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先進事蹟

  黨的群眾路線,是我黨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法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走進白圩鎮高長村,道路平坦寬闊,已不是以前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若問高長村為何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村民便會豎起大拇指,說是因為村裡來了個省城的“第一書記”—馮勇源。

  去年4月,南寧市工信委幹部馮勇源被派駐白圩鎮高長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一年多來,他紮實開展各項工作,取得十分明顯的成效。憑著他那顆赤熱的“為民服務的心”,馮勇源被評為2012年南寧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優秀指導員、南寧市先鋒示範崗和白圩鎮優秀黨務工作者,贏得了高長村百姓的好口碑。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

  “2012年前,高長人走的都是泥路,村民出門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譚達寧說。馮勇源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帶領村委班子成員,積極到有關部門進行反映,經過多方努力,爭取到扶助專案資金69萬元,建起了2條4.3公里長的屯級水泥路,解決了村民行路難問題。與此同時,馮勇源還通過後盾單位協調,爭取到南寧市水利局專案資金83萬元,用於修建李莊1處飲水工程和2.8公里長的三面光水渠,徹底解決李莊群眾飲水難、農田灌溉難問題。目前,長0.8公里的村級至高嶺莊通屯道路正在施工中。

  “以前李莊和甘節莊的道路坑坑窪窪,村民出入都很困難。現在道路修通了,兩個莊的許多人家都買了小車,下雨天出門也不用再穿長水鞋了。” 李莊村民劉志勇高興地說。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高長村小學簡陋的教學環境曾令馮勇源徹夜難眠。“以前學生上學,必經學校門口一條坑坑窪窪的泥路,還要通過一座簡易的木橋。”高長小學校長覃布盛說,“出於安全考慮,下雨天時,每位家長都是揹著孩子到學校,有的家長下雨天干脆不讓孩子上學。”

  為改善高長村小學的基礎設施,馮勇源四處奔波,力爭後盾單位、縣教育局、區體彩中心等單位支援,爭取到資金33.8萬元,修建通往高長村小學900米的校道及橋樑。同時,對學校破敗的校門進行重新修建,硬化佔地面積260平方米的兩個操場,並向學校贈送一批體育器材。此外,還組織南寧市冠星賓士車隊自駕遊,向小學捐贈價值7000元的學習文具,極大地改善高長村小學的辦學條件。

  規範村級黨建工作

  針對高長村黨組織凝聚力不強,馮勇源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每月給村支部黨員上一堂黨課,並充分發揮遠端教育功能,積極開展黨員培訓。一年多來,先後開展培訓班3期,培訓158人次。在他的帶動下,村級黨建工作明顯加強,培養了入黨積極分子4名,新發展的2名黨員均是致富能手。此外,馮勇源建立健全了村級各項規章制度,規範工作程式,強化黨務、村務公開。

  “建立起來的村幹部值班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讓我們更加規範了上班紀律,也提高了我們的工作積極性。”村委副支書覃振斌說。

  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富村必先富民,民富才能村強。”駐村以來,馮勇源一直把發展經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作為第一要務。高長村農業以種植水稻和蔗糖為主。馮勇源為村民爭取到南華糖廠25萬元資金,用於蔗糖品種的改良;為調動村民種糧的積極性,他又促成廣西五豐糧油集團公司和高長村簽訂了今年晚稻200噸收購協議。此外,經過馮勇源多方聯絡,天量偉業八角生產公司計劃投入1000萬元發展桑菇種植並建設不孤村四季花海種植基地。這一專案的實施,可使全村人均年收入在三年內達到5000元以上,從而實現全村群眾共同致富的目標。

  構建和諧新農村

  發動宣傳、張貼標語、清理垃圾,在清潔鄉村活動中,處處都能見到馮勇源忙碌的身影。他積極爭取後盾單位大力支援,先後獲得扶助資金9.8萬元,修建垃圾池29個,向群眾免費發放垃圾桶600個,鋁合金垃圾箱6個,人力三輪車5輛等,有力助推“美麗上林·清潔鄉村”活動的順利開展。

  此外,馮勇源還利用自身的人脈資源優勢,多方爭取,先後有市工信委、市政源印刷廠、市民政局等黨支部多次來到高長村開展“結一聯五”、“一幫一”等活動,發放慰問品、慰問金26000元。

  群眾之事無大小。馮勇源真誠對待每一個反映問題的村民,面對矛盾不迴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努力化解矛盾糾紛,把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一年多來,共排解群眾鄰里糾紛、村民上訪等22起,為加快貧困村脫貧營造良好氛圍。

  就這樣,在他的不斷努力下,高長村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路通了,水清了,村容村貌整潔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篇二

  黨的群眾路線,是我黨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法寶。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當前的中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這就要求我黨每個黨員在各項工作中堅持我黨的群眾路線。而青海玉樹張國強同志正是踐行我黨群眾路線的楷模。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玉樹重建,張國強主任臨危受命,自告奮勇地擔當起玉樹縣拆遷清墟督查領導小組組長,帶領一支由多部門幹部組成的拆遷隊伍,肩負起了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困難最多、難度最大的災後重建徵地拆遷重任!作為拆遷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他深知災後重建拆遷工作能否順利完成,關係整個玉樹災區重建工作的有序開展,關係災區百姓民生和社會穩定大局。他清醒地認識到,只要恪守“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一切為了群眾”的原則,災區拆遷難事不難。他以身作則,處處發揮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爭先創優,始終將“依法、文明、和諧”的理念貫穿災區拆遷工作始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一面旗幟。作為一名擔任領導職務的黨員,張國強為廣大黨員樹立了典範,他用自己的言行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神聖使命,一名藏區幹部敢於承擔的奉獻精神。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作為一名有著22年黨齡的土生土長的藏區幹部,他愛玉樹,他對鄉親有著最深的愛!為了重建,他冒著生命危險、冒著輿論壓力、冒著眾叛親離的危險!忍受著謾罵、屈辱,甚至威脅、恐嚇,披星戴月長期奔波在沙塵漫天徵地拆遷的一線。

