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十個全覆蓋的徵文精選5篇

  徵文活動是圍繞“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後農村牧區發生的巨大變化,從孩子的視角,生動展現在“十個全覆蓋”推動下,農村牧區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十個全覆蓋的點贊徵文作文,一起看看吧!

  點贊十個全覆蓋的精選徵文篇一

  在東河區沙爾沁鎮莎木佳村,只要提起“十個全覆蓋”工程,老百姓就會伸出大拇指稱讚說,“‘十個全覆蓋’工程真不賴,投資讓道變硬了,街變淨了,牆變美了,房變新了,水進屋了,村變靚了…”

  東河區城郊農區面積380平方公里,農業人口8.2萬人,是包頭市農民最多的城區,也是典型的大村莊集中的城區。沙爾沁鎮是個以農業為主的地區,有23個行政村。過去,沙爾沁鎮莎木佳村曾流傳這樣一段順口溜:“泥巴路、爛土房,糞土柴草堆街旁,破牆爛院隨處見,村莊好像垃圾場!”形象地描述了村子裡的落後景象。

  自2014年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以來,東河區按照“分類實施、突破重點、改變面貌、推動發展”的總體思路,將“十個全覆蓋”工程納入“五級示範抓引領”的重點任務,充分借鑑北樑棚改經驗,推行區委、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總體抓,縣級包聯領導具體抓,各責任部門、鎮村幹部具體實施的“四級聯動”工作機制。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包頭市兩級黨委、政府萬名幹部下鄉駐村推進“四個全面”,加強重點工作落實會議精神,東河區組織召開幹部下鄉駐村工作對接大會,派出98名市、區幹部下鄉駐村開展為期兩年的蹲點工作。

  同時選派800多名幹部深入農村開展幫扶工作,著力推進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農村牧區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建設三項重點工作。兩年來,東河區對交通幹線、沿線26個條件相對成熟、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產業專案易於佈局的行政村實施了“十個全覆蓋”,惠及農村居民5.86萬人。完成危舊房改造1911戶,實施了8個村的安全飲水工程,硬化街巷108.3公里,改造農電網6.23公里,安裝戶戶通裝置9100套,廣播村村響裝置36套,新建農村小學、幼兒園各1所,建設標準化衛生室21個,新建、改造文化活動室15個,建設便民超市24家,“十個全覆蓋”讓農村變得嶄新美麗。

  鄂爾格遜、永富、阿都賴、黑麻板等村莊,通過緊鑼密鼓的實施,把殘牆斷壁更換成了整齊劃一的磚牆,牆臉都“描了眉畫了彩”,街道兩側的糞土柴草搬了家,路面硬化的整齊乾淨;莎木佳村的大街上還安上了新路燈,村裡的泥土房沒有了,建成了前臉貼瓷磚、寬敞明亮的磚瓦房,村莊變了新模樣。莎木佳村民張二喜深有感觸地說:“‘十個全覆蓋’工程就是好,政府出錢把老百姓大門口都修成水泥路,這好事上哪兒去找!”

  點贊十個全覆蓋的精選徵文篇二

  近日,呼倫貝市教育局聯合呼倫貝爾日報社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開展“點贊十個全覆蓋,謳歌家鄉新變化”主題徵文活動。全市上下正在全力推動的“十個全覆蓋”工程,是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所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部署;是自治區成立以來,第一次全面系統大規模投資農村牧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城鄉統籌發展的綜合性民生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偉大實踐和創新創舉。

  徵文活動正是圍繞“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後農村牧區發生的巨大變化,從孩子的視角,生動展現在“十個全覆蓋”推動下,農村牧區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謳歌“十個全覆蓋”實施以來,農村牧區呈現的新容、新貌和新氣象。使農村牧區每一戶家庭更好的理解和認識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從而凝聚全社會力量,激勵和鼓舞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投身這一偉大實踐當中。

  市教育局組織全市各中小學校通過黑板報、宣傳欄、校園網、手抄報等校內宣傳陣地和校訊通、家長會、微信等渠道,通過召開主題班團會、演講繪畫比賽、“小手拉大手”主題實踐活動等形式,向學生和家長廣泛宣傳“十個全覆蓋”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意義,及時、準確、生動地宣講全市“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巨大成效,通過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進一步形成共建美麗家園的合力和氛圍。

  從孩子們的視角謳歌家鄉的新變化,也是教育系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引導中小學生樹立感恩情愫,自覺將個人發展與家鄉的發展變化、與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緊密結合起來,培養中小學生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從自身做起的責任意識的一項好的做法。

  點贊十個全覆蓋的精選徵文篇三

  8月2日,旗委書記麻永飛深入龍口鎮樑峁山區調研“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時強調,對農村修路、上水、危舊房改造、養老院建設等專案,要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規劃安排,努力發揮資金和專案的最大效益。旗委、宣傳部長韓濤及龍口鎮主要負責人陪同。

  麻永飛先後深入龍口鎮大口、沙坪樑、臺子樑、麻地樑等村社走訪查看了各地危舊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設、環境治理、抗旱減災、村委換屆等工作進展情況。

  來到大口村三道墕社與沙嘴樑社溝壑交接的通村道路建設現場,挖掘機、推土機正在緊張作業,挖土、填方熱火朝天。麻永飛看到村民們積極投工投勞,他很欣慰地囑咐大家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繼續加快施工進度,如果能趕在入冬之前硬化,可以提前交工驗收。他說,對於群眾積極性高、基礎好、工期早的工程專案,近期將通過會議研究予以個別調整,提前安排落實。“過了沙嘴樑,以西就與府谷境地相連了。”龍口鎮黨委書記魯曉瑞指著前方介紹道。麻永飛一邊瞭著山勢、看著地圖,一邊說:“路就要修得內通外連,千萬不能修成斷頭路。”

  從施工現場走出來,麻永飛一行步入路南邊的一個自然村——三道墕社。今年64歲的村民崔滿櫃,弟兄6人他是老大,過去因為家境貧困自己又要照顧老的又要幫助小的,一直沒有娶妻成婚。崔滿櫃說:“前兩年在外打工不著家。今年蓋起這房子,我也不打算再出去了。自己年紀也大了,回家陪伴老媽媽種點地。”看到他家西邊是瀕臨坍塌的50多年的土坯房,東邊是新蓋的磚瓦房,麻永飛叮囑他:“改造危舊房,就是要改善居住條件。你這舊房子太危險了,遇上大雨就有可能垮塌,現在新房蓋好了,就和老媽媽早點搬進去住吧。”

  順著的村間小路,麻永飛隨機走向村民楊在柱家中。院裡院外乾乾淨淨、齊齊楚楚。房簷下一個個空口的大水甕,是用來收集雨水的。揭開旱井,麻永飛急切地詢問了儲水的情況。在楊家,麻永飛和75歲的王玉花老人及來串門的鄰居老太太聊起了家常。“身體怎麼樣?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誰幫助領?平時最多的花費有那些?鄉村幹部常常上門來嗎?”談到現實的生活問題,如干旱缺水路難行,麻永飛與大家一起交流,對於樑峁山區人口老齡化問題、供水通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問題,還需成立專項課題組,要因地制宜地研究和制定人口分佈與專案擺佈的科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