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恭聽的成語故事

  成語洗耳恭聽是什麼意思?洗耳恭聽的意思是指恭恭敬敬地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那麼,成語洗耳恭聽出自哪裡?成語洗耳恭聽的的主人公是誰?成語洗耳恭聽又有什麼典故?

  :“洗耳”語出《高士傳.許由》:“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當時堯欲以九州長官相封,許由惡聞其聲,跑到穎水邊洗耳恭聽耳,意即出此。洗耳成為行為品德高尚的代表。

  相傳,上古時代的堯,知道許由的賢能,想把帝位讓給許由。但是,許由是個以不問政治為“清高”的人,不但拒絕了堯的請求,而且連夜逃進箕山,隱居不出。當時堯還以為許由謙虛,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請他,說:“如果堅不接受帝位,則希望能出來當個“九州長”。不料許由聽了這個訊息,更加厭惡,立刻跑到山下的穎水邊去,掬水洗耳。

  據《巢縣誌》記載,古巢城東城門有一方池叫“洗耳池” ,池邊有一條巷叫牽牛巷。相傳5000年前,巢父在池邊牽牛飲水時,批評一代聖賢許由“浮游於世,貪求聖名”,許由自慚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雙目,表示願聽從巢父忠告。後人為頌揚許由知錯就改的美德,遂將該方池取名為“洗耳池”,成語***席而恭聽***用“洗耳恭聽”的典故也由此產生。

  成語洗耳恭聽的出處

  “洗耳”語出《高士傳.許由》:“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當時堯欲以九州長官相封,許由惡聞其聲,跑到穎水邊洗耳恭聽耳,意即出此。洗耳成為行為品德高尚的代表。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席而***恭聽。”

  延伸閱讀:

  許由,一作許繇,字武仲,一字道開,是上古時代一位高尚清節之士。相傳堯帝要把君位讓給他,他推辭不受,逃於箕山下,農耕而食;堯帝又讓他做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聽到這些世俗濁言。後世把許由和與他同時代的隱士巢父,並稱為巢由或巢許,用以指代隱居不仕者。堯、舜禪讓的故事,作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範,成為千古美談,許由也因此成為古代隱士中最早名聲顯赫的一位。據傳他曾做過堯、舜、禹的老師,後人因此亦稱他為“三代宗師”。

  由此可見,許姓得姓好像有兩個源頭,一是許由,系以人名為姓,一是文叔,系以國名為姓。而事實上二者是可以貫通的,古今許多學者均認為四嶽伯夷就是許由,“伯夷封許,故曰許由”,許由和文叔一脈相承。此外許由活動的主要區域和許國的疆域也大致相當。因此,可以認為許由和文叔同為許姓的始祖,只是許由早於文叔1100餘年,因此,許由則為許姓的開姓始祖,而文叔則為許姓的開國始祖,許姓乃出自人名國名的姓,今天登封箕山及潁水流域的許昌為許姓的祖根所繫之地。