  對老百姓而言,土地和房屋就是命根子!在拆遷過程中,張國強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部署牢牢抓住“以人為本”的主線,以情促遷、和諧拆遷,科學、合力、有效地推進拆遷工作。他始終堅持群眾利益最大化、最小干預土地的原則,在刺骨的風雪夾擊中,他每天東家進西家出,耐心細緻的宣講重建政策。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地說服群眾,做住戶的思想工作,千方百計解決住戶的實際困難,盡最大可能尊重群眾意願。

  雖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但卻能增加生命的密度。張國強用損耗生命和健康的方式堅守在一線崗位。他為玉樹重建嘔心瀝血,頂風險、擔重任,履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是我黨踐行群眾路線的楷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篇三

  北川羌族自治縣副縣長蘭輝因工不慎墜湖身亡,年僅48歲的他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刻,他的身影也永遠鐫刻在了座座羌山之間。蘭輝同志用短暫卻壯麗的一生向我們塑造了一名對黨忠誠、勤勉為公的好黨員,一位平易近人、謙虛謹慎的好領導,一個不為私利、清正廉潔的好乾部。

  他時刻將群眾掛在心間,視責任重於山。“天災無法避免,但人禍不能在我們身上發生,不能因為我們工作不努力、不盡責而對群眾造成傷害。”正是這種對群眾的如海深情,使得蘭輝在手術後僅僅兩週就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23日這一天,蘭輝的日程排得滿滿的,他絲毫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身體情況,便匆匆踏上了顛簸的路途。他耐著高溫、忍著飢餓,細緻地檢查施工現場、仔細地檢視地質災害點、親切地座談幹部群眾。但是誰也沒有料到,這樣對蘭輝來說再平常不過的一個繁忙工作日,將是他生命的最後一天。作為一名黨員幹部,他用生命詮釋了對群眾的盡職盡責。

  他始終將自己放在低處,視官德為根本。與某些雨天需人打傘、開會專人提包的領導相比,蘭輝幾乎沒有一絲排場。與那些穿名牌衣服、戴昂貴手錶、著進口皮鞋的官員相比,甚至很少穿新衣服的蘭輝更是簡樸得有些過分。他從不高高在上、不嬌貴,不擺官架子,總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蘭輝具有這樣可貴的官德,因此帶病上班的他沒有要求任何特殊照顧,到基層檢查工作的途中也無人幫忙護理,就是自行換藥時也無人陪同,在他身上,我們看不到官本位思想,看到的只是一個平易近人、待人謙和的好領導。

  他堅持將工作視若生命,看名利淡如水。蘭輝在擔任領導期間,沒有利用手中的權利為親人或朋友謀利一絲一毫,沒有為私人攬財一分一釐。目前他的愛人仍是臨時工,他的兄弟也無正式工作,蘭輝自己更是從不在於吃穿,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他常說:“為官,只有身正行端,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十幾年如一日,始終固守清正廉潔,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黨和人民的事業上,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名利淡如水、事業重於山”。

  蘭輝是黨員幹部永遠學習的榜樣。學習他用行動踐行黨的宗旨是。蘭輝同志只是一名副處級幹部,在領導幹部隊伍中,只能算一名普通的基層幹部,在“5.12”特大地震中,蘭輝同志在痛失親人之後仍投身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之中就被稱為“北川幹部的楷模”。多年來,他不辜負黨的培養,無愧於群眾的信任,時時刻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頭,經常深入基層一線為民解困,展現了共產黨人一以貫之執政為民的不懈追求,點點滴滴折射出美麗的光芒。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品格和人性光輝,成為紮根基層,默默奉獻是時代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為基層幹部作出了表率和榜樣,用自己的道德和良知為譜寫“中國夢”北川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蘭輝用忠誠奉獻詮釋永遠的光輝。蘭輝精神貴在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比忠誠:“好”字值千金、“簡”字看作風、“扛”字顯情懷永遠是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蘭輝精神重在無私奉獻。蘭輝作為一名基層幹部,他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情繫百姓,深入基層,心繫百姓,始終牢記服務群眾的宗旨,牢記工作崗位的職責,帶病堅守,無怨無悔,在工作上有用不完的闖勁和拼勁,這股勁是源於對人民無私的愛和真摯的感情,用行動踐行黨員職責。蘭輝用生命在詮釋一個黨員領導幹部責任,體現共產黨員對黨和黨的事業無比的忠誠。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了黨,最後殉職在自己熱愛的那片土地上,最終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自己熱愛的羌山父老鄉親。

  英雄事蹟感人肺腑,榜樣力量催人奮進。蘭輝是繼孔繁森、焦裕祿、菊美多吉這樣優秀的又一位人民的好乾部。蘭輝同志走了,但蘭輝精神不會消失,他永遠是基層幹部學習的榜樣,永遠是黨員幹部一面不倒的光輝旗幟。

  讓我們永遠記住你——蘭輝同志:永遠的榜樣!永遠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