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責任的故事作文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在每個角色的背後都肩負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從古至今,是否真的存在毫無利己之心,一心只想著為子孫後代播下善種,對待國家報以極大責任和使命感的人呢?是的,北宋范仲淹就是其中一人。

當范仲淹從風水先生處得知自己母親的葬處是“絕地”時,他毫不猶豫地說:“既然是絕地,就不應讓別人來承受這樣的壞運氣,我寧願我自己承受;如果我該絕後,就是遷墳又有什麼用呢?”當很多人勸他將蘇州的風水寶地——南園買下來做住宅時,他又回答:“一家人發達,富貴範圍太小,大家都發達了,才是大富貴。”於是他買下南園,創辦了“蘇州書院”,只為培養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

即使一生坎坷不平,但他卻甘願在磨難中越挫越勇,范仲淹的人生態度更像是達到了某種境界,這樣的說法毫不誇張。他勉勵友人而寫下的《岳陽樓記》中曾提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要倡導這種思想並對後世影響深遠並非容易之事,以身作則是必不可缺的,而他也真的做到了“言行一致”。

我們作為歷史的見證者,時至今日仍有人立足當代,將歐陽修與范仲淹兩種不同的思想進行對比,而得出的結果總是“我會選擇歐陽修的人生態度”。的確,相比之下,歐陽修寄情山水、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人生態度,同樣包含著對社會的關懷。而范仲淹在數年寒窗生涯中,博通儒家經典要義,因此也一直有著“希望與古人同道,以曠達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慷慨兼濟天下”的人生態度。但他心中能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的人是少之又少的,而范仲淹自然而然更像是達到凡人不可及的境界。

換做是我,我想我也會選擇歐陽修相對而言更加輕鬆的心態,但不得不說,我更欣賞及佩服范仲淹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

1919年5月4日,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爆發。無論是學生還是工人,無論是普通人還是領導人,他們都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為振興中華民族而拼搏。我彷彿看見了當年的他們激情澎湃,肩負歷史的責任勇往直前;我彷彿聽見了當年的他們奮力高歌,帶著勇於探索的精神開闢愛國的道路;我彷彿感受到了當年的他們熱血沸騰,不顧生死,心繫國家興亡。

還是這片土地,還是這個日子,可是“五四”對於多少人來說有著真正的意義?又有多少人知道真正付諸實踐來弘揚“五四”精神?這片土地上,比當年多了幾分安詳,卻少了些許責任;這片土地上,高樓大廈堅固地矗立在那裡,一動不動,動搖的卻是人類那顆曾經充滿責任的心;這片土地上,曾住著心靈澄澈的人們——那群牢記愛國的中國人,可灰塵不僅一層一層覆蓋了土地,更一層一層矇蔽了人們的心。紛繁的物質世界離責任越來越遠,那些肩負歷史責任的人們啊,你們又在哪裡?

微風靜靜吹過,讓它吹吧,讓它把“五四”精神吹進你的心裡,讓它把被世俗汙染的心靈吹得澄澈,透明;陽光暖暖照著,讓它照吧,讓它把“五四”精神溫暖地裝在你的懷裡,讓它晒晒你那發黴的責任,讓責任常住心裡;雨點輕輕滴下,讓它滴吧,讓它把“五四”精神的節奏譜進你的人生樂曲裡,讓它帶著你唱責任的歌詞。給“五四”精神一個“避風港”,給責任一個“家”。

我們這一代是富有激情的青年,我們這一代是伴著豪言壯語走過風風雨雨的青年,我們這一代是接受精神洗禮的青年。或許,我們把責任拋在腦後,我們只懂得享受,我們忘記了怎樣才能活得更好。我們會喊“民主”“科學”的口號,我們卻未能踐行“五四”精神。從現在起,不論你有沒有想過,不論你有沒有做過,請邁開責任的步伐,向著“五四”精神邁出你最堅實的一步。不論何時,不論何地,勇於探索,敢於追求,向著“民主”與“科學”奮鬥。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我們要相互幫助,相互關愛,以勞動為快樂,為全社會的幸福而奮鬥,做一個誠實的你,進步的你,積極的你,善良的你。為中華之崛起,做一個有責任的青年。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興亡與每個人都有關,所以,放下“事不關己”的心態,肩負起自己的責任,關注民族興衰。

“五四”精神,因為責任而延續至今,我們站在歷史的舞臺,我們有責任將它弘揚下去。“五四”精神,我們這一代會揚起前進的風帆,載你遠航!

