然後轉身默默離開……

  高考後我整理了一年來用過的各種複習資料。學校印發的各科試卷擁擠著佔滿了半個書架,自己去書店買的套題***就是那種一套一套的型別試卷和習題集***:語文83套,英語52套,數學65套,文科綜合95套,除了文科綜合的簡答題沒有全部做完,其他試卷和套題都用紅藍黑三種顏色的筆記錄了很多的筆記及注意事項,4本數學資料書,我從頭到尾5遍,每一本都寫著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語的專項練習,閱讀做了兩大本,完型填空3本,語法及其他單項訓練3本,歷史5本課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圖,剪下了滿滿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裝在口袋裡的大小……別人總覺得我一直都是那麼優秀的和一帆風順的,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樣的,雖然我一點都不覺得痛苦,但辛酸還是包裹住我的身體,包裹住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想哭的我。想起每個晚自習時看著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個小巷,等著媽媽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數學遭遇瓶頸期時,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整整兩天都沒去學校面對著牆壁發呆六神無主的崩潰樣子。我一次次告訴自己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讓我在高考前吃盡了苦頭,這樣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順利過關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過來,因為我一直相信,我們的未來不是夢,未來的成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從來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的學習方法,也許我的方法就是一輪加一輪的總結***包括學習總結和自我總結***和一疊加一疊的“題海戰術”。

  “一顆心,是絕對不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的。求學之路的失落與得意、清晰與迷茫,最簡單的在於你擁有一個什麼樣的心境。努力中會有失敗,會有失去勇氣的時候,但我必須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堅強,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過程,成功與快樂才是終點。生活可以是無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樂。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我們只是有夢的孩子。”高考後,我以此紀念我的高三。我決定在北大,在更遠的未來,繼續我“無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紗,像蝸牛般成長。

  篇三

  親愛的同學們:

  從來,我就不是什麼典型的好學生。我不懂為什麼要讀書,也弄不懂足足背了三天仍然背不出來的英國內閣制度,幹我何事。

  迄今我還記得,在我上高三時,我的數學老師拿了一份歷年高考的數學考卷給我們做測驗,滿分是120分,我辛苦做完後,只得了10分。高三上個學期舉行的模擬考,在全縣1000多名考生中,我的成績排在992名。

  因為考慮到升學率問題,班主任後來鄭重地找我談了一次話,她建議我乾脆放棄高考趁早到社會上去學一門手藝,說這樣對我的前途會比較實在點。

  當時,我自己也都想幹脆放棄算了,因為念到高三的時候我感到非常地不愉快,我在精神上被推到了一個絕望的位置,這種恐懼是毀滅性的,它使我頑固地堅信像我這樣的水平是不能去參加高考的。

  狀況的轉變始於那個失意的寒假。當時我的打算是高三下學期輟學,出來先做木工學徒,再開個木工廠。當我回學校拿我的成績單時,赫然發現班主任所寫下的評語,心中湧上陣陣怒氣,當場燒燬。

  當時的我找不到唸書的動機,或許早已麻木不仁,但我想著爸媽,一定會很悲傷,因為上面寫著“該生素質太差”,像一把劍刺入體內,在某個角落發作而隱隱生痛,於是我發“恨”圖強,下定決心考大學。

  我每天很用功地念到半夜三四點,當時就感覺好像哪根筋不對勁,我就不信考不過。結果兩個月下來,猛然發現,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也突然發現數學竟然也有很多樂趣,很多解不開的題一旦解開了就很有成就感,第三次和第四次兩次模擬考下來,我已經考到了400多名,忽然我覺得自己好像並沒有那麼笨,這是 我平生第一次有這種“聰明的感覺”。

  從那時起,我才慢慢開始對做學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似乎從書海中尋回了我的靈魂。

  有意思的是就在一年前的夏天,我考上大學之後,暑假回家高中同學聚會,班主任在離開時深感慚愧地說:“×××,我現在可以告訴你,我年輕時可以算是個偷夢者。那些年我偷盜了許多孩子的夢想。多虧你有足夠的勇氣抓住了自己的夢。”

  每天,在學校都有不計其數的孩子被訓練成一個在夢想面前深感窮途末路的無助者,至少是暫時的。心理學家德維克和雷布其以 10歲的孩子為物件做了一個試驗:孩子們從試驗老師那裡得到了一條無法解答出來的數學題,當他們因為絞盡腦汁卻一無所獲而變得完全失去希望時,他們就會得 到另一份較之前一份更為容易解答的習題。

  可是,情況很奇怪,他們解答這些習題的成績要比其他一開始就做容易解答習題的孩子要差。只有當這些被弄得束手無策的孩子有了另外一位試驗老師後,他們才能正常地完成容易解答的習題。這樣看來,學生所謂的“蠢笨”是否也和老師有關呢?

  當我們回憶起自己的求學時代時,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有些老師教授的課,我們總是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在這門課上並非我們不夠聰明。

  不要讓人偷走你的夢,即使是在自己對自己的信心感到窮途末路之時。看準目標,不管發生了什麼。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