3

魚對水說:“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你的懷裡。”

水對魚說:“我能感受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的心裡。”

——題記

傍晚,我端起一杯熱水,緩緩地走向黑漆漆的房間。開啟燈,微弱的燈光映在了母親的臉頰上。

母親病倒了。

皺紋已爬上了母親的眼角,兩鬢的黑髮中也摻雜了絲絲銀色,母親不時地咳嗽兩聲。我摸了摸她滾燙的額頭,小聲說道:“媽,起來喝點水吧。”母親起了身,微微地駝著背,伸出蒼白瘦弱的手,接過了手中的熱水。這一刻,母親那瘦弱憔悴的面龐讓我不禁一愣——

兒時,我得了很嚴重的病。我痛苦地躺在病床上,一邊不停地咳嗽,一邊因怕自己要打針而哭泣著。母親守在一旁,在她的緊緊擁抱下,打針好像也不是很可怕的事情。晚上,我又開始一個勁地咳嗽,蜷縮著身子躺在床上。母親依然守在一旁,時刻準備為我蓋好被子——熟睡的我總愛踢被子。因為睡得不安穩,一晚上母親不知道要重複多少次這個動作。第二天,我看到母親趴在病床上,睡得很沉。我咳嗽了兩聲,母親一下子直起了身,彷彿從未睡著——映入我眼簾的,是母親那疲憊憔悴的面孔。

喝完水後,母親又躺下了。“媽沒事了,你去忙吧。”不一會兒,母親轉了個身,被子掉在了地上。我趕緊把被子提了起來,又給母親蓋好,然後守在一旁,就像小時候母親守候我一樣。

母親已經一天沒有吃東西了,父親又出差在外,我便打算給母親熬點粥。舀米、洗米、放米,幾個簡單的動作花費了我很長時間。煮好後,我又在粥上撒了點蔥花。

晚上,我端著一碗熱騰騰的粥,來到了母親的身邊。“媽,起來吃點東西了。”“媽不想吃,你自己在外面買點東西吃吧。”“不用,我給你熬了點粥,喝一點吧。”母親起了身,看著我手裡的粥,笑著點了點頭。我舀起一口粥,吹了吹,送到了母親的嘴邊。“熱乎乎的,還有蔥花,好吃。”母親蒼白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是我卻落下了不爭氣的眼淚——

上初中時,遇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一整天都沒有好心情。回到家後,母親一邊催促著我去洗手,一邊端菜。我看了看飯菜,抱怨道:“怎麼每次都吃這些,一點也不好吃!”“很有營養的,多少吃點吧。”“不吃,難吃得要死!”“那你就別吃!”我賭氣地回到房間裡,一聲不吭地躺在床上。

不知過了多久,因為我餓得不行了,便偷偷地走到了廚房。剛踏進廚房,我便愣住了——母親紅腫的眼睛看著我,桌旁是早已冰涼的飯菜。母親早已猜透了我的心思,小聲說道:“你等著,我去熱熱。”我坐在桌旁,母親端來了飯菜,催促著我吃。那一刻,熱乎的飯菜上留下了我的眼淚……

喝完粥後,母親便滿意地躺下了。我靜靜地坐在一旁,望著母親安詳地睡去,我的肩膀似乎變得沉重起來……

我們就像這汪水中的魚兒,興奮起舞時,母親為我們揚起浪花;傷心垂淚時,母親為我們輕輕撫去。母親如水般溫柔,如水般體貼,如水般甜美。——後記

4

“叮鈴鈴,叮鈴鈴,下課的鈴聲終於響起。”像條件反射似的,我急衝衝地往室外跑。

“喂,你的學生證呢?”我猛地一回頭,只看見保安大叔嚴肅地看著我,我不禁打了個寒顫。我故作鎮定地說:“哦,我學生證落在了教室裡,下次我再拿,這次先放我走吧。”“不行,學校規定,沒有學生證不讓出校門。”看著保安大叔嚴肅而又認真的樣子,我知道想出校門連門都沒有了,無奈我只好趕緊回教室拿學生證。

我拿著學生證,氣喘吁吁地跑到校門口,一邊跑一邊踮著腿,得意地把牌子揚了起來。“你等會兒,拿過來給我看一下。”我百思不得其解,飢腸轆轆的肚子早已衝昏了我的頭腦,我憤怒地對他說:“又幹嘛,還想不想讓我回家吃飯了?”

他沒有說什麼話,抽過我的學生證,由於年老,眼花,他把學生證放到眼前二十釐米左右,細細地端詳了一會兒,抬起頭,又看看我,口中說道:“嗯,照片和你長得一樣,這是你的學生證,有次發現有人借用學生證,你沒有。”

他又用手指著下面的一行小字,眯了眯眼,手指跟著眼睛擺動說道:“你是2014級的?”“嗯”我急躁地一把抽過學生證,拔腿往公路跑去,只聽見保安大叔在後邊大喊:“慢點,看車,注意安全。”

我心一顫,保安大叔的執著、負責像精神食糧般填滿了我的心窩,心想:“一個快要六十歲的人對自己的工作都這麼負責,作為青少年,我們不更應該學會對自己負責嗎?”

自此以後,只要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我就會想起那張嚴肅而又認真的面孔,它像一股強大的力量,驅動著我,使我在人生路中越走越遠。

5

在城市裡,人們前赴後繼的工作;在森林中,雌鳥不辭辛勞的餵食;在花叢間,蜜蜂悠然自得地採蜜。責任與我們如影隨形,無處不在。

兄妹·責任

和煦的陽光溫暖著大地,晨霧在山間圍繞,雨滴懸吊在樹葉上,清涼的風吹得人神清氣爽,生龍活虎。

我們一家四口高興地走在山路上,妹妹坐在我的脖子上,耀武揚威的一搖一擺,手緊緊地抓住我的頭髮,驕傲地笑著,眼神裡流露出山花爛漫,萬紫千紅。我小心翼翼地託著她,輕聲地講著故事,走路時而加速,時而緩慢,一路上笑聲不斷,幸福盪漾。

哥哥的責任,是呵護。

社會·責任

風淒寒悲涼,孤獨地吹拂著路邊的一草一木,行人顫顫巍巍地往家走去,樹枝被凍得瑟瑟發抖,抱團取暖。

一位身著破破爛爛灰色襯衫的老人,獨自躲在街道的角落,一頭白髮在風雨中孤獨地站立著,彷彿已經消逝。幾個人匆忙地奔跑過來,氣喘吁吁地將熱飯、大衣、棉被和蠟燭等放在他身旁,白色的霧從中飄出,香味飄入鼻中。老人感動地點頭示意,牙齒直打戰,眼淚飛流而下。跳動的燭光照耀在白色的牆壁上,他們的背影也被銘刻在牆上。

社會的責任,是默默幫助。

校園·責任

太陽熾熱地烘烤著大地,小草膽小地躲在樹影下,悶熱的風讓人喘不過氣,隨處可見冰水與冰棒。

我仔細地數著作業的數量,汗水從額頭滑落,疑惑地發了會兒呆,遠遠的盯著他,三步並作兩步走過去,認真地質問他,兩眼急得直冒火。他結結巴巴地說不出話,手不停地顫抖,時不時摸摸頭,見我這個模樣,只好愧疚地把頭低下,向我認錯。

學生的責任,是互相促進,嚴格要求。

責任,正如一泉清流,滋潤著人們的心靈,在不同的社會關係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責任。責任,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